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沈蕾  孙春晓  陈戎 《改革与开放》2023,(8):11-15+24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作为传统制造业重要分类之一的纺织业也迎来了数字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发展背景基础上,对数字赋能研究领域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与机制,并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掌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最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使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契机来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覃剑 《开放导报》2023,(3):67-79
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的重要表征。从产业发展水平协同性、产业空间布局协同性、产业结构分工协同性三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进行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水平呈现不断提升之势,但经济增长波动、产业结构趋同、空间集聚布局、体制文化差异等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定制约。面向未来,推动粤港澳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应着力构建多层次产业协同分工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平台联动与共建,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深化港澳与珠三角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渗透下逐渐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国内外已有对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理论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得出数字经济能够赋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精准匹配、赋能数据共享实现经济效益倍增效应、赋能核心技术水平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赋能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结论。但受制于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性数字人才、赋能地区差距、数字技术利用率以及数据保护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其作用机制优势难以发挥。因此,为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培育数字人才、缩小地区数字鸿沟、推动制造业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强化法律法规对数字制造业的支撑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王一帆 《科技和产业》2024,24(2):165-171
基于系统性构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中心城市的显著性更强。此外数字经济通过人才资源储备与低碳技术创新进一步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巩固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还应缩减内部差异,以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实现智能经济的重要发展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内具有良好的科技发展基础和产业制造能力,以及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人才支持,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  相似文献   

8.
中山传统产业以集群化突出、产业链完整、以小微企业聚集为主要形态,但面临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激烈、人才严重匮乏、公共服务资源配套相对滞后等转型升级困境。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中山可以共享区域产业价值链,深度参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据此可以设计培育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生能力、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协同创新纽带、创新升级融资体系等针对性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9.
肇庆市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仍处于较低水平。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肇庆市“4+4”重要产业之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加快,但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制度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在借鉴上海、四川等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肇庆市应科学布局新基建,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和精准度,科学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经济视角,提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赋能产业集聚、刺激消费需求以及产生新投资需求推进佛山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假设。采用熵权法以及回归模型对佛山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佛山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尽管较广州低,但其差距在不断缩小;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调节水平、城镇化水平越高越能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是市场化程度以及外商投资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数字经济能够通过赋能产业集聚、刺激消费需求和创造新的投资需求推动佛山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辛文  杨帅 《科技和产业》2024,24(8):15-21
生物医药产业是珠海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借助国际合作来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环境。通过研究当前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数字经济背景提出搭建数字化产业联盟推动科研合作、灵活引进高水平人才和跨国公司、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要素合作、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发展路径,为新形势下珠海生物医药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挖掘并借鉴佛山经济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在制造业发展方面的亮点,有助于嘉兴蝶变跃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早日迈入“万亿俱乐部”佛山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区,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城市。佛山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与嘉兴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全面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和制造强市战略、数字赋能战略,高质量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李俊  孙涧桥 《辽宁经济》2023,(12):26-32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智赋能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辽宁省制造业数智赋能的优势及现状,全面系统分析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所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数智赋能辽宁制造业硬核实力抢滩新赛道的实施策略,探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电商交易规模的不断增加,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数字经济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可以带动居民消费实现转型升级。本文结合2008—2018年的电商交易规模与深圳消费结构相关数据,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析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认为居民收入增加、商品价格变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是影响深圳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最后给出实现深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工程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关键抓手。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学术界关于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的理论路径主要持以下3种观点:一种观点从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其能影响分工边界、交易成本、价值分配等;第二种观点从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分析;第三种观点通过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分析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作用。文章以赋能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管理过程等全产业链视角阐述了浙江省N市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的路径,从而提出文章的分析框架,即“数据要素赋能全产业链”。文章认为,为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应加快破除阻碍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加大数字技术人才引培力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心城市趋向于服务专业化,而中小城市趋向于制造专业化”的功能分工格局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形成,并正逐步得到强化。通过将粤港澳大湾区各市服务功能专业化指数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功能分工格局有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活动的效率,其中,服务功能专业化促进了香港、澳门、广州、珠海、江门和惠州6个城市的经济活动效率,制造功能的强化促进了东莞、肇庆、佛山、深圳和中山5市经济活动效率的提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未来有必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实施基于城市群的空间开发战略,建立城市群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机制,提高城市群要素统筹配置以及跨区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推进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大湾区科学合理的经济合作机制建设趋势正日益显现,而促进粤港澳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形成已成为粤港澳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对比研究,从阻碍粤港澳科技人才共享的各项成因分析出发,结合粤港澳地区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大湾区早日实现人才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催化相关要素的自由流通,促进大湾区人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始转型升级。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结构不优、发展不均衡、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河南省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需要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因此,从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入手,分析了河南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挖掘河南省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助推河南省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产生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湾区的区域发展特点,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可以以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邻近区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辐射区产业跟进发展和创新成果应用场景的拓展,形成创新极、产业增长极—高技术服务产业带—高端制造产业带的大湾区科技创新网络,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通道,进而提升湾区整体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