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云天  关博文 《北方经贸》2014,(3):88+101-88,101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也越来越多。在跨越地区和国界的商事交易中,货物难免要遭受各种意外损失,这些损失由谁来承担,是买卖双方极为关注的问题,因此,风险转移问题就成为买卖合同尤其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述多方面因素对风险转移的影响,从理论发展和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指出风险转移问题所应当采取的对策,旨在对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具体风险防范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相应对策,以求对在国际贸易中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来说,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群体产能下降导致供应不及时、货物不符合订单要求、呆滞物料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规避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贸易中,中问商的频繁出现,使得可转让信用证的使用越来越广.在可转让信用证的业务中,因为当事人的增加,致使货物的流通环节拉长,未知因素和风险都大大增加.在各方当事人中,由于进口商与第二受益人不能直接交易,进口商因此可能遭受钱贷的极大损失.为了使进口商在使用可转让信用证时的避免或降低风险,本文从可转让信用证的使用流程出发,分析了可转让信用证中进口商与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总结了进口商在可转让信用证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从信用证条款、单据和货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中,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十分清楚,什么时候他们要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什么时候不用。卖方总是希望货物一离开仓库就不再承担风险损失,买方则希望尽可能推迟承担风险。究竟货物损失的风险是什么时候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呢?有很多国家采用一种“物权”的方法,即规定承担货物风险损失的就是拥有货物“物权”的那方当事人。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代表货物物权单证的转让与货物的实际转移并非同时发生,很难确定在货物遭受毁坏时的那一刻,究竟是哪方当事人掌握货物  相似文献   

5.
一、承保范围之比较PICC的承保范围规定为:一切险,除包括平安险和水渍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外来原因所致的全部和部分损失。但对外来原因和全部和部分损失没有实质性的界定,这样根据被保险人的理解,外来原因是指法定或者意定除外责任之外的任何风险,只要该风险具有意外的性质;而根据保险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W/W条款是关于保险责任起讫的一个条款,但这并不意味着货物只要在此期间发生了承保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都应负责赔偿。在保险利益原则下,海运货物保险人的责任期限是否真为“仓至仓”,应视不同的贸易术语而定。  相似文献   

7.
投资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一般来说,投资人对意外损失的关切,比对意外收益要强烈得多目前研究风险时侧重减少损失,主要从不利的方面来考察风险,本文旨在对投资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提供识别和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窑湾十年     
苏斌 《中国海关》2006,(12):30-30
11月28日下午.已到下班时间.大窑省海关查验处的陈集立、赵磊还在等待一批转关货物。货物是一汽集团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有100多个集装箱.急需运往千里之外的长春。一汽平均每80秒就有一辆汽车驶下生产线.如果这批零部件在港口耽误时间.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大窑湾海关特意安排关员夜间加班验放货物。傍晚6点40分.货轮靠港.开始吊卸作业。为了加快货物验放时间,关员们临时把工作地点前移到了港口作业区。从核对集装箱号、海运封志,车辆车牌,到添加转关封志和工作记录.每项工作都是装载与验放同步进行。晚上7点50分.最后一箱货物终于在凛冽寒风中放行。  相似文献   

9.
保险建议     
家庭所面临的风险不外乎人身损失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财产损失风险和责任损失风险相对比较明晰,而人身损失风险很值得深入推敲。疾病和死亡一般是我们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但是这些风险又是切实存在的,从表面上来说东平一家的财务状况基本稳定,没有什么债可“负”,但是一旦碰到重疾或者意外等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对外贸易行业,代理货物进出口业务仍在一定的市场上持续稳定的开展,外贸企业以其高质量的国际贸易操作服务以及银行资信的优势,为制造商或是进口委托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赚取代理费。代理进出口业务中,由于委托人或是合作方原因产生的意外风险损失及额外利益,均应由委托人承担或是享受,  相似文献   

11.
王茜 《致富时代》2010,(9):171-171
风险可谓是无时不在,甚至无处不在。既可能给企业带来意外的损失,又可能为企业提供意外的机遇。所以正确的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针对不同性质的风险,抓住机遇,实施不同的应对策略,尤其是以风险为导向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者亟待学习和掌握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风险负担是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当风险产生后是由出卖人还是由买受人承担损失的问题,与当事人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本文在结合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及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对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晓 《市场周刊》2005,(41):18-18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说来,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群体产能下降导致供应不及时、货物不符合订单要求、呆滞物料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或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读者求助另有读者问:我公司出口加拿大一批摩托车,钱已经全部收回,货已经运到指定港口,但加拿大海关不让进口此产品(因我公司摩托车暂时没有 EPA 认证),之前我们和客户都不清楚此事。客户现在要求全额退款,且不负担任何费用、损失。货物运制港口一个月不处理的话,将被报废。此事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国际航运实践中.在货物装船、船公司签发正本提单的情况下,卸货港收货人须凭经过适当背书的正本提单在卸货港换取提货单才能提取货物,船公司放货的原则是“认单不认人”然而,随着国际航运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货代提单的出现,航运实践中经常出现货物已到目的港但收货人还未拿到正本提单或凭正本提单无法提货的现象。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现象给收货人造成的损失,近十年来,航运实践中出现了一种变通的做法——“电放”提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日益增多。而国际货物买卖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损失风险在货物买卖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因此,风险转移直接关系着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珂 《品牌》2014,(11):60-60
货物的交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在交货的过程中,货物很有可能遭受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损失,例如盗窃、火灾、沉船、破碎、渗漏以及不属于正常损耗的腐烂变质等等。怎样划分责任、由谁来承担风险,切实关系到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特别是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当事人所面临的风险比国内货物买卖更大。货物的风险转移问题成为买卖合同尤其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一个重要部分。常用贸易术语是一种被广为接受的,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被用来约束买卖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费用和风险的一种国际性惯例。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港口有时候会对同一种贸易术语作出不一样的解释,这种地域上解释的差别,往往会引起买卖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部分的法律团体和国际组织对各种贸易术语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对它们作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中,合同项下的货物会面临各种风险,也可能因风险的发生而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如果合同项下的货物风险已由卖方转移至买方,即使货物因风险遭受到损失,买方仍有义务按合同规定支付价款;如果风险尚未转移至买方,而货物因风险遭受到损失且不能交货,那么不仅买方没有付款义务,而且卖方还要因不能交货而承担违约责任,除非卖方能证明这种违约是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9.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人们对意外事件的总结和判断。在国际贸易领域,意外事件、意外损失的发生总是令人忧心,因为它导致的结果小可伤筋动骨,大到倾家荡产。对于进出口企北来说,而对意外事件的发生,是选择亡羊补牢,还是未雨绸缪,其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将小额的保险费支出作为日常成本,来规避不确定的大额意外损失,这是企业明智的选择。无论是出口信用保险,还是货物保险,都将会是企业防范风险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20.
海运提单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倒签和预借提单、伪造提单、以保函换取清洁提单、海运提单与货物不符、无提单放货等。对此,承运人应该严格执行提单制度,进出口商应该严格审核提单内容,以减少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