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汇流(digitalconvergence)"促使整个广告产业生态的变革。检视这一年来西方广告学术研究的成果,无论是观点的创新和方法的突破,无不体现出数字汇流所具有的渗透力。本文选取了《广告学刊》等6种西方广告学术研究刊物,在2009-2010年间所刊登的学术论文177篇,从广告效果研究、消费者研究、媒体研究、公益营销、整合营销传播和国际广告理论发展等六个方面,介绍西方广告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许正林  马蕊 《中国广告》2012,(4):139-145
本文以西方目前主导性广告学术类六大刊物在2010-2011年间所刊登的188篇学术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整理出比较突出的广告研究热点:社交媒体与广告的研究热潮、互动媒体环境要求新的社会营销模式、植入式广告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效果、少数群体的广告也成为了"热点"、广告道德规范、当广告遭遇"回避"、广告效果认知的误区、市场调查的未来发展等八个方面,希望由此勾画出西方广告学术研究发展的最新脉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微时代"环境下,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产业的诞生使广告营销策略产生了新的发展方向。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促使广告营销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微时代"环境下广告营销的价值、问题及常见策略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新媒体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大本营一广告市场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广告市场,传统媒体的总体份额都呈下降趋势,而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为首的一些新兴媒体的广告市场却呈现快速膨胀的状态。同时,随着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更多频道、内容和业务进入用户的选择范围之内,用户的选择变得主动、多样,而这必然稀释传统媒体的收视价值,进而降低了广告价值,诸多传统媒体广告经营已经遭遇天花板,传统媒体急需通过新的方式来拓展更多的收入渠道,以解决过度依赖广告所存在的风险。这一总的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5.
赵宏  顾波 《国际广告》2011,(12):134-135
针对全球的数字广告研究发现,亚洲的数字广告不再亦步亦趋地紧跟西方之后,呈现出超越西方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政儒 《商》2014,(26):167-167
随着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发展,为广告带来了新的设计手段和表现空间,推动了广告由传统的单项传播模式向双向互动传播模式转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并就新媒体发展对广告传播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种广告新模式,以期明确广告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广告产业角度探讨媒介与广告组织二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产业组织理论框架,媒介和广告组织是广告产业构成中最重要的两个市场主体,在传统媒体环境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媒介的"事业"及"产业"双重属性或曰"二元结构"以及广告代理制的名存实亡又给两者之间的关系蒙上了暧昧的色彩;2009年7月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又对整个文化产业特别是媒介、广告业以及二者之间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为中国乃至全球广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变量,这个新变量提供的最大启示在于:广告,可以不是媒体唯一或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媒介与广告组织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赵子忠 《广告大观》2010,(5):160-160
新媒体广告的诞生,是新媒体拥有的社会资产与成熟的货币化手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最近,在一些关于新媒体的文章中,国外的学者提出了一个话题,叫做"社会媒体货币化"。基本含义是说:社会媒体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产,  相似文献   

9.
周丽 《商》2014,(18):121-12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新,各种新的营销手段不断涌现,从之前大行其道的博客再到当下仍然火热的微博,传统营销手段已然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微"时代的到来,使得行业节奏更为加快,迅猛、便捷、时效性强、覆盖范围广已经成为新的尺度标准,如此应运而生的微电影广告恰恰满足了所有要求。本文主要从目前微电影广告的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其优劣势及其新载体价值,探寻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趋势与瓶颈。  相似文献   

10.
观点碰撞     
《成功营销》2013,(11):78-80
1综艺选秀节目赞助缘何再掀热潮? 苏雄:国内电视选秀节目的"热现象",与新媒体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迅速引爆话题,并将新媒体的高关注度"引流"到传统媒体上。新媒体还提供了很好的互动平台,改变了原有的电视节目形态,增加了电视节目的关注度、吸引力、影响力、收视率,广告价值也得以提高,新媒体反过来把传统媒体救活了。  相似文献   

11.
广告传播一直以来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和促进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媒体进入千家万户,现代广告也不再局限于通过传统的电视、报刊、广播等方式向消费者告知商品信息,通过新媒体实现广告传播的营销方式正逐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笔者在本文中,将着重对通过新媒体传播的各类广告类别及其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归结新媒体时代更为完整的广告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文明 《中国广告》2010,(7):115-116
一个曾经的电视媒体运营重量级人物,在进入新媒体领域以后,对广告与媒体有了更多独特的见解。有关植入广告的讨论在今年春节之后尤为火热,源于赵本山和刘谦两位先生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植入式广告"的反面教育课。春晚过后,各媒体纷纷起兵讨伐,颇有不赶尽杀绝誓不罢休的劲头。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形式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广告行业也不例外,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成了广告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媒体背景下广告营销策划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广告营销策略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新媒体下广告营销策略的发展困境;最后,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广告营销策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生产规模、内容类型、传播途径等大幅度提升,这赋予受众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得人们能够规避各种“被广告”行为。然而,基于我国互联网“免费思维”的运营模式,广告产业不但没有受挫,反而借助互联网文化生态与传播空间的创造力,衍生出更新颖、更复杂、更多样的存在形态,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营销随之发生嬗变。本文立足新媒体环境重新定义广告特征,通过SWOT模型分析企业广告营销情况,提出企业的广告营销策略,以供企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13日,由引力传媒、搜狐视频、奇艺网联合主办,大连电视台协办的主题为“势变·谋动,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营销及娱乐营销高峰论坛”在大连国际金融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广告传播领域旗帜性的专家教授和走在行业实务最前沿的业内精英,就当前广告环境的趋势变化,受众视频的接触习惯,娱乐营销的现状及趋势等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算法、大数据等技术的迭代发展,一个由《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描绘的“知化的、流动的、共享的、互动的”世界正在逐渐形成。以“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等促进了技术与广告产业架构、知识生产、教育模式的深度融合,也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道德和治理问题,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广告学研究的走向——检视这三年来西方的学术成果,无不围绕着“技术赋能”这一角度展开。本文筛选了来自世界顶级的三本广告学术刊物Journalof Advertis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在2019-2021年间所刊登的学术论文402篇,从技术赋能与广告创新发展研究图谱、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研究、数字新生态中广告社会责任探索、广告内容化研究、虚拟代言营销研究等五个方面来介绍智能时代西方广告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祝帅 《广告大观》2010,(2):68-75
广告史是广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反思中国当代广告产业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国广告自古无史,"广告史"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是20世纪30年代受到西方学术制度之"专门史"研究的传入而诞生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广告史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大事记"到学科反思,经历了一番复杂的学科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告》2007,(5):127-12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介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广告环境日趋复杂,新的媒体、新的广告形式与载体层出不穷。如何准确、真实地了解广告在受众中的接触率,让广告主更明确获知广告在受众中的到达率,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及其下属的IMI(创研)市场信息研究所作为学术研究机构一直在关注变化着的广告环境,将“受众广告接触测定研究”作为了2007年的重点研究课题。在研究之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专程邀请广告学界专家学者与资深业内人士就受众广告接触测定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可行性于2007年3月20日下午,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和广告学院黄京华教授共同主持下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中国第一本网游互动广告行业的专业电子刊物《网游互动周刊》和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广告导报》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并正式聘请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数字内容产业、数字新媒体专家赵子忠先生、《广告导报》主编凌平先生为周刊高级荣誉顾问,共同研究打造并推动周刊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舒咏平 《中国广告》2009,(10):102-106
以互动性、自主性为特征的新媒体使得广告主自主传播获得实现,也就使得"广告"的"付费"、"可识别"、"非个人的传播"等核心要素遭受致命挑战;广告内涵的演进势在必行。而热极一时的"整合营销传播"某种意义上是消灭广告本体,如此,"品牌传播"就成为广告内涵演进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