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坚持生产力标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但在人们的具体使用中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样理解,认为生产力是检验生产关系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准,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应该坚持,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应该革除。重申这个生产力标准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它将实践标准开创的思想解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如果说实践标准的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使我们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相似文献   

2.
<正> 生产力本身应由什么力组成和去发展呢?生产力标准指的又是什么?用什么内容去衡量呢?如何说明生产力标准的绝对生和相对性?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又如何呢?就以上问题,笔者从现代物理学和当代新的方法论角度尝试着做以下阐述。 现代物理学在19世纪用力场的概念代替了力这个概念,从而越出了牛顿物理学的边缘,现代物理学泰斗爱因期坦证明,围绕一个星球或其它天体的外层空间整个是一个引力场,就像一个磁体周围的磁场一样,无数个天体,如太阳等恒星都是被巨大的引力场所包围。也就是说,宇宙间从无穷小的原子到  相似文献   

3.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破除了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的僵化理解,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从社会主义的这一本质出发,得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是非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标准,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因此,广大农金工作者,要牢固地树立支持商品经济的观点,自觉地运用金融手段,为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服务,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明确地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包括一切理论、政策、措施等等的根本标准,这是理论上的重要进展,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讨论的深入。实践有许多层次,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为了澄清理论上的是非,有必要对生产力标准问题重新加以探讨。作者认为,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包括历史标准和工作标准两方面的内容。在阐明历史标准与工作标准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作者对生产力标准与工作检验和生产力标准与社会制度检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以改革开放为实践载体,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必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这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是非评判的标准问题。具体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以什么为标准,二是如何评判。对此,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作出了“三个有利于”衡量标准的精辟论断。1992年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中指出:衡量各项工作的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力标准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区别。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结构,都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基础,即生产力;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等。四项基本原则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但生产力作为社会的物质基础,毕竟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判断是非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更应把发展生产力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把生产力标准看成是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发展生产力,在现阶段要加快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正> 要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把提高经济效益摆在生产建设和一切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效益,是党的十二大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之一,技术进步可以推动提高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则是采用新技术的前提。当前,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重大作用,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不能认为,凡是新的技术就是好的技术,别的国家行之有效的技术对我国也都是应该发展的技术。那么,如何选择和发展技术呢?如何使  相似文献   

11.
张江  周玲 《生产力研究》2005,3(12):97-99
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揭示改革是中国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进一步确立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生产力标准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同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申了党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拨乱反正,统一了全国人民思想。1992年邓小平提出姓“资”与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我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两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三资”企业?通过对综合国力、外国经济学家对中国评价以及社会主义中国必须牢牢保住自己“球籍”的论述来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运用数学集合论原理,论证“社”与“资”的集合交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姓“社”不姓“资”。以胜于雄辩的事实阐述了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当今国际投资特点,及我国的实践,论述了资金表现为一切社会生产能力的主体。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我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的又一标志。文章从理论和数学原理方面论述了我们应当大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1.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总的要求是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能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政治敏锐性.这是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问题.政治素质还包括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邓小平说,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干部的政治素质呢?“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做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政治态度好,主要应该表现在工作得好,做出的贡献大.良好的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通过回顾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归根结底是用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群众拥护标准,也即“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机器、设备和厂房等固定资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四个现代化,首先必须是生产设备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的现代化步伐又必须建立在和我国的国情、国力相适应的生产设备现代化的基础之上。前者受后者的制约,后者是前者的先导。那么,我国生产设备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和速度如何,应该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法来实现其现代化呢?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其效果好坏呢?这是一个关系到四化进程和当前及今后制定中长期经济规划指导思想和立足点的大问题,很有讨论清楚的必要。本文即打算对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吕萍 《经济论坛》2001,(16):25-26
你的企业经营理念是什么?你用什么思想来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这是每一个企业的决策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究竟采取何种经营理念,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市场供求状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及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企业的生产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考虑如何利用新技术扩大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供求状况进一步改善,产品已由原来的供不应求,逐渐转向供需平衡或供大于求,…  相似文献   

18.
幸福指数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昌森 《江南论坛》2005,(11):18-20
一、幸福指数与人本思想相随相伴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在世界一切事物中,幸福似乎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富强可以用GDP来衡量,那么幸福用什么来衡量?如何反映人们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满意度?如何反映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9.
刘世佳 《生产力研究》1994,(4):23-26,37
本文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从五个方面作了概括,即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阶段;要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动力;改革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两种不同方式,改革解放生产力是革命解放生产力的继续和发展,两者根本日的是一致的;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还没有完成。如何继续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在理论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并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的进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化。在这关键的时刻,江泽民同志的《5.29讲话》再一次强调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必须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