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慧珍 《西部大开发》2010,(7):104-104,123
民事裁判的请求权方法是民法研究中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尽管它应该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是一个法律的操作问题.研究民事裁判方法具有特别的意义。阐述了民事裁判的请求权的含义和体系、请求权的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民事裁判方法进行进行了粗浅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借鉴请求权的方法完善我国的民事裁判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了作为网络购物收件人的买方在纠纷发生主张索赔时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基础。认为,研究快速服务合同主体问题,主要是在发生合同纠纷时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权利义务划分和请求权基础。而很明显,快递服务合同关涉的利益方不只寄件人和快递企业这一合同双方,还应有第三方(买方)。  相似文献   

3.
流浪人员救助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其不断完善的体制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桂林市为调研重点,描述流浪人员生存现状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指出目前流浪人员救助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对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法律体制提出相应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赵珂巍 《发展》2008,(10):118-119
社会救助是最基本或最低层的社会保障,而社区社会救助又是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本文以兰州市七里河区穴崖子社区为例,通过个案研究,对目前社区救助体系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渠道单一等问题,采取了加大投资力度,健全法律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在法律适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厘清和深入探讨。作者认为,在归责原则上,应将过错推定原则引入到婚姻家庭领域中的损害赔偿制度中;在性质认定上,应将婚姻法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定性为侵权责任;在请求权行使方面,认为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不仅配偶有之,家庭成员也应该享有,而且应将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作为一个独立的请求权,而不把离婚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白天保 《发展》2012,(7):49-49
《民事诉讼法》第五章中的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其中第五十六条规定:“第三人即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在司法实践中,曾出现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本文以案例剖析如何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负有特定法律作为义务的人,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法律义务,以致严重危害社会而构成的也可以由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其客观构成要件应该包括:行为人的特定法律作为义务;行为人的作为可能性;行为人的不作为事实;行为人的不作为造成了或可能造成法益侵害。本人认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问题可以说是不纯正不作为犯问题的核心。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并没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中禁止类推原则。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中的问题金融机构救助成本-收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估金融危机中的问题金融机构救助措施成为一个疑难问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全球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衡量政策措施,成本-收益分析的引用是很有必要的。在分析了救助措施的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因素后,可以得出三点有益的建议:救助措施的实施应谨防较大副作用;必须正确看待“重要而不倒闭”原则;要注重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其中,制度完善被看作是最有效益的,故从法律角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该法的第二百四十五条是首次在立法上确立了占有请求权制度。占有物返还请求权作为占有保护请求权的一种请求权,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予以立法明确规定,但一直以来,学界对占有保护制度.尤其是对占有保护请求权的研究少有涉及,导致对该请求权仍然比较陌生或者对其相关具体问题仍然存有疑惑,因此对占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与私力救济、本权之诉的关系辨析等方面进行一番考察和研究,进而初步提出占有物返还请求权的诉讼设计,以期在占有物返还请求权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具体实务操作有建设性裨益。  相似文献   

10.
认定贷款诈骗罪成立的关键在于如何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文章着重阐述如何从行为人的系列活动中采推断行为人的主观非法占有目的。  相似文献   

11.
曾庆福 《魅力中国》2009,(27):135-136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着救助范围较小、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资金不足、地区差别大、制度设计不健全、社会救助管理分散等问题,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整合现有救助资源、规范农村社会救助管理、健全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实现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马静  朱德云 《山东经济》2012,(4):99-10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实践中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国内学术界也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完善对策进行分析;第二,从微观层面具体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种专项救助(医疗、教育、灾害、失业、法律救助等)等进行探讨;第三,从比较分析层面对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差异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缩小城乡救助水平差距,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后危机时代,应对大而不倒问题的法律研究依然专注于金融法部分,但对其核心——政府救助和金融救助权的研究一直付诸阙如.大而不倒问题,始于政府救助,终于政府救助,这种金融救助权是财政支出权的一种.合法性问题是金融救助权面临的首要问题,用财政民主、财政公平和公共财政来对主要的救助法案——《经济紧急稳定法案》的检验来看,合法性存在缺失.解决金融救助权合法性缺失的方法有两种,或者是取消金融救助权,或者改变金融救助权的实施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一,概说 关于《合同法》第58条之争议焦点集中于因合同无效而导致财产返还请求权的性质问题。理论界盖有2种主流观点:一、认为该财产返还请求权属于债权性质的不当得利请求权;二、认为该财产返还请求权性质属于物上所有权返还请求权。最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建立信息联动机制;重视官民机构救助政策的衔接;提高慈善组织的工作效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划分;建立声誉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活动。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有力的医疗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6.
吴波 《中国经贸》2009,(12):153-153
预告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登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规定,它可以有效地保护不动产请求权,最终达到平衡不动产交易当中各方利益的目的。但是,分析我国相关法律规范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必须完善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维护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7.
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解散请求权做了规范,并确认了出现公司僵局时股东享有解散公司诉权,为股东的退出机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该条过于原则,没有对具体问题作出解答。本文通过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缘由——公司僵局的分析,认为解散公司是股东退出公司的理想法律途径,同时参照国外的相关立法,对当前公司解散之诉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源自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之规定,即"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该制度实施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是也出现许多困惑,以至于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含义、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等存在诸多争议,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本文试图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第三人制度理念,来重新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含义、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及现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支柱之一。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性质划分,基本上可分为四类: 1、社会救助。基金:以税收为经费来源,通过财政预算拨款形成,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社会福利等构成的财政性基金。 2、社会保险基金:依照法律、法规确定的项目和比例,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形成的基金,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关系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已全面建立,但由于还处在初级阶段,尚不能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必须从健全社会救助的制度设计、体系结构、法律框架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包括广大困难群众的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