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湖北省82个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变化率和人口净流量进行交互分析,引入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和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指数,分析了人口收缩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和城镇化协调类型。结果显示,湖北省存在37个人口持续流出、规模减少的区域,这些区域不仅在总量上表现为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悖论关系,而且在城镇化方面也多表现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的状态,而从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角度表现为不同的脱钩类型,其中仅有少数收缩区域是强脱钩的合理利用状态。从不同表现特征可将收缩城市类型分为空间无序扩张型、工业衰退型、资源枯竭型以及中心袭夺型四个类别,并概括为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等在时空上的不匹配。最后,结合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变化等特征对人口收缩区域类别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施展 《集团经济研究》2006,(36):161-16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速居世界前列,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9%,在未来的20年内将有3亿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化问题日渐明显.因此,研究体育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规律和作用,对于城市化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宁区划的调整,城市的范围和人口得以增加。南宁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广西自治区的角度来看,把南宁放在区域中心的位置来进行发展,带动由南宁市、崇左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空间体系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在平衡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要素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如同树枝与树干一样,大都市区的空间扩张和要素集散需要高效率的轨道交通系统支持,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基于对都市圈的空间发展演化理论的研究定义了轨道交通、都市圈和耦合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都市圈发展阶段性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都市圈轨道交通与空间体系的阶段性耦合规律;以定性分析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研究轨道交通网络、线路、站点与都市圈空间结构体系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发展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从量上看 ,它表现为城市规模的扩张 ,城市人口的增加 ;从质上看 ,它表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城市经济、人民收入稳步增长 ,文化教育、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得到全面发展。所谓城市发展带动战略 ,是指通过发展城市 ,启动市场 ,铸造城市品牌 ,提升产业等级 ;通过城市环境的改善 ,吸引外来投资 ,营造新的经济热点 ;通过城市经济的发展 ,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上台阶 ,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的基本思路是 :一、正确处理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上看,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社会劳动分工日益发达的结果。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着一个逐步由乡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平均,1940年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8%,1980年达40%。如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已近50%,目前已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城市人口密度关系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在2000年、2005年、2011年三个时间断面数据的支持下,以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市辖区人口密度为对象,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进行了统计描述,分析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格局及变化类型,并探讨了影响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十余年间全国的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不同地区、不同人口规模、不同行政划分的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及其变化均存在差异;黄河下游流域与长三角是城市人口高度集聚的主要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类型包括五类,其中"一直升"型的城市数量最多,且在中部地区、四川盆地成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4,(10):171-174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本文介绍了城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分析界定了城市经济的内涵、特点以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说明了城市经济的影响因素有城市竞争力力、全要素生产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代服务业发展等,论述了我国城市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最后后,从建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产业园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了一种加速发展势态.但城市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增加的速度赶不上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缓解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及建设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经验,促进民营资本进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表现得相当明显,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本文从法律角度,对区域经济划分、国家财政政策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善余  高向东 《城市问题》2001,(5):22-25,52
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 ,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集聚效应 ,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是土地 ,依据级差地租原理 ,有偿集约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针对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高度密集状况 ,培育强大的房地产业 ,并引导城市人口合理再分布 ,对强化完善城市功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地产开发与城市人口再分布关系十分密切 ,前者对后者是强大的推动力 ,后者则是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促进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保证。本文拟针对上海市的情况 ,对房地产开发与城市人口再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城镇密集地区空间发展模式——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化的新阶段——城市地区 首先从城市化谈起。所谓城市化就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过程。它的发展以工业革命作为重要的划分时期,工业革命之前的城市,发展十分缓慢,被称为城市化前期;工业革命之后,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全世界进程加速,城市功能向动态  相似文献   

13.
城市物流研究探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一城市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城市问题的研究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例如:城市的规模问题、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城市的人口问题、城市的资源问题、城市的居住空间与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的物流问题等等。就物流问题而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各个国家不仅重视城市物流体系的建设,同时还特别关注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城市交通噪音问题、城市交通事故问题以及交通运输工具排放废气对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在这方面,世界各国已经和正在着力解决。人们对城市的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过去往往是从运输、储存等领…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镇化率不断上升.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完善,中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扩大了城市人口的容量.另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首都城市的行政中心(自治区包含的首都)人口增长的速度比全国水平,它有明显的优点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率.省会是省的行政中心,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商业的性能.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的现状第一学位,第一个学位的影响两个角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分布系统.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兰州城市开发区为例,在对其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形态、新城建设、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分异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城市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霍露萍  张强 《企业经济》2020,(1):99-107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搜集发达国家在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经济发展时期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指标和数据,构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和类型的聚类。而本文所得到的四种可持续发展类型及其判别方法将为分析我国今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时序目标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琪 《价值工程》2020,39(6):55-56
随着新型城市建设理念的贯彻落实,当下各类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更加强调环境的可持续建设。这种变化就要求相应的城市发展也应当从要从长远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而环境工程作为治理污染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以环境工程为出发点,重点叙述这一理念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收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扩张型向收缩型转变已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动向与新趋势,区别于国外城市收缩的一般特征和动因,中国的城市收缩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在中国人口流失现象愈发严重的背景下,城市收缩对经济发展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的城市收缩及异质性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收入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城市收缩会阻碍经济发展,青少年人口、劳动力人口和工业就业人口的收缩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效应;而老年人口和农业就业人口的收缩则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次,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城市收缩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效应,收入水平的提升会弱化这种阻碍效应。而上述结论对于制定合理的人才政策,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人口合理流动、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一般城市而言 ,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从区域的角度看 ,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居于社会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 ,是自然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 ;从城市体系的角度来看 ,中心城市是居于核心地位 ,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90年代以来 ,中心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中心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回顾了 80年代至 90年代初我国中心城市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