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惯例的打破将对我国债券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交易所的公司债和企业债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从省级层面考察了债券违约传染的地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债券违约显著推升了同省债券的二级市场交易利差;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省份债券违约对同省的债券信用利差影响较小;与低信用评级债券...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下,我国债券市场上部分国有企业信用债券存在信用评级与违约率倒挂的现象,形成较大的信用风险。打破国有企业债券的政府隐性担保预期,需要政府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对违约国有企业进行救助,并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相关配套措施。本文以华晨汽车集团债券违约为例,从政府隐性担保角度,对目前我国债券评级市场上存在的国有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失效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债券违约的省内传染效应、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以及债务违约后的政府救助。研究发现,由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华晨汽车集团债务结构失衡,同时伴随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自有品牌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陷入流动性危机并发生债务违约。华晨汽车集团的债务违约带来了辽宁省内其他国有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上升。在信用评级方面,发行人付费模式可能带来信用评级中枢的全面上移,投资人付费模式相对有效,但也存在信息获取不足等问题。本文发现政府应当持续推进对债务违约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救助,坚定打破国有企业债券的政府隐性担保预期。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机制,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企业信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举足轻重,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接连出现北大方正、华晨集团等高评级国有企业债券违约行为,使得国有企业的信用受到了大幅冲击。截至2021年底,国有企业的违约主体反超民营企业,虽然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打破旧习,但是任其发展下去会引发信用市场的整体动荡。归根结底,国有企业债务违约频发,虽然大体上是受到新冠疫情、市场大环境经济下行等宏观大方向的影响,但根本上还是自身资质发展及自主品牌较弱、管理人对公司决策有误等原因导致。本文以国有企业为对象展开研究,对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展开识别,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信用实质上就是交易双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和风险可以说是伴生的。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从企业运行的层面,着重探讨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着眼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培养和长期客户资源的开发,为企业走出信用困境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光伏行业供求失衡,产能过剩,成为债券违约的"重灾区".本文介绍了超日太阳发行的"11超日债"违约全过程,对其因偿债能力不足,年收入下降、盈利能力差,盲目扩建、大肆海外投资,应收账款问题突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违约展开了具体分析,并从企业层面提出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应在事前建立健全企业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设立债券融资预算和偿债基金制度,事中自助协商修改债务条件、发挥企业债券担保机制的作用、建立企业债券保险制度,事后开发新市场区域、创新业务模式、开发新应用产品.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4日11超日债宣布无法到期支付本息提醒人们必须重视政府扶持下公司债券的刚性兑付将有可能不再存在,必须认真重视债券的违约风险,而不是之前的无风险债券。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政府、产权制度、债券流动性和信用评级机构等方面的约束,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融资环境下含票面利率调整权和回售权债券的行权逻辑和影响路径,挖掘与证实两者行权过程中发行人可能的违约风险信息价值,选择2014—2021年的信用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当融资环境由紧缩变为宽松时,债券发行人在行使票面利率调整权时越倾向于向下调整,且高信用评级比低信用评级债券的票面利率调整幅度更大。其次,当债券发行人调整债券票面利率后的超额利差越大,投资人越不会行使回售权。最后,在融资环境宽松时仍选择向上调整票面利率的债券更可能发生违约,这就证实了该行为的违约预警价值。研究结论将为债券发行人、投资人及监管者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违约风险的角度考察了影响供应商融资的主要因素,通过对2003-2009年251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决定企业信用水平的财务因素对供应商融资(应付账款比例、预付账款比例)具有显著的效应,且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相一致;决定企业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制度因素对供应商融资(应付账款比例、预付账款比例)也具有显著的效应,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相一致.上述研究结果验证了理论预期:供应商会通过评估企业的信用水平和投资者保护程度,并依据企业的违约风险作出相应的销售信用政策,给予高违约风险的企业较严格的信用政策,给予低违约风险的企业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相似文献   

9.
2014年3月4日"超日债"正式宣告违约,打破了公募债市场"刚性兑付"常规,成为我国公募债券违约第一单.同年10月超日破产重组获得通过,濒临退市的企业重获生机,已构成实质违约的"超日债"实现全额兑付,债券信用危机圆满解决.本文着眼于违约后的危机解决方案,探究该事件为投资者、监管者及整个债券市场带来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不能按时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也称违约风险。通常所说的非金融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应牧客户账款的风险管理,而非企业自身不能偿还债务本息(应付债券、银行借款等)的风险。笔者将企业的信用风险分作两类:一是因企业信用过度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的可能性;二是因企业信用不足影响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及经营业绩的风险。区分两类不同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的,也是公司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由互为关联的各类经济活动参与者构成,而经济活动由交易信用联结,因此,关联关系和信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每一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是关联信用主体,当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时候,信用关系的风险就会显性化;而当较大且具有复杂关联关系的经济活动参与者一旦违约可能殃及市场上其他存在关联关系的经济活动参与者,信用关系的风险通过关联关系的传导作用,从而引发“关联信用风险”。关联信用风险随着关联关系产生传染和扩散效应,引发连锁反应,形成关联关系信用风险链。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5—2019年发生实质性债券违约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从风险承担水平角度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率与债券违约风险显著正相关,风险承担水平在股权质押与债券违约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高股权质押率的企业通过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增加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和信息质量差异对股权质押与债券违约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程度信息质量组别中,股权质押比例对债券违约的正向影响均存在差异,且该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低信息质量组中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理论和交易原理,讨论了影响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三个外部因素,分别是信用评级、合约到期日和无风险利率,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的结果讨论三个外部因素是否对信用违约互换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存在较大的杠杆性和风险性,文章对如何预防违约互换风险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引进信用违约互换能够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对我国出现信用违约互换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引入信用违约互换机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防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违约风险对于稳定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Z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KMV模型对该省2021、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违约概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Z省专项债券的违约概率较低,专项债券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但随着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偿债来源的逐渐紧缩,导致专项债券违约现象仍可能出现。为此,文章在测算出违约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Z省当年的安全发债规模及未来年度可承担的专项债务规模,并基于此建立专项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机制,试图为有效防控专项债券风险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对防范专项债券违约风险、健全专项债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理论,在分析企业信用评价与历史财务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用风险分析和预测的指标体系,并据此构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企业信用风险分析和预测模型。研究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有助于企业信用风险的预警管理,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使企业信用评级受到质疑,作为企业决策主体,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值得探讨。以2013~2017年有企业信用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logit和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层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信用评级呈显著正向变动关系,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会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的评估;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部分是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现代企业信用风险的观点,从信用能力风险与信用倾向风险二维新视角来综合诠释信用风险,对企业信用风险中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影响信用风险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构建了企业信用能力风险与企业信用倾向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自愿披露客户信息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披露客户信息产生的额外风险加剧了债券违约风险,这种影响在高专有成本和高融资约束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但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并未受到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营风险增加和机构投资者持股降低是自愿披露客户信息影响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企业需要慎重考虑披露客户信息带来的风险,审慎制定信息披露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债券发行规模大幅提升,预计未来违约风险会趋于常态化。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出具的审计意见向市场释放了正确的信息,影响着债权人、投资人等对发债方进行投融资活动。因此,发债企业在债券违约风险压力下会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审计工作,使审计意见符合其利益需求。研究债券违约风险对审计的影响,思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有助于防范发债企业在债券违约风险作用下干预审计工作,从而增强审计意见的可靠性,维护市场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0.
在债券刚性兑付被打破以及债券违约日益常态化的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值得关注和研究。从行为金融的角度,以中国上市公司在2007—2018年间所有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初始样本,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且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管理者权力更强的企业中。结论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上市公司治理以及监管部门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