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佳欣 《科技和产业》2024,24(10):47-53
基于公平与效率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水平,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并通过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其分布动态,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发现:①全国及四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均显著提升,西部增幅最大;②考察期内全国空间集聚效应显著;③东部地区共同富裕发展不均衡问题最凸显;④地区间差异呈缩小态势,但仍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国家新一轮支持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的一大重点是促进中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文章结合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构建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0—2019年中部地区绿色发展状况,并通过Moran’s I及核密度估计对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稳步提升态势;结合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物理、事理、人理维度评价结果,湖北和湖南在人理维度层面表现较好,安徽在事理维度层面表现较好;在全局空间区域内,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表现出正向空间相关性;尽管中部六省绿色发展水平有一定提升,但总体上仍然较低,且绿色发展水平集中度近两年呈弱化态势。  相似文献   

3.
孙晶  黄思敏 《科学决策》2023,(6):159-174
绿色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2011-2020年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结合重心—标准差椭圆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揭示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变异系数、边际垂直β收敛模型探究绿色发展的收敛特征。研究表明: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态势向好,但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创新环境尚未形成;受资源禀赋限制,地区间绿色创新发展分化明显,蒙西地区内部差异显著;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全区、蒙中地区的绿色创新发展存在显著的σ收敛与β收敛特征,蒙西地区收敛特征不稳定。提出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亟需加强绿色创新基础建设投入、差异化政策制定与绿色创新高水平收敛机制构建等,以推进黄河流域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对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时空分异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融合水平最高的是广东和北京,融合水平最低的是宁夏和青海;融合水平总体基尼系数在波动中上升,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是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的重要来源;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融合水平的正向影响因素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等。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探究2011—2020年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演变以及地区差异特征。研究表明:在时序演变上,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市间差异仍然存在,呈现微弱的两极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苏皖两省内各城市各子维度均等化水平分界明显,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南京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呈现均等化水平上升,区域总体差异逐渐缩小;南京市龙头作用发挥不足,是导致区域内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因此,需加强南京都市圈内部分工协作,破除政策壁垒,推动南京市的带头作用,促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红凤  杨方腾  李晓婷 《改革》2022,(11):106-118
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实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协同,对共创共享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5—2020年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与Kernel密度估计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与分布动态演进特征进行解构,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地区间差距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部之间差距最大;考察期内,东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绝对差距有缩小趋势,而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有扩大趋势;产业规模差距是导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驱动要素。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强化顶层设计,重视总体差距,聚焦产业地区间协同发展能力的提升,并防止极化趋势的问题在地区内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关键力量,是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而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各地发展不均衡不一致现象逐渐显现。文章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8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该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邻里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在促进本地绿色技术创新的同时,遏制了邻地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遏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绿色发明专利申请上;城市创新能力越强、绿色发展程度越高,试点政策对邻地绿色技术创新的遏制作用越突出,这就造成了“以邻为壑”的不平衡局面。传导机制上,试点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本地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抑制邻地产业结构升级并挤出邻地外商直接投资遏制了邻地绿色技术创新。邻里效应分解进一步表明,试点政策对邻近控制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遏制作用,而处理组城市之间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文章对进一步完善相关低碳政策、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平衡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东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的控制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能耗水平降低和能源结构调整空间有限,仅靠现有技术手段难以提升广东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广东亦需围绕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瓶颈,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提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了基于市场化配置程度、市场化运作程度以及市场准入程度三大子系统52个具体指标的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2005-2018年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指数以及三个子系统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指数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市场准入程度相对于市场化配置以及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区域发展不协调,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东部-中部、东部-西部、东部-东北部地区间差异呈扩张趋势,中部-西部、中部-东北、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文章为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撑,同时为提高中国及四大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魏玻  耿亮 《科技和产业》2023,23(10):253-259
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对于加快中国现代化新征程至关重要。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3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城市绿色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存在地区差异;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增长,“东部>西部”的阶梯状分布,低水平城市占比减少,中水平与高水平城市占比增加的演进趋势,具有明显正向空间集聚特征。据此,从环境污染、低碳理念、生态文明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存书 《科技和产业》2021,21(11):99-105
基于中国2008—2019年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及在孵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采用改进的受教育年限法测算了中国省域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的地区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考察期内,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的年均值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而其年均增速则呈现出西高西低的特征;除中部及东北地区外,全国及东部、西部地区省域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长期表现为不均衡状态;中国各区域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分布差异的泰尔指数均大于零,其反映的各区域人才资本存量分布差异与基尼系数反映的情况有较大差异,且地区内差异始终高于地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考虑碳排放的影响,建立西部地区物流效率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低碳物流效率进行测度,结合Malmquist模型分析低碳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实证表明,西部地区低碳物流效率水平较低,且受城镇化率、科技创新水平、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从静态视角看,西部地区低碳物流效率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物流业规模有待发展;从动态视角看,技术进步是影响低碳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建议西部地区应加大对低碳物流的政策支持,调整产业规模,搭建低碳物流绩效测量系统,推动低碳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密切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吸引各类经济要素、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软实力。从营商环境的内涵出发,构建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测算营商环境发展指数,并用Dagum基尼系数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营商环境处于不完善水平,优化市场环境是提升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2015—2020年陕西省营商环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发展格局;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现象,其中,地区间差距贡献率最大。因此,要充分考虑陕西省营商环境发展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地级市协调发展,提升陕西省各地级市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通过促进工业低碳转型,有效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布在H-H型与H-L型聚集区;劳动力集聚抑制了本地及邻地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而产业密度等指标则具有促进作用,相关结果已通过稳健性检验;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东、中部地区劳动力集聚具有抑制作用,而西部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扩大和加速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导向。大陆和台湾虽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都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从各自的资源、技术和人才的现状来看,两岸在绿色产业对接合作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介绍两岸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两岸该领域合作的互补性,提出了限制合作的因素,并针对合作互补性及限制因素提出两岸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敏娜  付中元 《特区经济》2011,(12):284-286
通过衍生基尼系数内涵,以资源配置公平性为角度,构建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经济-环境基尼系数准则。且以四川省为例,计算并评价四川省21个行政区产业结构现状。结果表明川东和川南的经济-环境基尼系数普遍低于其它地区,而经济欠发达的攀西和川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性相对较差;同时提出绿色GDP贡献度分析引起产业结构失衡的不公平因子,其主要集中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造纸及纸制品、煤炭开采和洗选以及化工相关行业。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8-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信贷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等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三大地区及四大行业群信贷配置的差距及其动态演进,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信贷配置的时空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中国信贷配置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信贷资金的地区配置和行业配置存在明显差距。(2)从地区角度,中国信贷配置总体差距、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信贷配置较为均衡,未出现分化现象,中、西部地区的信贷配置在部分年份具有极化现象,且极化程度有所差异。具体来看,超变密度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各地区内省份之间信贷配置水平的非均衡性不断加强,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逐渐上升,而地区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态势。(3)从行业角度,各行业群信贷配置差距的波动更加明显,呈现行业内差距和行业间差距演变趋势不一致的走向,其中资本投入拉动型行业群的内部差距呈扩大趋势,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群的内部差距波动最大,劳动密集优势型行业群与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群间差距最大。(4)此外,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收敛模型表明,在2008-2013年和2014-2017年两个样本时间段中,尽管中国信贷配置的时空收敛速度存在差距,但其时空收敛性是明显的,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外围区域向中心区域的追赶速度降低了。  相似文献   

18.
以现有文献为基础,梳理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测度方法和测度指标以及相关研究,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综合指数。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依据2007-2016 年中国29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变化趋势以及各省市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信息技术,这说明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当前最主要的还是依赖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为后续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中国各省市区制造业升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范巧 《开发研究》2023,(2):37-49
依据对工业产出的不同界定,将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成了仅包含期望产出以及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两类;同时,结合嵌入空间计量的改进索洛余值法以及DEA-SBM模型,测度了两类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基于均值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地级市工业发展中的两类效率值进行了比较,并由此解析了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特征。结论显示,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高于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地级市工业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地级市工业的发展效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中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仍较高且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同时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较低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两类发展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图形状基本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税收可成为运用市场机制完善气候治理的有力工具。基于绿色税收视角,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助省份工业2006—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并从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环境治理三方面解构了其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地,从能源消耗、产业多样化、税收负担三个维度探究了不同环境对绿色税收征管作用发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绿色税收征管在研究期内能够显著推进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讨论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税收征管可通过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渠道推进工业低碳转型,绿色税收征管对工业低碳转型的推进作用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向调节,但未受到政府环境治理的正向调节;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税收征管对工业低碳转型的推进作用随行业及省份能耗水平的下降而递增,更高的产业多样化水平和更低的税收负担强度能够增强绿色税收征管对工业低碳转型的推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从重视绿色税收体系建设、协调绿色税收征管与政府环境治理、优化绿色税收政策与相关政策的排列组合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