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2004年初开始,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原本农民工打工的热点地区先后出现招工难的问题,由于程度严重,被有些媒体称为"民工荒"现象.这与早先出现的、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民工潮"现象形成鲜明反差.虽然"民工潮"与"民工荒"表现出来的结果和影响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回顾"十三五",江苏省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三农战略地位不断凸显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高位推动乡村振兴,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和规划、十项重点工程、《农村工作条例》省委贯彻实施办法等重大政策文件,建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启动乡村振兴督查和实绩考核,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与农业农村部签署了全国第一个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的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国编制实施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还组织编制首个以农业农村为主题的"十四五"规划.  相似文献   

3.
近期农村经济研究热点问题综述本刊编辑部一、关于“民工潮”问题如何看待80年代末以来巨大的“民工潮”,是农村问题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重面阐述了“民工潮”形成的原因。多数意见认为,“民工潮”的出现是中国农民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大规模...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精英日常生活于"新农村"建设之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精英是农村现代化领军人物,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其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世界在工业社会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此消彼长,在他们的日常消费世界、日常交往世界和日常观念世界中蕴涵着的生态伦理、交往伦理和公共伦理意识,是实现现代化和克服现代化性的弊端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结构转换和模式选择─—民工潮的经济理论分析王小广1989年以来,民工潮正在成为长期封闭的农村和长期封闭的城市间握手言欢的一幅动人的人文景观。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农民冲击城市社会最直接最猛烈的就是这类民工潮,然而,对民工潮的评价,不论是在经...  相似文献   

6.
“民工潮”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潮”发展趋势的思考舒菊先“民工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民工潮”的实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区域的大流动。四川是一个1.1亿多人口的农业大省,人均耕地只有0.86亩,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7.
率先发展的江阴,将发挥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强、城市带动农村力度大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并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民工潮是当代中国最具爆炸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之一。民工潮问题同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息息相关,也充分体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中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农民就业很不充分,有限的耕地难以容纳,“民工潮”年年看潮涨,一年更比一年高,因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而稳定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已经成了农村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跨世纪的一大课题。抓住了这个课题,也就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也就抓住了疏导“民工潮”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在"互联网"视阙下,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面临新要求。为有效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更好服务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创新和完善。在"互联网"视阙下,将外包服务与村级财务管理相融合,为解决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探寻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80年代初兴起的“民工潮” ,到 90年代初已形成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为主要特征的“民工经济”。“民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它的发展壮大 ,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当前有不少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农民工的问题 ,却很少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民工经济” ,因此 ,研究这一亟待发展的经济现象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民工经济”的含义和特征界定“民工经济”源自“民工潮” ,是农民工规模发展壮大的结果。所谓“民工经济” ,是指…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农垦把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确定为7个"大".一是大产业,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次产业之间联系紧密,有机融合,实现产业的战略升级;二是大集团,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集团式经营,把北大荒集团建成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三是大规模,指用现代化手段实现耕地大面积经营,农产品和加工品的大规模产出,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加快打造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和域外垦区,不断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四是大文章,就是广泛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带动周边农业农村加快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在全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规模及特点 我国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世代代与黄土地相依为命的中国农民,踏过千山万水,自发地、大规模地跨地区涌入城市,奔向沿海,挺进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成为震撼整个社会的“民工潮”。 所谓“民工潮” 实际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 “民工潮”一年比一年汹涌,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199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找工作的有4000多万人,1993年发展到6000万人,1995年增加到7000万人以上,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 与改革初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相比,近几年的“民工潮”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是非常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江苏用实干和奋斗在"抗大疫、迎大考、越大关"中谱写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十三五"目标任务圆满收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稳的基石、进的支撑.我们要准确把握江苏"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讲政治高度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村建设是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施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无锡市要在"十一五"率先建成现代化的新农村,这种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全新定位和目标追求,迫切需要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支撑和保证.只有建成了生态农村,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市实施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扬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全市各地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发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三资六化"工程,逐步搭建起农村"三资"长效管理构架.  相似文献   

18.
何劲 《农业经济》2003,(12):3-4
当今中国的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困扰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难题。中国要想在二十年间实现小康目标,关键在于真正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切切实实地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从"民工潮"到"用工荒"直面地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形势好转,更彰显了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诉求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地位不断地提升.他们不再是以前投向城里目光短浅的父辈们身背蛇皮袋,盲目闯荡城市只求一般温饱的状态,而是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脚投票"选择生存发展的途径.所以,社会各界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一社会现象,还农民工的正式名分和尊严,使之与城里的人们享有同城待遇,共同迈向富裕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近日,《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正式印发实施,为"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勾画出清晰路线图. 规划分为五部分十二章.第一章发展基础,阐述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三五"工作成效和现代化水平.第二章发展形势,阐述了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机遇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