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国际法多样化和扩展的过程,国际法不成体系问题对国际法的适用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一问题深深植根于现代国际社会结构之中,国家之间利益取向的不同是国际法不成体系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国际法各个部门之间调整领域的交叉性以及国际立法和国际司法的不统一则加重了这一现象。因此.单纯法律技术方法的采用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秩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路广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2):108-110
情景教学是国际法双语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有效尝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国际法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沟通表达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该教学模式符合法学双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有利于完成国际法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任务,实现其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型虚拟货币与现实主权货币的本质区别在于权威来源不同,新型虚拟货币的权威来源是内生性的,自下而上产生;主权货币的权威来源是外生性,自上而下推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无约束的主权信用货币本位,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防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道德风险,因此改革的方向是创造一种超主权的理想储备货币.从表面上看,新型虚拟货币具有理想的储备货币的特征,但由于其发展中出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新型虚拟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仅仅局限于意识层面.新型虚拟货币体现了“平等、参与、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但也存在着互联网产品的固有缺陷,要突破这些缺陷必须寻找到自身稳定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分形——以酒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北干旱区城市酒泉市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分形理论及其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运用分形理论中的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模型对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心城市及组织和领导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贡献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地反映各中心城市的贡献,并对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新功能主义的外溢理论,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进行了分析.对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步骤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航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问题。在航空资源全球配置问题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解决什么是航空资源、航空资源的构成有哪些等问题。因此,本文首先从资源概念的理论回顾中梳理资源概念的历史脉络,认为现有的资源概念虽然强调了资源的多要素组合性,但却较少涉及行业资源的界定与分析,也缺少对资源要素组合的系统梳理;然后,本文基于产业链理论和市场需求的视角,拓展了界定行业资源的理论基础,从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和产业需求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了行业资源要素分析的理论框架;最后,本文结合航空产业的运作流程和市场需求,从狭义、广义和泛义三个层次,给出航空资源的定义,并从航空运输基础资源、航空拓展服务资源、航空产业环境资源三个方面阐述了航空资源要素的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6)
面对资源接替不足、管理效能不强、生产经营困难等严峻形势,文章就老油田如何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强化资源统筹和综合管理,构建以业务为中心的融合管控体系,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要在广西建设一个国际性的水果拍卖交易中心,已经成功运行了数年的昆明花卉拍卖中心是非常好的参考。本文通过对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运行状况的简单介绍,总结得到的经验和反映出的问题,并为广西水果拍卖中心的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琅 《当代经济》2021,(3):116-120
提高农民的幸福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公平正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19年在云南省祥云县对124位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日重现法和OLS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要提升农民幸福感,应...  相似文献   

11.
石晓军 《财经研究》2007,33(11):4-17
文章基于Merton等提出的金融体系的"功能—结构"思想,提出了以功能为主线的征信体系模式分类的理论,并以世界银行全球征信体系调研数据及其TT指数值为基础展开实证研究,基本印证了该理论,得到了四种主流功能模式,即惩戒型、惩戒监管型、促进型、监管促进型。文章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制度主轴中关联性最大的8个指标,结合典型国家对不同征信模式在结构、内容和规则三个维度上的配置进行了实证性和描述性分析,总结出不同模式的典型制度配置。最后,文章给出了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家庭为单位的"小农"转向现代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目标的有力保障。本文结合宁波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从现代农业多功能分析入手,探讨实现这些功能的支撑条件,作为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依据,进而提出宁波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实证区域的特征,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村庄体系重构问题,指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人口大量减少,村庄空心化现象对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结合实证分析,探讨了村庄体系重构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认为本地优势的定位,国家政策的定位,主导产业的定位与重点培育与发展县城中心镇、重点镇、中心村、基层村相结合,遏制发展要素的不合理配置,并适时调整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完善与县域经济相适应的村庄居民点聚集地。  相似文献   

14.
阮一晨  刘声  李王鸣 《经济地理》2019,39(2):103-109
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的识别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立于城市中观层面,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建立识别系统,以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使用者作为评价识别对象,采用传统数据、POI及手机信令等多数据源。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公共中心布局及其体系,判别萧山区公共中心多级多中心结构。结论主要有:①中心布局呈现"政区化"的整体特征。②公共服务资源具有"內聚外散"、"北高南低"的特征。③中心体系依托道路网与边缘接近初步形成。④公共中心体系存在整体能力不足,次级中心体量过小,主中心依赖度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亚任蕾 《新经济》2014,(11):109-110
城镇体系是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特点;县域经济己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卫辉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状况,分析出卫辉市市域城镇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推进市域城镇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萍 《当代经济》2018,(3):46-49
全球金融治理理论为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而IMF作为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的改革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IMF贷款条件性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金融治理理论分析条件性改革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重要性,从而探讨IMF贷款条件性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采取的措施,最后指出现今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法律路径可从IMF增加机制运行的透明度、扩大资金池、建立货币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骆海军 《城市建设》2011,(4):333-333,335
1.概述:线性建筑时指用复杂的科学理论应用在建筑设计上,同时依靠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或者直接生成设计,生成的方式是将各种条件输入电脑,通过软件主观产生一个建筑形象。它颠覆了传统建筑形态所具有的中心性,对称性及稳定性。表现出模糊,软化的弱形式特点,以及非线性建筑追求动态化和复杂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体系中的国家定位问题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议,至今仍未形成一致意见。世界体系产生的本质是国际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而学术界主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3种方法进行了评述。如从世界体系的本质分析出发,就应着重考虑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进行国家定位研究。基于此,该文提出了19个评估国家定位问题的指标,并得出了美国仍是霸权国家,欧盟中英、德、法等国、日本与韩国是中心国家,中国仍处在半边缘状态中,同时中国也在逐渐从半边缘状态向中心国家过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外环境变化万千,企业的生存发展处于风险的重重包围中,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企业风险,构建一个较为全面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是企业风险管理重心所在,也是企业取得长久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从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联系着手分析,力求为企业开展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上海酒店业的空间数据,通过聚类和异常值分析,讨论了上海市中心地体系的演化。研究发现,上海市高等级中心地体系的演变属于典型的"点—轴渐进式"扩散模式,其中高等级中心地沿"延安路—世纪大道"呈东西轴向发展,长期以来呈现持续强化的特点;次一级中心地在中心城区内的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高等级中心地和次一级中心地都表现为"主城区—卫星城"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