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是其实现服务“三农”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机构支农的视角,从支农条件、支农过程和支农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了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HN县LJ农村信用社为例,对机构支农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湖南省HN县LJ农信社支农能力指数为66.33%,说明目前该农信社支农能力一般,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LJ农信社支农能力指标体系的子准则层处于非均衡状态,机构内部制度、贷款监督过程、资金回收过程、农户满意程度、农户受益情况处于优势地位,而外部环境、机构可持续、客户识别过程、贷款交易过程、服务广度、服务深度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从改善外部环境、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正确识别目标客户、降低贷款交易成本、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提升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  相似文献   

2.
围绕增加农村信贷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目标,适应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整体推进,协同配套,重构农村金融机构,着力健全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具体内容如下:1.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要在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转换经营机制,特别是在提高对农户的贷款覆盖面,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农村信用社要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针对农户生产规模小、抵押担保能力弱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信贷经营机制,通过农户小额信贷和联户贷款等方式,不断增加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2.…  相似文献   

3.
探索性提出了农民农业领域创业脆弱性的概念,揭示了创业脆弱性的关键成因及生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创业脆弱性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多重风险冲击力度强、风险应对能力弱、风险损失程度高和损失恢复能力低是创业脆弱性的关键成因。创业脆弱性生成机理在于以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为表征的多重风险冲击及以事前风险防范能力和事后风险应对能力为表征的风险应对能力,可通过分别作用于以产量损失、品质损失、资产损失、收益损失为表征的风险损失及以信贷资源获取能力和预防性储蓄支撑能力为表征的损失恢复能力,并产生综合效应,进而影响创业脆弱性水平。最后,从加强风险监测预报预警、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加强金融干预和完善支撑配套机制角度,提出创业脆弱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掌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资金缺乏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需求有着与城市金融需求不相同的特点,因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按农村金融需求特点进行。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在发展农村金融组织、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扶持力度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5.
李璐  王永建 《经济师》1999,(9):88-88
一、金融工作者必须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违规交易已初现端倪,金融经济案件屡见不鲜,风险也随之加大,国内信贷资产质量令人忧心。金融工作者必须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二、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1、依据人总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来建立预警监管指标体系,重点建立预测和预警银行资产流动性与安全性风险的指标体系。为突出信贷资产质量预警监管,资产流动性的预警监管指标应侧重于贷款与存款的比率,中长期贷款比例,把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作为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6.
参与全国银行间市场,发展资金业务已越来越成为我国众多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富余资金盈利水平、改善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但农村金融机构在踊跃开展资金业务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应对,有效解决,最终实现资金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与Markov链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脆弱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农村金融脆弱性呈稳步降低态势,但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整体看,各区域农村金融脆弱性差异在考察期内存在收敛现象,全域内部差异是总差异的源头。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农村金融脆弱性逐年降低,但各地区存在非均衡特征。莫兰指数分析显示,中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在地理距离上表现出空间正自相关,呈一定空间集聚现象。Markov链结果指出,中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各状态间流动性较高,但整体趋于向好态势,不存在跨越式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8.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途径,而农村金融机构在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金融自身的脆弱性使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无法避免内、外部因素变化所导致的风险。本文基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视角,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脆弱性及风险生成机理,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旨在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运行,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管理熵的机构投资者集成风险预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机构投资者的复杂系统角度,引入管理熵于其集成风险预警体系,系统地提出一种涵括风险预警识别、量化与对策的集成风险预警模式,该模式强调了对机构投资者风险预警战略、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和过程的集成,拓展了传统风险预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风险是整体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确定性、扩散性、隐蔽性和可控性等特征,是影响农村经济稳定与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资本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其他风险是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通过创建宽松的农村社会环境、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等措施,对于中国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压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全、金融机构城乡与区域布局失衡并存、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不高等方面。本研究以常德市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回归方法分析了金融压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发现:农业贷款额、三农投入额与农民收入变动之间呈稳定的正向函数关系且两者对农民收入影响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农业贷款额为0.448,三农投入额为0.57,说明金融功能发挥不足,处于压抑状态。因此,应加强农村金融组织建设,改善金融压抑状态;创新信贷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扶持新兴农业产业,创造农民增收亮点等,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2.
向玉冰 《经济论坛》2022,(2):113-119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户大量资金需求释放出来,但又面临抵押物缺乏的困境,信用贷款的关键作用亟需发挥.金融科技降低发放信用贷款的成本,提高借款人违约的惩罚成本,并通过鲶鱼效应刺激农村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通过对比传统金融环境和金融科技环境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发放信用贷款的博弈情况可知:在传统金融环境下,农户的违约成本低,违约可获得更大的收益,金融机构的最优策略是不发放贷款;在金融科技环境下,(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农户履约)就是唯一的最优解.因此提出了要持续完善"金融科技+农村信用体系"等建议,以促进农户信用贷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市场营销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所必需的现代管理理念,农村金融机构的成功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和运用。文章从农村金融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客户关系、顾客价值和满意度等方面概括了学者们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研究方面的成果,以期能够提高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的运用,推进对农村金融市场营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村地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作为这些地区金融主体的农村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农村的经济结构正在向产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中小企业比例日益增加,在民营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建设和启动农村消费等方面迫切需要得到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在其支农服务体系、信贷投入能力、支付结算以及满足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转型地区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必须适应农村向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在发展目标定位、金融体系组织构架、农村金融信用保障机制等方面,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实现自身与区域经济共进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2)
由于煤炭企业高资产负债和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高,传统的财务预警指标在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中存在诸多不适。文章在把握传统财务预警指标和煤炭企业特色指标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传统指标在偿债能力、资产运营和收益及现金流方面对煤炭企业评价的不足,补充了煤炭企业特色的评价指标,形成了煤炭行业的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市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反思,认为政府"过度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功能定位、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过分注重存在形态、农村金融机构单一等原因阻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充分竞争性的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完善融资体制,提高资金筹集效率;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切实分散农村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措施,以期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一)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取向,以优惠政策引导,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指导原则。1.坚持科学的农村金融发展观。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和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增加贷款的前提。坚持科学的农村金融发展观就是要以农为本,遵循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农村金融组织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增强农民的创收能力,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2.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杜金向 《现代财经》2007,27(8):17-21
构建一个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功能,是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的作用日益加强,但其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还要完善、管理体制还需理顺,否则就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同时,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也要进行改革,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在资金上和金融服务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制定和完善医院电力保障相关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提高医院电力保障的能力.方法:分析医院目前的电力供应现状,查找医院需要重点保障的供电线路,运用灾害脆弱性分析作为改善工具,从医院供配电系统、应急电源系统、电力系统的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脆弱性分析并制定对策.结论:通过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有效提高医院电力保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改革既要增加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供给,又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是:健全以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基础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分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改善农村金融的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