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肖营 《广东经济》2016,(6):65-69
本文结合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对外投资活动分析其对广东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广东应抓住"一带一路"及自贸区建设等机遇,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加快"走出去"的进程,推动广东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且已经形成境外经贸合作区等“集群式”走出去的方式。相比之下,商贸企业“走出去”多处于自发状态,不仅没有形成关系较为密切的产业集群,也没有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形成紧密的衔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境外开发建设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重要平台.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正建设的具有境外经贸合作区性质的项目有69个,分别在33个国家,累计完成投资67.6亿美元.但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前期开发投入大、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特色不突出、政策性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商务部批准设立的1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2015年仅13家通过确认考核,其中广东的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和越南中国(深圳)经济贸易合作区均未通过确认考核.  相似文献   

4.
越南是云南第三大贸易伙伴。发展滇越经贸合作,必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深入比较滇越经贸与中越经贸、滇越经贸的环境和条件,全面分析滇越双边产业结构和需求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克服面临的严峻挑战,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新洗牌,全球化分工总体增长趋势放缓,但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占比却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推动我国服务业“走出去”深层次参与全球化分工成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重点梳理了我国服务业“走出去”的具体路径,包括服务业跟随上下游客户“走出去”、制造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主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直接为国外用户提供跨境服务、通过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走出去”等。同时,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服务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一些新的国际政治和技术壁垒,以及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并加快我国服务业融入国际市场,我国应积极发展跨国数字贸易、以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协同“走出去”、利用市场规模优势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和制定并争取更多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国家软实力等。  相似文献   

6.
为帮助广东的中小型企业进一步了解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商机,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开办企业,加快“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粤港民间合作研讨机制粤方大珠三角投资贸易推广小组、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联合投资贸易推广工作小组、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于9月22日在广州珠岛宾馆联合举办“赴港香港实务宣讲会”,来自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清远、惠州等市及省直的250多位私营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广东省外经贸厅、公安厅、外汇管理局及香港特区政府的投资推广署、公司注册处、入境事务处、税务局的官员向与会者详细介…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贸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带一路”、“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深入发展,汇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有序推进,为农行国际业务转型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吕筠 《经贸实践》2006,(1):37-38
从经济发展阶段性来说,中国已基本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来支撑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与基础,粗放型发展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产业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国内竞争性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和资源,以提高企业和整个国家的竞争力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世界上约有6.4万个跨国公司,它们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66.7%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培养自己的跨国公司,增强企业跨国投资的能力。“走出去”主要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本文所谈的“走出去”战略以讨论境外直接投资为主,对杭州企业“走出去”状况进行分析,对怎样利用国外资源增强杭州产业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潘利 《广东经济》2012,(11):22-24
创业投资产业是创新经济的助推器,是经济转型的加速剂,在转型升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10年底,广东创投产业投资高达500多亿元,推动了100多家企业海内外上市,做大了一批中国著名的科技企业,培育了数千家优秀上市后备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创新经济发展,加速了经济转型。但应清醒看到,广东创投产业发展还不能够更好适应转型升级历史性任务的要求,必须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理顺体制机制,大力争取国家配套资金,加速创投产业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董蕾 《时代经贸》2011,(12):75-76
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一支柱产业,并且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电子信息企业迅速崛起,其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国内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当少,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空白。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洋产业集群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区位熵法对广东海洋产业集群进行测度分析,通过数据整理及计算发现:广东海洋产业整体集聚水平及海洋分次产业集聚水平均大于1,海洋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明显,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较好。进一步将其与山东海洋产业集群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广东虽然在海洋经济规模方面占据优势,但在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并未表现出优势,相反海洋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及成熟度与山东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广东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基于此,从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双转移"为核心内容的产业转移园建设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引领作用。而其本身也有一个因应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转型升级问题,对此需作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向关联的分析框架,以广东为例,重点分析产业转移园建设中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配置响应,以及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在此基础上,从园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园区产业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广东产业转移园建设中的要素响应问题。本文认为产业转移园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善要素供给。因此,一要以园区提质扩容促进要素集聚。重点要突破园区建设瓶颈,促进园区要素高效集聚;积极推进"扩园建城",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努力提高环境容量,促进要素规模化集聚。二要改善园区管理,消除要素集聚的障碍,克服园区管理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集聚;鼓励差异发展,引导要素及产业集聚的专业化。三要发挥园区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集群转移,提高要素集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带动园区整体提质。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产出"的理论框架,利用2005—2010年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采取密切值法对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更直接;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内部R&D、技术引进和购买的大力投入是其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企业中科技机构覆盖面不足、引进-消化吸收比例不当使得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暂时落后于浙江和上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5-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微观企业面板数据,构建可达性相关指标,分析可达性对企业工业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总体来看,省内可达性和省际可达性对企业工业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省际可达性对企业工业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第二,从集群内外来看,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省内可达性对集群内企业的工业增长影响更为明显,省际可达性对集群内企业的工业增长影响弱一些。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经济迅速崛起,"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一度闻名遐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模式转型问题亦倍受关注。本文聚焦于当前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升级的现实压力,运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总结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历程,试图提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是一个工业大省,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广东工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瓶颈.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提高工业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跟工业产业的显在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跟竞争力的关键--竞争优势系数都成高度正相关,但对潜在竞争力指标即竞争优势系数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对显在竞争力指标的作用.竞争优势是一个产业持续扩张的能力,由此我们认为一个产业要想保有持久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投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协整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改革开放30年的广东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趋势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具体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服务业对外开放度对广东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本文基于1990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从服务业的贸易开放与外资开放两个角度分析了广东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及其与广东产业结构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广东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发展,相对而言,服务业的外资开放度的促进作用更灵敏且程度更大,且主要通过作用于第三产业来促进广东整体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同时,广东服务业利用外资效率长期低下。增加服务业的外资开放度的同时,提高服务业的外资利用效率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中之选。  相似文献   

19.
黄雅雯  龚唯平 《经济前沿》2012,3(6):110-118
工业企业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效益不仅关系工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因素之一。本文以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为例,运用2000年至2010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得分绘制折线图,考察21世纪以来广东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变动的趋势及其波动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广东省平均发展水平为参照系,结合各市工业化发展水平,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4-2008年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份额、竞争力份额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方面,佛山、东莞、中山三市优势明显,广州、深圳两市竞争力份额为负,且负向影响较大;就三次产业结构而言,珠三角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其竞争力处于劣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所占比重仍然偏低;除珠海、江门、肇庆三市外,其余各市第三产业竞争力份额较高,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主,起到较大带动作用。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珠三角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