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杨堃  叶蜀君 《技术经济》2003,22(11):57-59
中国已经进入了开放经济的时代 ,尤其是随着加入WTO的日益深入 ,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已成为衡量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国实力的一个主要标志 ,因而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是一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之一。自十六大以来 ,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方面提出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其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来看 ,我们有必要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进一步研究。一、国际收支调节的分析在开放性经济条件下分析国内外经济均衡时 ,我们一般以“IS -LM”模型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4.
5.
环建 《经济论坛》2003,(7):10-11
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普遍不景气,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我国的对外出口出现下降趋势,居民消费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相继下滑,总需求呈现不足。这些状况表明,在经济大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相对不利的情形下,我们的目光应该着眼于国内大市场,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经济发展,刺激内需,缓解通货紧缩。在这方面,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举措无疑对我们有所启示。一、美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最初是在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市场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不得不干预经…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关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政策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2004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加快结构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进一步调整国债资金投向,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公共投资和促进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扩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公益和垄断部门的改革,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提高出口竞争力,优化进口结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微刺激”效果下降,而“强刺激”带来了严重后遗症,导致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政策框架在整体上出了问题。重构我国宏观政策框架的战略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短期应对不断加剧的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2)中期应对结构调整的负面冲击;(3)长期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和动态一致的宏观调控模式。重构政策框架的原则性要求包括:(1)宏观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性与国际收支平衡应该成为显性目标;(2)财政政策主要指向结构调整期的短期阵痛,货币政策指向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性;(3)宏观政策应该遵循市场化、可预期的操作模式。在具体策略上可以选择国债市场作为突破口,通过改变国债发行规模和方式,推动国债市场的大发展和大开放,以此拓展整个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9.
双盈余指经常项目盈余和资本项目盈余,这是我国外部经济目前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创造性地把我国外部经济的现实问题同开放宏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了我国双盈余产生的原因,发现了双盈余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若干冲击,经济政策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充分考察原因、后果、冲击的基础上,我们独立地提出了解决我国经济外部不均衡的政策组合——短期的央行冲销干预政策,中期均衡汇率调整政策和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鼓励资本输出政策和当期消费政策。  相似文献   

10.
11.
国债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 从总体上说,国债政策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从属和服从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且要以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准绳进行设计。不过,就它同别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看,其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 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国债发行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是实行保守的国债政策,还是实行积极的国债政策,即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以来,面对总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几年来,总需求有所扩大,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GDP增长8%,政策效应明显显现,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政策效应不十分理想。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以期寻求提高政策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罗瑛 《经济师》2001,(5):50-51
1996年后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 ,对此 ,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刺激消费、刺激投资、扩大内需 ,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但在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同时 ,必须预见到政策效应的滞后性等问题 ,适时把握政策尤其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度 ,重点练好内功 ,使我国宏观经济纳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视角》2002,(6):48-48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着三种抉择: 第一种抉择,继续执行现行扩张性政策,目标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遏制GDP增幅下降。为此,必须加大扩张的力度和强度,按照所谓国际公认警戒线的标准(当年赤字占GDP3%;国债余额占GDP60%),以更大的规模扩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一抉择,也许能保住GDP的增幅不至于掉下来,但扩张性政策强化、长期化所带来的政策负面效应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财政和金融风险必然会进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贸易与金融旧秩序被重新审视,新的变革即将开始。面对国际局势,我国必须立足国情,认真分析与反思当前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政策方针和微观经济活动之间建立有效的宏观政策传导机制,以政府投资引导和激发民间投资,改革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尽早考虑大规模计划的退出机制,为获得长期发展战略竞争优势未雨绸缪,在国际政策博弈中牢牢争取把握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