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贵州省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为323.4万亩,其中非耕地面积26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1%,全县人均非耕地面积、人均林业用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都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可供开发的宜林宜牧地有186.7万亩,人均6亩以上。其中质地优良的有65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的36万亩,占56%;25度以上的29  相似文献   

2.
习水县非耕地资源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25%,人均近6亩,其中尚未开发利用的占全县非耕地总面积的54%左右。另外耕地中大于25°的陡坡土也可列入开发对象。 习水县曾于1989年进行过非耕地开发规划,1991年成立了开发非耕地的专门机构。通过努力,累计开发非耕地17万亩,加上在此以前开发的合计26万亩,主要种植了蚕桑、茶叶、水果、中药材、油桐,利用草山草坡发展了畜牧养殖业,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种非耕地开发模式: 双龙模式:其特点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如双龙乡双龙村村民蹇先堂,1992年春用150  相似文献   

3.
遵义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拥有518万亩非耕地,其中可供开发的非耕地达27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5.3%,人均占有2亩左右。 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非耕地进行开发,先后涌现出了枫香苟坝村,松林、金鼎山、毛石的湘江、乐民河源头治理等一系列典型工程。从1991年至1993年,全县共种植杜仲34750亩,板粟9700亩、  相似文献   

4.
石阡县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69.9万亩(宜农地5.7万亩,宜林地115.3万亩,宜牧地45.8万亩),农村人均5.47亩,而耕地只有31万亩,人均不到1亩。山地资源极其丰富开发潜力很大。据统计,自1991年八月至今,全县已开发耕地20余万亩,其中五倍子基地3万亩,茶叶基地1万亩,沙田柚基地7000庙,蚕桑基地2.5万亩,雪梨、花椒、杜仲、黄柏、刺梨等约1万亩,植树造林12万多亩,已开发  相似文献   

5.
灌县近年来一方面严格控制非农用占地,切实加强对现有耕地的管理和保护。另一方面以发展商品经济的战略眼光,抓好对非耕地的开发,改造和利用。向荒坡荒滩荒水和闲散零星土地进军,取得了显著成绩。灌县总面积181万亩。近几年来,全县改造利用非耕地总面积达14.27万亩,仅1986年,全县非耕地开发就增加经济收入达2.985万元,人均74.6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灌县改造利用非耕地资源,搞开发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以田坎利用为着眼点,与搞好粮经生产相结合。在发展大田生产的同时,农民从田坎利用入手,由近及远,种果栽树,点豆插花,发展多种经营,使全县约1.5万亩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江口县根据省委兴办绿色工程的最大决策,迅速成立开发规划领导小组,编制了《江口县绿色工程开发规划》,下发了《关于鼓励开发山区资源兴办绿色企业有关政策的决定》,出台了12条优惠政策,动员了一批有志之士投身于开发非耕地的工作。如今全县非耕地开发情况怎么样呢?六月上旬,江口县政协会同农经委、支边办等有关方面的同志,对此作了一次比较深入、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至1988年底,全市已开发水面、滩地非耕地资源110万亩,占可开发利用面积的50%以上;开发荒山坡地15万亩,同时治理改造了一批中低产田和庭院土地,建立了一批水产养殖基地,林渔结合生产基地,连片林桑茶果基地以及名特优产品基地,初步改善了农村劳力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赤水市宝源乡非耕地开发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共开发非耕地3.3万亩,人均4亩,占全乡可开发非耕地的53.3%,其中种植用材林0. 5万亩、黄柏2万亩、杂竹0.2万亩、楠竹0.1万亩、大竹0.2万亩、五倍子0.2万亩。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良性循环的好势头。1993年,全乡虽然遭遇严重的旱、涝、病等灾害袭击,粮食生产仍获丰收,总产量  相似文献   

9.
湄潭县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多山丘,平均海拔9(?)2米,总面积1860平方公里,有耕地46万亩,其中田27万亩,土19万亩,人均耕地1 12亩。县内有可供开发的非耕地资源(荒山、荒坡、荒水等)62万余亩。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福泉县非耕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0%。福泉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经过10来年的实践,采取多形式。多体制,多方式抓好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绿色企业,走出了一条山区人民致富的路子。到1996年开发非耕地种植果树1.55万亩,初步形成了以福泉梨为主产品,巨峰葡萄、猕猴  相似文献   

11.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个“边、山、少、穷”的小县。全县人口17.7万人,农业人口占88%,人均耕地1亩,人均非耕地19亩。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技术落后,劳动者素质低,商品经济不发达,1980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仅106元。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0月,省委召开了全省开发非耕地资源,兴办绿色工程现场会。那次会议,对于鼓励农民承包、租赁开发非耕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1993年底,全省已建成了高标准的“四园三场”(即果园、桑园、茶园、药园和林场、牧场、渔场)约1000万亩,其中相当一批园、场采取间作套种、长短结合的措施,做到了当年开发、当年见效。1994年2月,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把开  相似文献   

13.
我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全县人口118万,土地面积49146万亩,其中:山地丘陵377万亩,耕地68万亩。人均耕地仅有5分多,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 高州县的农业区划工作,是从1980年9月开始的,至1982年8月,初步摸清了全县农业资源,提出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办法和分区域开发高州农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澧县地处湘北,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全县总面积3ic万亩,其中山丘岗地的林业用地面积达61万亩。自去年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提出“要在丘岗山地上下功夫”的指示后,全县上下广泛动员,切实加强领导,掀起了向丘岗山地大举进军的开发高潮。去年全县完成成片造林28万亩,其中用材林1.2万亩,经济林1.6万亩。另外完成路渠绿化124公里,四分植树270万株,新建乡村林场89个。加上原有的丘岗开发面积,到1994年底,全县已建成用材林商品基地18万亩,经济果木林基地12万亩,为全县绿化达标后发展高效林业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实践使我们体会到:…  相似文献   

15.
我们2003年启动仪陇县大山米业产业化工程.2004年在全县8个区43个乡镇建立优质稻基地6.7l万亩,订单面积3.63万亩,订单收购2568吨.助农增收500余万元,亩平增收85.28元,人均增收38.4元;2005年在全县71个乡镇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种植川香、宜香、泸香、丰优香占8.97万亩.  相似文献   

16.
宜丰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属中亚热带地区,是个“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小县,全县拥有竹林面积72。0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46。2%,农业人口人均有毛竹林3.9亩,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1995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一、我县竹业开发的现状宜丰,竹林培育和竹资源开发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一是毛竹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县现有活立竹蓄积量8369.06万根,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北部和西北部,全县16个乡镇中,毛竹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2个乡镇,5~10万亩的有3个乡镇;立竹量在100万株以上的有1…  相似文献   

17.
新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多种蔬菜生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蔬菜年产量达17.5亿公斤,年产值17亿多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全县常年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有5万多户,菜农来自蔬菜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 不断壮大基地规模.新野蔬菜以甘蓝、大葱、大白菜、土豆、洋葱和早春、延秋设施蔬菜为主,分别形成了稳定的生产基地.其中设施菜生产基地有3万亩;甘蓝生产基地有6万亩大葱生产基地4万亩洋葱生产基地3万亩;春瓜秋菜生产基地有0.5万亩;早春土豆生产基地有2万亩.  相似文献   

18.
一、草地资源优势及存在问题右玉县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境内地广人稀,全县近十万人,总土地面积295万亩,人均32亩,天然草地3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有1.5公里以上的沟道612条,林地114万亩,为右玉县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地群众历来有放养牲畜的习惯和经验,一直是我省畜牧业发展基地。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前期中国粮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在起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的粮食与食物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人口将继续增长到高峰期的16亿人;耕地将继续减少到人均0.83亩(或实查面积1.16亩),非耕地资源开发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到富裕阶段,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  相似文献   

20.
在提到提高土地利用率时,人们常把土地局限于耕地,其实在非耕地中,除石山谷子地外,还有相当一部份是宜林、宜牧荒山和可供养殖的水面.开发这类土地,大有潜力可挖.最近笔者对南川县河图乡开发利用非耕地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该乡面积4.66万亩,其中耕地1.12万亩,非耕地3.43万亩.除石山谷地0.99万亩外,还有宜林荒山草坡地1.16万亩.可利用水面0.14万亩.从1980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号召下,该乡各家各户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