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     
《商周刊》2013,(9):15-15
山东总人口达9684.87万2012年,全省共出生11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0,自然增长率为4.95%。,年末总人口为9684.87万。2012年,全省完成了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分别控制在12‰和6‰以内的任务目标,实现了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今年山东省将确保全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2.5‰和6%。以内,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部分下降10%以上。同时,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山东将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经济前沿》2005,(6):i024-i026
2004年,福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人口计生委(局)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辖区各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全区计生系统同志们的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区共出生人口13384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3.40‰,低于市下达指标1.25个千分点;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24‰,低于市下达指标1.24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已经取得极大的成功。自从1980年独生子女政策出台之后,人口出生率从1980年的1.82%降到2007年的1.21%。同时死亡率在1980年是0.63%;在2007年是0.69%。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移民不算)从1980年的1.19%降到2007年的0.52%。取得成功以后,中国控制人口的政策已慢慢放松,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两个孩子。我想用经济学的立场说明为什么放松控制人口的政策,会促进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良波 《发展研究》2007,(10):73-74
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1973年在全省城乡广泛推行.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2006年未全省总人口3558万人,出生率12‰,自然增长率为6.25‰,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8位,全省累计少生1600万人.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22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在此之前的1月11日,国家计生委公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这两份文件和报告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提法,是认为中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7年国家更加明确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方针,人口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口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人口就业、教育与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人口红利、社会保障等是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对2007年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中国失业人口与失业率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原始数据,对2000年我国失业人口和失业率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失业人口的性别、年龄、失业类型、受教育程度、城乡与地区分布等结构特征,以及失业率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与地区等主要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使用区域重心模型和GIS软件分别计算了1995-2007年中国人口和经济重心,明确了不同年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人口和经济重心的相对位置,揭示了1995-2007年中国分省市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不均衡性变化规律,为国家制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武汉市2007—2011年的人口和就业面板数据,通过ArcGIS方法探索人口与就业的分布与扩散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再运用异速增长模型和人口—就业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协调性及其引致关系。结果发现,武汉市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而人口近一半集中在近远郊区;2007—2011年,人口和就业仍向中心城区集中的同时也向外围扩散,各圈层人口与就业扩散同步性较差,特别是在内部圈层,就业先于人口向郊区扩散;总体上武汉市各圈层的人口与就业发展相对独立,并不存在相互的引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江峰松 《经济前沿》2004,(5):i050-i052
富田区是深圳市中心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85个社区居委会,是深圳市常住人口和流动(暂住)人口最多的区之一。2003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27‰,低于市下达指标3.93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11.
米彦军 《生产力研究》2007,14(19):97-98
从幕末到现代日本所采取的人口政策对本国生产力和其他国家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通过日本近代大思想家德富苏峰的相关论著对日本近代以来人口政策思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张丽丽 《新经济》2014,(22):49-51
一、人口红利与贸易顺差 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指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依次形成从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到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再到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  相似文献   

13.
顾民 《经济导刊》2006,(10):22-24
2006年8月25日,国家统计局在结束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后发布的数据称,2005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07亿人。其中65岁以上(含65岁)的老龄人口首次超过1亿,达到1亿人,占总人口的7.69%。按国际标准,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能否让自己和家人都能安享基本体面的老年生活,已成为社会上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当前面临着日益迫近的养老保险兑现危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与医疗卫生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正快速提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推测,到2015年、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分别超过2亿、2.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分别高达14%和18.4%。而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7%上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美国分别用了115年、66年,日本为30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口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由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徐智环 《经济学家》2003,(2):120-121
笔者认为,制约农村过剩人口转移主要有两大障碍,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城市化弱质。改革开放后,制度性障碍在市场的冲击下,已逐步弱化,并显示出被消除的迹象和趋势,但城市化弱质仍然成为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最终障碍。一、城市聚集人口能力弱质,阻碍了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城市聚集人口的能力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城市聚集人口数量太少,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资料,1992年,美国城市人口为76%,日本为77%,英国为89%,法国为73%,加拿大为78%,中国为27.63%,1999…  相似文献   

17.
《经济问题》2007,(12):F0004-F0004
2007年.晋城市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16万m^2。人均达0.93m^2。全市体育人口增至94万,市县两级竞赛189项次。第二届全民健身展示大会首次由市级单项体育协会承办。并应用市场机制成功举办了200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国、古巴、加拿大、拉脱维亚四国女篮邀请赛;中、日、韩三国围棋元老邀请赛;中、美、俄、韩四国男篮俱乐部挑战赛;以及全国新闻记者围棋赛和全国围棋名人赛。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人口增长、资源减少,人地失调和粮食总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扬州市近年来人口、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做一简要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和措施.一、人口、耕地、粮食的现状分析(见表一)(1)人口变化:1984—1994年,全市人口增长速度虽有波动,但人口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984年人口增长率仅为2.1‰,至1989年人口增长率高达10.3‰.进入90年代,人口增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在3‰左右,1994年全市总人口达936.96万人,与1984年相比,11年间全市增加人口53.1万人,年递增5.9‰.农村人口的比重较大,达80%以上,且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一、福建省人口发展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福建省人口控制工作取得巨大成效。表现在: 1、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再生产转型基本完成。1997年福建省人口出生率为12.41‰,比1990年的24.44‰下降了12.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1990年下降11.57个千分点。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  相似文献   

20.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