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张磊 《山东经济》2010,26(5):157-160,F0003
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对1980-2008年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据此提出在拉动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制定中强调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是一方面,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更多的还是要致力于降低居民不确定性感受和预防性储蓄的各种制度建设上来,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消费顾虑,减少预防性储蓄,使消费增加和收入增长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影响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消费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侧重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影响的机制,提出收入差距扩大可通过降低居民消费倾向,提高储蓄倾向,增强遗赠动机,供求结构矛盾等途径导致消费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以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媒体瞭望     
《西部大开发》2013,(Z1):95
《小康》2013年第2期封面故事:中国人怎么花钱《小康》杂志调查发现,大部分国人每月自由支配的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仅为10%至30%,中国人在"左手赚钱、右手花钱"的同时,双手还都要兼顾着"存钱",88.6%的受访者有储蓄习惯。消费问题终究要回到收入的"原点",如果中国老百姓的钱袋子不饱和,又怎能进一步考虑消费、投资和储蓄?只有扭转人们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消费倾向,而出台收入分配改革这样的政策会对此有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了持久收入理论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与其持久收入均显著相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其暂时收入显著相关;安徽、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和海南等省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零,而其他省份的不等于零。"λ假说"检验表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都是过度敏感的,导致PIH的局限性。选择误差修正项的绝对值表征不确定性和远期的流动性约束对城镇(或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不确定性和远期的流动性约束对城镇(或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大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户的储蓄包括现金储蓄和实物储蓄,实物储蓄主要受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从现金消费看,长期均衡消费倾向不断降低,农户存在货币幻觉现象.启动农村消费一是要促进农户实物储蓄向现金储蓄的转化,二是要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三要通提高农户消费倾向.国家宏观政策上要防止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和“恒常收入理论”两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合理进行家庭资产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和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利用绝对收入和持久收入两种模型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和收入的不同关系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从长期趋势来看,不论是绝对收入、持久收入还是暂时收入。城镇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都明显地大于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近年来变化并不太显著,这说明,1996年以来我国政策的变动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远小于城镇居民,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市区居民500户抽样调查显示:1996年居民的人均总收入为9917.45元支出为7306.44元,储蓄为2611.01元。其增长格局为储蓄增长>收入增长>支出增长。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支出中,消费的支出增长15.3%,非消费支出(税金、赠送、捐赠、赡养等等)下降31.6%.这样,消费支出的增长便跃为第一,成为消费增长>储蓄增长>收入增长,改变了近10年以来消费的增长始终滞后于收入与储蓄增长的格局(见下表)。 1996年上海居民储蓄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居民储蓄提款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赵伟 《浙江经济》2009,(10):28-31
是致力于挖掘消费潜力,将老百姓不多的储蓄或预期收入先挖掘出来花掉,借以营造短期繁荣?还是致力于增加大众收入,因而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消费能力?这一点值得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刘煜辉 《新财经》2007,(5):32-32
我们现在常讲的中国“高储蓄”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政府部门储蓄在大幅增长中国“高储蓄、高投资”矛盾的实质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当前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最  相似文献   

11.
薛源 《重庆与世界》2014,(12):51-53
在概述国内外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收入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收入阶层对消费的需求,发现收入差距是制约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农民增收,适当缩小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对于增加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负增长 收入差距过大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和阻碍经济增长:第一,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需求不足并易形成经济萎缩。一方面,依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社会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贫富过于悬殊,收入过多的少部分人收人水平提高了,而消费水平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便趋于稳定,消费支出剩余的那部分收入就转化为储蓄,而占大多数的低收入者虽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无法形成现实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消费的平滑性是扩大内需的政策产生效果的一个障碍。本文利用"相关性UC模型"来研究收入-消费关系,试图利用该模型中消费、总收入和持久收入之间新息的相关性来验证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更符合哪一种消费行为理论。最后实证结果说明,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习惯形成理论和预防性储蓄,持久收入假说都不能完美的解释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相对来说,其消费行为更接近于持久收入理论。  相似文献   

14.
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探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是以凯恩斯为首的当代西方消费函数理论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现期收入、过去收入、别人收入、未来收入以及由消费决策影响的收入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收入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如现期收入减少,由过去收入和别人收入所带来的“棘轮作用”和“示范效应”弱化、未来收入减少、缺少由消费决策影响物收入等,走出消费需求低迷,需要从制定收入增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财产性收入在统计学中是指居民的私有资金以储蓄、借贷、入股等方式所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以居民的私有财产如私有住宅等以出租、租赁等方式所取得的租金收入。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在对财产性收入进行分析时,把财产性收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以及实物资产所产生的租金收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农村金融效率、金融相关率、储蓄投资转化率等一系列指标衡量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并基于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理论,研究了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协整检验表明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相关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②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山西省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相关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彼此不是格兰杰原因;③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山西省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相关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期正向效应,而储蓄投资转化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应较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收入消费系数分析杨绍怀收人消费系数有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收入弹性系数、边际消费倾向系数等。本文拟对1994年度兰州市300户城市居民家庭调查资料进行收入消费系数分析,以探讨现阶段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特征。一、恩格尔系数分析食品在生活消费...  相似文献   

18.
以永久收入理论为出发点,文章构建了一个从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当前关于中国外贸顺差的汇率、消费不足、资源禀赋以及投资储蓄差额等四种主要解释。模型指出,预期收入不足是中国外贸顺差形成的根源;汇率对外贸顺差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投资机会和金融体系不足扩大了中国外贸顺差。政策建议认为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健全法制环境,控制通货膨胀,保持汇率平稳。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基于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寻求理论上的借鉴,本文利用1978—2003年度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对我国居民的现期持久收入、现期暂时收入与现期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现期持久收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居民消费习惯、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率、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延迟退休等因素,运用预防性储蓄异质性理论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考察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收入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对消费支出有显著负影响,即延迟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有显著影响。建议通过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制、改善消费环境以及降低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等措施,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