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在我新闻写作入门之时诞生了,手捧刊物自然是爱不释手,此后每有“力作”便总要斗胆寄往编辑部。不久,《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总第七期刊用了我的一篇“豆腐块”,更加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增加了我对刊物的一份感情,做到了每期必读,从中借鉴一些写作的奥妙。九○年我的一篇作品再次被刊物采用,我开始有些沾沾自喜,觉得搞写作也不过如此。谁知此后连续两年被所爱的刊物拒之门外,数篇“精作”竟都  相似文献   

2.
难忘《信合》情冯佩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一问世,我就被她迷上了。我对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感情很深,近三十年来,我一直从事或兼管农村信用合作工作。自1969年起,我先后担任农村信用员、信用社出纳员、会计员、主任;1976年又先后在地县两级农行兼管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与基层信用社心连心河北李文平屈指算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已渡过了八岁华诞。八年多来,她为“信用合作工作服务,为基层信用社服务”,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基层信用社的领导、职工都不曾一次的这样说,她与我们基层信用社心连心,象春雨甘霖般...  相似文献   

4.
回首几年来的业余笔耕道路,感受颇深、难以忘怀的还是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结下的不寻常、特珍贵的“第一次”友谊。第一次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发表文章。那是在1995年第3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上发表的一篇同题诗———《想你的时候》。其时我正在恋爱季节,...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战线唯一的全国性刊物。广大信用社职工亲昵地称她:这是我们自己的刊物。关心、爱护、办好《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是各级信用合作管理部门、县联社以及信用社广大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刊物是重要的宣传工具,具有强大的舆论先导作用,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钟爱,我们弥河信用社与编辑部联办“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有奖征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国农村信用合作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各届人士的参与意识,切实为加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献计献策。 从去年第6期开始,到12月圆满结束,编辑部先后收到应征稿件200余篇,从中选出26篇进行了发表。各位作者结合各地信用社的实际,阐明了摆脱困境、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意见和建议,观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宣传报道认识的逐渐全面和深化,全县信用社的宣传报道活动有声有色,一年赛过一年,基本做到了“电台常有声,电视常有影,报刊常有名”,为我县信用社走出金堂、走向社会打开了局面。近两年全县信用社业余通讯员投发稿件564篇,被报刊、电台、电视台采用219篇,采用率达40%,其中市级以上89篇,占采用量的40.6%,有占职工总数33%的职工参加了宣传报道活动。在全面报道的同时,我们注重专业特色,向《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等专业报刊投稿件276篇,被采用62篇,采用率达  相似文献   

8.
观近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登载的《今日农村信用社》专题摄影大奖赛的几组作品选登,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座造型各异的信用社办公大楼上赫然在目的“××信用社”几个金字招牌。作为在不发达地区信用社工作的我,看后深有感触! 多年来,我们这里的信用社总认为农村不如城市,“集体”不如“国营”,  相似文献   

9.
1985年以来,我州在通联方面做了些工作,《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创刊后,建立完善通联网络,通联工作得到加强。 早在1985年,我州中支即成立各科室人员参加的通讯报道组,各县(市)信用社也相继成立了通讯报道组,形成了12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据1985、1986年两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州共撰写反映农村信用社职工精神风貌的各类稿件458篇,被州级报纸、电台采用145篇,县级采用118篇。这些稿件的采用和在社会上形成的良好影响,促进了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也提高了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创刊后,我州根据总行通联会议精神,按分行的要求,及时建立了通联组织,具体做法是:中支设通联组,各县(市)联社设通联小组,通联组  相似文献   

10.
向导     
喜闻《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十周岁,大山深处我也同乐!1992年,我一踏进信用社就捧着你对你一见钟情,虽然直到今天还是“我中有你,而你中无我(投稿没中)。”我还是决定与你相伴到底,即使是单相思没有结果。通过你,我学会为别人的文字点头,给自己鼓劲。因此,说...  相似文献   

11.
我是农村信用合作战线的一名新兵。93年4月作了整整十年教师的我,商调进了信用社。尽管拥有中学教师中级职称,新工作于我来说却是那么陌生,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在信用社老职工们的指教、帮助下,我渐渐熟悉了业务,能独立应付日常门市业务了。可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新工作的第一步。我希望能系统学一些关于信用社业务的理论知识。遍寻这方面的书,却是一本未见。失望之际,在机关的老同学送来了几本《中国农村信用合作》。随手翻开一期,看到《活期储蓄存款实行挂牌利率后计算利息有捷径》一文,我们照文章中介绍的方法一推,果然快捷多了。老同学这几本杂志真是送得好极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颁布了,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为此,《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社和《中国城乡金融报》社于9月17日至18日联合在河北省廊坊市组织召开了“学决定谈体会”专题座谈会。到会的有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从事信用合作各级管理工作的同志和基层信用社的负责同志,以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中国城乡金融报》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990年,我所在信用社连续亏损50多万元。做为主办会计,我清楚其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在历年非正常贷款规模难以压回的情况下,逾期贷款不断增加。特别是囿于人情,对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投放的上百万元贷款,一时成了“肉包子打狗”,致使大量资金沉淀,利息无法收回。自责、愤懑、痛苦中,我提笔作了幅漫画《怎么就是拉不动》。1992年9月,我被调入桑园信用社,继任主管会计。值得庆幸的是,这里的同事跟我一样,也喜欢《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大都自费订阅这本刊物。(仅凭这点,我感到自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宛若一位可亲可敬的良师,引导着神州东西南北中的众多通讯员挥笔写作,不断前进。我,也是其中的一位。案头上的稿件剪辑簿便是铁的证据,每每翻开看时,幸福和美意随之涌来,更使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追忆着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一段既深且浓的情缘…… 作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一名忠实读者,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她。我对“爬格子”并不陌生,可能否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上发表文章,心中实在没有谱儿。企盼之中,我的名字终于变成铅字,赫然印在创刊不久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几年间我笔耕不缀,先后在《中国农村信用合  相似文献   

15.
我们蓟县信用联社的宣传报道工作是从1989年开始起步的。几年来,持别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创刊以来,我们将宣传报道工作列入联社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搞好宣传报道工作作为培养和段炼干部、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并结合我县信用社宣传报道的现状,从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入手,取得了初步效果。1989年以来,全县信用社共完成各类稿件478件,被市级以上刊物采用246件,其中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上被采用了15件,《中国城乡金融报》采用8件。 总结几年来的宣传报道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6.
良师益友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共同渡过了十个春秋,在这短暂的瞬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我的作品没有被其采纳过,但我与其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既是我的写作启蒙老师,又是我的业务指导老师。我特...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最近发现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干部职工看不到或不能及时地看到自己所喜爱的专业性刊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主要原因是主管单位对刊物的发送不够重视,每逢刊物一  相似文献   

18.
牵手     
每当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崭新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时,杂志多年来伴随我一起走过的岁月和那些温馨的往事,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 记得十六年前,刚刚走出校门的我被分在基层信用社,那里艰苦的工作环境,枯燥的业务操作,单调的业余生活,曾经让我一度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厌倦。  相似文献   

19.
缘分     
自和小梅相识,平日里我这个满脑子唯物论者也不得不相信缘分的存在了。 那是我刚毕业参加工作,面对当时冷酷的现实写了篇《自己也该廉虚点》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3年第10期杂志上,一个月后收到一封寄  相似文献   

20.
与你同行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已过10年了,曾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连会计、出纳的简单操作都不会,更谈不上对农村信用合作的研究。当我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上看见老一代信合人谈信用社工作经验和应吸取的教训,便对信合工作慢慢产生浓厚感情,从而逐步帮助我在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