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 入世对中国金融业的主要冲击并不是由于大量外国金融资本的进入,而是随入而来的先进的金融服务内容和方式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威胁.国有商业银行直面竞争,必须先做到"知已".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银行业开始兴起。其背景是: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深,刺激了中国近代产业的发展:第二,近代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近代金融机构的支持;第三,清政府希望通过创办银行以增加财源,摆脱财政上的困难。中国现代银行的兴起主要表现为民族自救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在旧钱庄、旧票号基础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婧 《海南金融》2008,(2):25-28
19世纪末,随着西方金融理论的传播、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银行,创建了以股份公司制为框架的银行组织制度。因受国情的影响,中国银行的组织制度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内容与特征。这种组织制度,对新中国银行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我国现今银行体制改革,尤其是完善股份制资本组织形式,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优化分支行模式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32年6月6日,上海圆明园路1号热闹非凡,近代上海银行业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中国征信所成立了。作为近代中国银行业第一个专业征信机构,其主要活动是为会员制银行及其他信用调查委托者提供信用调查业务。  相似文献   

5.
张海  万红 《上海金融》2002,(10):18-20
中国银行制度近160年的变迁,体现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非均衡、渐进式、不完全合同和人际化交换等特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借鉴新经济学史学派的观点,对中国银行制度从近代以来演变的上述特征进行简要考察。  相似文献   

6.
邓彤 《银行家》2014,(6):137-139,7
自1912年从大清银行改组设立至今,中国银行已走过100年的历程。回顾过去的百年,历经多次改组,中国银行经历跌宕起伏,但是发展从未间断,成为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的标杆。中国银行的成长记录了中国银行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因此,分析百年中国银行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对中国金融业成长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1932年6月6日,上海圆明园路1号热闹非凡,近代上海银行业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中国征信所成立了。作为近代中国银行业第一个专业征信机构,其主要活动是为会员制银行及其他信用调查委托者提供信用调查业务。  相似文献   

8.
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同袁世凯政府的一场斗争叶绪华今年是中国银行诞生85周年。在纪念这一光辉节日时,我们都会想起1916年上海分行抗拒袁世凯政府发布停兑令事件。这一事件对诞生仅4年的中国银行确是一场关系她存亡绝续的严峻考验,也是对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有着深...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关注外国战略投资者对我国银行系统改革所带来的经营绩效方面的影响。允许少数外资股东进入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允许外资银行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改革,均很有可能提高中国银行系统的效率,并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信用卡》2008,(18):76-76
8月23日,中国银行与英国伦敦官方外国直接投资服务机构伦敦投资局(Think London)在北京联合举办伦敦投资推介会,向来自中国著名企业的嘉宾介绍了伦敦的投资环境及中国银行能够向赴英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中行副行长张燕玲表示,中国银行在英国的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将继续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1.
经过漫长的谈判征程,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如何认识中国银行业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策略分析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全面提高中国银行业竞争力;二是重建信用制度,整合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2.
银行女职员     
银行在中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当,与传统的钱庄票号有很大不同,是随着西风而入的洋事物,满打满算就那么百来年时光,银行女行员就更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笔者无从考察中国银行史上第一位女职员的姓名,但肯定见过中国银  相似文献   

13.
唐俊波 《时代金融》2013,(27):305-306
本文从近代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出发,分析外国投资对中国带来的效应,对这一系列的投资有一个客观而又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外资引进战略与中国银行业改革:效率与稳定的权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更多地具有外生性质,这意味着银行业引进外国资本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中国银行业改革偏好于外国资本,在客观上导致了政府某些部门或某些地方政府与外资“合谋”瓜分政府长期垄断银行业而形成的特殊利益,而这些利益本应属于中国社会公众;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均表明,引入外资尽管可能会提高银行业的微观效率,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为代价的。中国银行业引进外资必须注意效率与稳定的权衡。谨慎、适度地引进外资是我们当前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将与外国金融机构在国民待遇原则下进行平等竞争,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尚不够强。本文从中国加入WTO有关金融开放的承诺,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新一届政府的金融改革重点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没有银行,只有钱庄和票号。鸦片战争后不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就有一家外国资本银行进入中国;稍后,五十年代有四家英商银行来华设立分行;六十年代上期,又有五家英商银行和一家法商银行在中国出现。我们把1845—1885年进入的银行称之为早期外国资本在华银行。一、丽如——最早开设在中国的外国银行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最早发达起来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1820年时占了世界工业总产额的一半。随着工业的高涨,规模日益巨大的企业投资已非单个资本家所能承担,股份公司形式的企业就产生了。这种股份企业在金融业中发展也十分迅速。1841年,英格兰和威尔斯在321家私人银行之外,已有115家股份银行。这种股份银行的潮流,也从西方涌向东方。英国和印度合资的西印度银行(Bank of Western India)于1842年出现在印度孟买,不到三年,总行迁到英国伦敦,更名为Oriental Bank(原应称为东方银行,由于以后它的上海分行称作丽如银行,丽如就成了通行的中文名称),与总行迁英的同一年即1845年,就在香港和广州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最先闯入中国的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出现了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现象,这些外国直接投资相应给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银行业全球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中国银行业证明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现象—大量的FDI涌入中国银行业,购买股份抢占中国银行业市场。本文试图描述银行FDI在中国的现状,并探索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监管规则的改变、经济的稳健增长、银行业的发展和持续的非金融FDI。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出现初步但富有帮助的变化。整个银行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包括行业形象得到改善、信用文化得到培养、透明度得到加强、创新得到发展、效率得到提高。然而,对于整个银行体系和经济的有意义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出现。尽管通过吸引国外有经验的合格战略投资者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惯例,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来全面改革自己的信贷文化和不清晰透明的行为。而且,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前面将会有很多艰巨的挑战,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一定要有远大视野,全面理解银行业中FDI的长期重要角色,创造外国战略合作伙伴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必要条件,督促其提供服务的步骤,以及中国银行系统在全球银行价值链中的正确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意义及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出现了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现象,这些外国直接投资相应给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银行业全球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中国银行业证明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现象—大量的FDI涌入中国银行业,购买股份抢占中国银行业市场。本文试图描述银行FDI在中国的现状,并探索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监管规则的改变、经济的稳健增长、银行业的发展和持续的非金融FDI。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出现初步但富有帮助的变化。整个银行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包括行业形象得到改善、信用文化得到培养、透明度得到加强、创新得到发展、效率得到提高。然而,对于整个银行体系和经济的有意义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出现。尽管通过吸引国外有经验的合格战略投资者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惯例,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来全面改革自己的信贷文化和不清晰透明的行为。而且,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前面将会有很多艰巨的挑战,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一定要有远大视野,全面理解银行业中FDI的长期重要角色,创造外国战略合作伙伴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必要条件,督促其提供服务的步骤,以及中国银行系统在全球银行价值链中的正确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三、银行保险所带来的新气象 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给保险业带来了新生力量.上篇中提到,近代著名保险公司大多是由银行出资创办的,比如中国保险公司是由中国银行创办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是由交通银行创办的;太平保险公司先是金城银行独资创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阐明资本主义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是揭示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指导社会再生产运动的重要理论。除去它们的资本主义性质,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它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指导中国银行的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银行是国民经济综合部门之一,是全国外汇信贷中心、国际结算中心和外汇出纳中心。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它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