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山东商业会计》2006,(1):34-37,45
针对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展开讨论,考察了人民币升值的外因和内因。论述了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本质,以及在升值压力下,继续采用钉住汇率制度可能产生的后果,得出这种汇率制度在现阶段难以维系的结论。本文还介绍了兼顾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优点的目标区汇率制度,并列举了该制度的优点,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应该实行目标区汇率制度的观点,以扩大汇率的浮动范围,化解升值压力,并将升值控制在一定浮动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云南金融》2004,(4):45-45
“汇率”对大多数国内民众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以下是对几个相关概念的介绍:所谓的汇率机制或汇率制度,指的是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比价的决定基础、变动方式等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从本质上说,汇率制度可以分为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由政府确定一个稳定不变或有限变动幅度的货币比价,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来维持该  相似文献   

3.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基本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关于二者的优劣,学术界与政策界有大量讨论,这里不再赘述。但值得指出的是:固定汇率制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其实也是一种货币政策制度;而浮动汇率制度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而非一种货币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4.
三元悖论与我国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观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是不可兼得的,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可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货币政策使本国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受损;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但必须使汇率自由波动,即放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国际汇率制度分为盯住(固定)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盯住汇率包括货币局盯住和传统盯住,中间汇率是指有限灵活制度,包括水平带内盯住汇率、爬行盯住、爬行区盯住以及管理浮动等。近期研究表明,在过去10年中有28个经济体发生了汇率转型,其中有20个经济体转向了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汇率制度的变革出现两极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自由浮动或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而“软”的钉住汇率制度正逐步被抛弃。本文在“两极论”的基础上对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取舍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两极化趋势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后,开放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迫切。良好的竞争氛围、较低的经营成本、多样的经营策略等等,都要求中国尽快开放资本项目,融人世界经济。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说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必须的。那么对汇率制度的选择就要慎重。许多东南亚国家就是由于没有处理好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制度的协调问题,在冲击来临时无法有效应对,使产出和汇率等发生不利变动,最终使自己陷入了内外失衡的困境。至今还不能完全恢复。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汇率制度以增强我国的抵抗力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如果资本项目开放,此搭配就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的政策搭配是一样的。实践证明这种搭配非常脆弱,另一方面关于现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扭曲情况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使汇率制度改革的呼声很大。既然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是必要性,那么在不同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下讨论与之相协调的汇率制度的是相当必要。而且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希望通过分析找出一个合适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实现与资本项目开放度的动态、有效搭配,为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汇率制度选择标准、选择理论、汇率制度分类以及汇率制度选择与宏观经济制度特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发展作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汇率制度选择的“两极论”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并不符合现实。鉴于汇率制度选择实际上是权衡各种汇率制度的优点和缺点,该文对固定盯住汇率、浮动汇率、目标区汇率以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该文分析了汇率退出机制和退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国际汇率制度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即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将上述两种划分综合起来,就出现了在国际金融史上人们耳熟能详的三种国际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最终目标是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新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案,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改革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改革的当天,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就宣布了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为以篮子货币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东亚其他国家(地区)也可能放弃现有的盯住美元制度,转而实行更具灵活性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2.
汇率制度的形成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中间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我国从建国以来汇率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过去的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到现在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国际金融体制变化的必然结果。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作为经济运行状况的考察目标使得汇率的稳定性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国家机制不断完善,国际间交往不断增加,市场竞争逐渐激烈,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环境下,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管制、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走向选择具有更大灵活性的汇率安排,成为更多国家的选择,汇率制度弹性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人民币汇率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企业极少考虑汇率风险。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更富于弹性,汇率风险增加,汇率风险的责任也将完全由企业承担。因此,除了企业应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势、在外汇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加强汇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外,外汇管理部门积极帮助和支持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是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形成机制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周年之际,为准确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占新疆外贸半壁江山的边贸及边贸企业的影响以及边贸企业对汇率改革的承受、适应能力,以便今后更加有效地引导企业适应汇率市场机制的变化、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促进新疆边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期,新疆分局以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主动的外汇服务意识,组织辖内7个中心支局对全疆8个地区的100家边贸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20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规则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汇率变动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汇率制度安排不应独立于货币政策体系之外,而应把汇率制度安排放在货币政策体系内来考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规则采用直接钉住通货膨胀为目标,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起到了与固定汇率制基本相同的作用,而且货币政策还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因而弹性汇率制与通货膨胀目标组合优于固定汇率制以及由此决定的货币钉住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认为应该保持现行的制度,有的认为应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过渡。本论述了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缺陷。指出在新的金融环境下,扩大汇率浮动范围是必要和可行的,并将目标汇率区作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过渡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斌 《武汉金融》2003,(11):17-1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根据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上的外汇买卖行情,主要盯住美元来确定人民币汇率并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实质上,我国实行的是“管理着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长期围绕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窄幅波动。近期日、美等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强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应如何应对?短期内人民币应否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如何完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与加息对于一个地区的影响相比,汇率调整往往波及面更广。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8.
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勇 《海南金融》2003,(12):28-32
本介绍了开放经济背景下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对东亚金融危机中的汇率制度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应建立资本项目开放背景下,综合考虑货币政策独立性、金融风险防范、国际货币合作等多重因素相结合的灵活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9.
香港联汇制是货币局制度安排(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的一种。CBAs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类似于黄金本位制,是一种自动调节的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多在一些小型开放性经济体被采用。20世纪80年代,香港引入这一制度是基于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引发的港元危机,当时香港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谈判前景不明朗,人们对港元的信心下降,大量资本抽逃,使港元大幅快速贬值。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汇率制度安排不当与汇率政策失误是引爆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正确进行汇率制度选择,关系到一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本列举了日本、波兰和芬兰三国的汇率制度演变进程,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