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承诺将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ESG也逐渐被企业所接受。与此同时,ESG评级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以201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探究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评级机构对ESG评价维度的自主选择性越高,ESG评级分歧就越大;高管特定经历能够缓解信息披露对ESG评级分歧的作用效果,且在ESG得分较低、ESG环境敏感性较高、未被问询的企业中,信息披露更显著地加剧了ESG评级分歧;ESG评级分歧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收敛特性,且分歧的存在对环境红利、社会福利、治理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降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逆向选择风险;监管部门应完善和统一ESG评级市场,促进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的建立,使其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协调,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相衔接。 相似文献
2.
ESG报告鉴证作为提高报告信息质量的第三方治理机制,能否降低ESG评级分歧值得关注。本文选择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ESG报告鉴证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ESG报告鉴证与ESG评级分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影响机制分析表明,ESG报告鉴证可以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降低ESG评级分歧。进一步区分鉴证机构类型发现,境内鉴证机构提供的ESG报告鉴证更能降低ESG评级分歧,但ESG报告鉴证是否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是否由年报审计机构提供则不会对其降低ESG评级分歧程度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掘了降低ESG评级分歧的潜在路径,为如何提高ESG评级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第三方商道融绿首次发布ESG评级作为外生冲击事件,考察ESG评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事件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评级软监管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两个渠道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评级作为一种市场软监管机制,与作为硬监管的制度环境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而与同样是软治理的产品竞争程度之间则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评级在抑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加剧了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5-2008年间发布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沪市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会计差错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正公告发布之后的盈余信息含量显著低于发布之前。说明发布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使公司声誉受损,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信任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ESG是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框架,是一种关注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ESG评级是ESG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当前全球ESG评级机构数量繁多、背景迥异,且评级分歧较大,对同一主体的评级尚难产生共识。因此,在梳理国内外14家著名ESG评级机构情况的基础上,对各评级机构的ESG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现有的ESG评级系统存在信息披露质量差、ESG评级结果不统一、ESG生态系统不完善等核心问题,并据此提出我国未来ESG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以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ESG评级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ESG表现不仅减缓融资约束,而且提升企业效率,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产生积极贡献;ESG表现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其中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制造型企业具有更强的正向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09~202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DCC-SVR-GARCH-CoVaR模型测算系统性风险溢出率,实证分析ESG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能够显著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且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G维度)驱动;地方性银行的ESG评级提高对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更强;ESG评级提高会通过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两种渠道削弱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强化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完善ESG评级体系,将ESG评级纳入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7,(2):3-25
基于"回报-未来盈余",即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的视角,探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助于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发现:标的股票在允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之后,"回报-未来盈余"、"回报-未来盈余变动"以及"回报-未来现金流"敏感性增强,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使得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增加,即股票回报能够反映更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信息,股价信息含量提升。进一步基于基金持股、管理层持股的分析发现,标的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之后,基金持股与管理层持股公司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更高,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一方面能够发挥理性投资者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促进管理层持股协同效应的发挥,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表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提升了股价信息含量,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理性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以2005—2012年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视角,从财务信息内部“生产”和投资者反应两个方面研究了关系型交易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会计信息“生产”方面,为了降低会计盈余的波动性,越依赖关系网络进行交易的企业越倾向进行盈余管理;在投资者反应方面,关系型交易增加了外部投资者的解读成本,降低了盈余反应系数,并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表现较为明显。研究表明:关系型交易增强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这一信息交流机制降低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减少了企业盈余的信息含量,这对我们理解新兴市场国家中的关系型交易如何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及其投资决策具有增量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从透明度和分歧度两个层面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进行解释,实证检验会计信息透明度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关系,并进一步将私有信息引入至两者关系研究中,研究发现:会计信息透明度能显著提升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并抑制其分歧度;私有信息显著削弱会计信息透明度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会计准则与所得税税法适度分离的模式下,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操控盈余的空间.文章以会计-税收差异为视角分析判断其在识别企业盈余管理中的作用,结论表明会计-税收差异指标能有效地识别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会计-税收差异比操纵性应计利润在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时更加准确和有效,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适当分离,赋予会计-税收差异指标更多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盈余波动是企业最重要的盈余时间序列特征之一,公允价值的使用会显著改变企业盈余波动水平。这种盈余波动变化对投资者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揭示了企业风险,提供了增量信息;另一方面增加了信息风险,提高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使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共12年的数据研究源于公允价值的盈余波动对投资者净信息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允价值确实能够导致企业盈余波动程度增加,但增加的盈余波动并没有给投资者提供增量会计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此结论只是针对公允价值所引致的盈余波动信息,并不能推广到公允价值会计整体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3~2004年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控制性家族"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两种影响的比较.较高的现金流量权会产生利益趋同效应,从而提高盈余信息含量;而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偏离则会加剧控制性家族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产生利益侵占效应,降低盈余信息含量.同时,控制性家族在上市公司任职与盈余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因此,优化家族控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降低控制权私利应该是一条能有效提高会计盈余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财务重述作为盈余质量的测度指标,实证检验微观企业金融化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发布财务重述的概率,说明企业金融化降低了盈余质量。并且,这一现象在非国有企业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通过提高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增加管理层在职消费等途径降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企业金融化带来的盈余风险,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ESG水平已成为新时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有关ESG表现的信息价值特征依然有待理论探索。据此,基于重要的信息中介,探索审计师如何依据企业ESG表现出具审计意见。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越好,审计师越倾向于发表标准审计意见。作用机制表明,ESG表现较好的公司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较低,审计师更可能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异质性检验显示,在环境规制力度较强的地区、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分析师关注较少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ESG表现对标准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越好,审计投入越少,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低。结论为ESG的财务信息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翁健英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5,(2):60-77
以2004-2010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政治联系与民营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联系增强了民营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与超额累计收益之间的正向关系,表明政治联系提高了盈余信息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进程程度调节了政治联系对盈余信息含量的正向影响,即对地处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而言,政治联系与盈余信息含量的正相关关系相对较弱。研究发现对于外部投资者判断民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及其投资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越差,审计师为应对风险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充分,具体表现为披露数量更多、披露内容更详细。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表现通过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从而影响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信息量,并且在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ESG表现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ESG表现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对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后审计师更准确地识别审计风险、提供更有效的审计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收益模型考察了盈余质量差异对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盈余质量好的公司ERC值比盈余质量差的公司ERC值大;盈余水平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要强于盈余变化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盈余质量好的公司盈余水平解释能力要高于盈余质量差的公司的盈余水平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