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3,(18):37-37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端日前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2003届年会开幕式上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处于经济发展可容许的范围以内,并没有出现全国性过热现象.他认为,所谓房地产过热,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越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例如,1992年国民经济增长14.2%,同期房地产开发增长则高达117.6%,是经济增长速度的8.3倍;1993年国民经济增长13.5%,同期房地产开发增长则高达165%,是经济增长速度的12.2倍.从而表明,当时的房地产开发己超出了经济发展可容许的范围,因此认为出现了过热现象.而从1997年到2002年的近6年来,国民经济增长分别为8.8%、9.2%,7%、8%、7.3%和8%,而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则分别长3.4%、6.1%、11%、19.5%、25.3%和21.9%,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均在3.5倍以下.虽然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由于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等原因,除个别年份增长速度稍高以外,总的看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务交互渗溶的历史在欧美有久远的渊源,房地产的抵押贷款便是一项重要业务. 1915年英国就制定了《房租和住房抵押贷款限制法》,这是较早做房地产抵押贷款法规.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业务则起步于30年代,发展至今已相当普遍和发达.在美国,居民只要符合下述条件便可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买房:申请人须拥有交付首期的20%~30%的现金能力,工作资历满二年,全家每月固定收入超过每月买房分期付款的4倍.这种房产金融的质量是很高的,购房贷款可贷到总价的70~90%,贷款年很长达30年,利率一般在6%~9%之间.目前,美国从事这种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机构繁多,且资金雄厚.如抵押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储蓄和放款协会、各类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等等,其金额已高达二万亿美元.在亚洲,香港金融业的发达程度举世瞩目.香港金融业在参与房地产市场方面尽管起步较晚,然而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香港的首期“按揭”  相似文献   

3.
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可还是有很多居民买不起商品房.这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将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讨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问题,并揭示房地产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可还是有很多居民买不起商品房.这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将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讨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问题,并揭示房地产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可还是有很多居民买不起商品房.这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将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讨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问题,并揭示房地产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可还是有很多居民买不起商品房.这是目前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将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讨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问题,并揭示房地产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分水岭,2004年以前(至1998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2004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开始转折,投资性需求大量入场,将房价涨幅拉入快速通道,高房价问题即而出现.投资性需求从2OO4年开始泛滥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引发的必然反应.招挂拍等制度及政策的实施促成了供给锁定...  相似文献   

8.
2005年,对于宁波乃至中国房地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一年。为抑止过快上涨的房地产价格,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这一年,宁波房地产市场投资性需求逐渐降温,房价涨幅出现明显回落成交量急剧萎缩,个别新开楼盘甚至出现滞销,房地产市场走势迷雾四起。就在这一年的11月底,宁波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了一个足以振奋房地产人的奇迹: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原生态双水岸运动型健康小区——维科水岸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价格涨幅加大.媒体报道较多,说法存异,有人说"房地产市场温度过热,泡沫成份出现",呼吁要"立即灭火,防止泡沫".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就房地产市场是否过热?房地产市场经济是否出现了泡沫成份?导致现状的主要成因等问题,通过对浙江省和杭州、宁波、舟山市等城调队及部分房地产主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等有关部门的调查座谈发现:浙江省房地产市场具有典型性,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具有警示和借鉴作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曹燕 《改革与开放》2012,(15):11-13
2012年,国家仍然以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为总基调,但随着经济不景气部分地区房地产政策出现一些预调微调,常州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的趋势.为了解当前常州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近期,我们对辖区内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市场在奥运后将出现拐点”,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一直有这样的说法。但事实上,无论是对于“拐点说”还是“非拐点说”,我们都需要有理性的认识:奥运会本身和支撑北京房地产市场增长的供求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进入2008年以来,北京住宅市场虽然面临短期调整,但是决定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主要决定因素——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基于房地产营销策略在房地产三级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兰州市房地产市场所具有的突出特征,指出兰州市房地产三级市场营销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五一"后,沪深两市几乎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公布了一季度财务报告。130家企业中,有92家实现盈利,另外38家公司则在一季度呈现净利润亏损状态。被视为上市房企第一梯队的首开股份(600376.SH)、万通地产(600246.SH),甚至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亏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融资问题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健 《特区经济》2005,(8):236-237
1995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以每年7%~9%的速度增长,而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商品房交易额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199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更为迅速,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以每年1000亿元以上的速度增长,年均投资增速达22.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现有5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约占15%,带动了一大批关联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商品市场价格规律不同,在房价持续走高的同时,我国房地产需求依然保持了十分强劲的态势,房…  相似文献   

15.
郑大川  尹晓波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52-54,89
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类是进行房地产微观市场分析和宏观市场研究的基础.只有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区域分类,才有可能对房地产市场行为有清晰的把握和认识.文章基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规模的各项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整合分类,为合理划分全国市场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200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展望,大致有以下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宏观调控已经到位,上海房地产会企稳回升.此观点以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主;第二种观点认为,上海房地产泡沫尚未挤破,必须再下一个台阶盘整.惟有这样,这几年积压的房地产泡沫才能被挤破,整个房地产才能真正回归到理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第三种观点,主要是指那些极端的"崩盘论"、"大跌论".  相似文献   

17.
也有专家表示,政府部门目前掌握清楚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是过去的数据。而今年海南房地产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则不能依靠这些数据来判定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中的新兴城市之一。在煤炭、天然气、稀土等资源型产业的带动下,鄂尔多斯的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张,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房地产也一度成为当地投资热点。但自 2012 年以来,鄂尔多斯房地产出现明显的库存周转失速、房价大幅下降、资金运转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实地调研 表明:鄂尔多斯陷入房地产困境既是市场运行规律的客观反映,也具有其产业结构的特殊原因,更有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值得其他城市特别是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的新兴城市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赵晓 《宁波经济》2008,(3):39-40
围绕着房价未来将是跌还是涨,各路英雄开始了一场关于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拐点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楼市的冬天已经来临,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拐点。而有些人则认为现在提楼市拐点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20.
李战军 《上海国资》2011,(12):28-29
房地产有个“金九银十”的规律。现在媒体都在讲,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今年的金九银十不复存在,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