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但该逻辑既违背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原则,又遇于简化,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昧,该理论是公司治理机制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非营利组织在其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所有者缺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缺乏公共责任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现状,把公司治理的治理模式引入到非营利组织领域,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视角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公司治理状况的“晴雨表”、“温度计”,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借鉴现有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的特点,构建出一个包括8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108个观测点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各种不同类型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利益相关者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水平对公司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研究公司治理对发展我国经济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当前我国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公司治理中存在问题,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现代公司产权理论提出构建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来已久,在国内众多学者将“股东至上”理论奉为经典的时候,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西方理论学界已经炙手可热。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中逐步分化出两大理论:“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前者认为股东拥有企业,而后者则认为真正拥有企业的是其利益相关者。这两种理论具有完全不同的公司治理含义,持不同看法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争论相当激烈。总体而言,股东至上理论占据了当今企业理论的主流地位,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包括资本提供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委托,必须在经济社会的协调中最大效率地与各种生产要素结合,不能片面地追求一己利益,而要为整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该文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而现代的公司治理中心不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和收益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考虑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作了回顾,认为由于存在治理目标难以确定、对经理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治理成本高昂等问题,导致了其不可能成为主导的治理模式.文章认为在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治理模式趋同化.提出了对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兴起,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企业尤其是公司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也必然要求企业在其公司治理的架构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从而带来公司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公司不仅仅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应当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它集中体现了对公司本质的新认识、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符合经济民主化的要求,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公司应当推行职工参与制度,有效吸收职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作为主债权人的银行应该有限地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但供应商、消费者、社区与政府却不宜介入公司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1.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战略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进而科学确定财务管理战略,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探讨着手.具体分析利益相关者治理下影响财务管理战略的利益集团,从而阐述了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财务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2.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战略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进而科学确定财务管理战略,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探讨着手,具体分析利益相关者治理下影响财务管理战略的利益集团,从而阐述了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财务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梳理了德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历史发展和演进,认为德国企业根据企业自身,以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共同治理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问题。这种独特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在德国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制度的形成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多的理论加以指导,但却表现出良好的制度效应。从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多样化来看,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国家特色的制度,不用盲目地复制别人的模式,也不用急于趋同化,应该保持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企业的法律规制——以利益相关者治理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企业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的双重特征,其应以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进行治理。针对公共企业的特征,建立企业的内部组织体制和外部监督法律制度,赋予利益相关者诉权,是实现公共企业法律规制和建设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内涵进行认知的基础上,将当前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归纳为股东治理观、员工治理观、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四种;在对各种治理观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不应单纯致力于如何维系企业健全的经营,而更应该关注在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下什么样的治理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最后指出了只有扬弃传统的基于静态资源观点的治理制度安排,转向以创新为导向(或者以知识为导向)的治理理念,才能使公司治理理论更加适应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成功经营不仅需要科学管理以使资金在运动中实现其价值,而且需要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保证决定资金运动的权力更合理地配置。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和财务评价机制,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对该机制的运行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食品安全治理职能探析——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食品安全治理中"多主体参与"缺乏和"网络互动机制"研究上的不足,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把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划分为5大类—上级政府、地方政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多元网络治理结构的建议,并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循环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方政府应该具有的"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食品安全治理职能。 相似文献
18.
资本结构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方式与融资比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企业控制权的安排,资本结构规定着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等相关利益者(在企业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人或团体)的控制权安排。同时,资本结构与控制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又使得控制权的分配与转移作用于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资本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134,自引:0,他引:134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仅要为股东服务,而且还要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但如何界定利益相关者是整个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一个困扰西方经济学家的难题.本文梳理了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界定问题的探索过程,重点评析了90年代中期以后米切尔"多维细分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我们认为,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并不需要"等量齐观",而"分类治理"才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股份制,公司治理是股份制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公司治理原则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利益相关的安排问题,即他们的权利、他们的作用和对他们如何保护的问题。从定义的角度看,广义的利益相关包括投资在内,但投资的利益已在《公司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讲到的利益相关,更多的是指职工、有稳定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如供应商以及债权人。有一些涉及到环境的企业,其利益相关还涉及到社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