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允许灵活用工的法律背景下,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灵活用工方式在制造业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缺乏有效规制,灵活用工中第三方中介群体对劳动力市场的介入不仅催生了高额“返费”乱象,还孕育出围绕“返费”的“食利者”阶层,使得制造业企业用工成本逐年增加,劳动者权益受损.以上实践引发制造业用工和就业秩序混乱,给我国制造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在探索我国制造业灵活用工模式中高额“返费”现象生成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中各行为主体如何围绕既有劳动法律制度展开竞争和博弈,为解决产业工人就业问题和建设制造业强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包工制——其固有特征、运行逻辑、兴盛原因——的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劳动力的使用与再生产这一视角重述空间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地方性实践,探索城市空间生产的制度逻辑。作者认为,包工制的再次兴盛是农民工“拆分型的劳动力使用模式”在空间生产领域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包工制度,原本在户籍制度限制之下割裂的农村劳动力的使用与再生产被纳入一个更受限制的空间,它将再生产策略与中国空间和地理的不平等相结合,既满足了城市的发展需要,又满足了资本的弹性积累需要。然而,由此而来的危机所导致的社会冲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愈演愈烈,这些危机终究难以通过将非正式用工普遍化的包工制度得到彻底解决,在城市空间发展和资本积累过程中保障社会和谐的根本力量在于相关制度法规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以及城市对于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承担。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在劳动过程理论框架下对一家国有重型工业企业的生产模式“入厂包工”——其运作方式、出现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揭示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劳动过程的兴起与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下国企改革这两组结构性力量推动下,国有企业生产模式变迁的实践逻辑,并探索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将自身纳入以“灵活积累”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地方性实践.本文发现,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模式的变迁是在“跨国劳动过程下的生产重组”与“车间政治下的劳动力置换”两种逻辑的共同推动下进行的.如果说西方工业企业是通过“空间调整”的策略完成从“福特-凯恩斯主义”向灵活积累的转变,那么国有工业企业则是通过直接转变生产模式而将自身纳入了以灵活积累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4.
包工制是中国近代工业化中一种重要的劳动组织和生产方式。它来源于西方工厂制,与中国本土的"把头制"融合在一起,形成"把头包工制"的生产方式。汉冶萍公司主要生产组织方式即为把头包工制,采用工头制的管理方式,因其对公司管理的简便易行而得以长期存在。它与晚清民国时期社会的宗族、士绅、商会、帮会等社会组织融合在一起,并植入了这些组织的管理方式,在汉冶萍公司的劳动管理中发挥了特定作用。20世纪20年代汉冶萍公司包工制曾一度废除,产生了合作制和领工制的新的管理方式,其本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一场新质与旧质之间的冲突和较量。它既是近代工人运动的一部分,也是公司用工管理制度变革的探索和尝试,其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旧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新旧转型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5.
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和波动性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推动着企业在不断调整其人力资源获取和管理中的制度选择。HR外包服务商为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升组织柔性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支持[1]。本研究分析了具有不同组织特征的HR外包服务商对客户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影响作用,同时比较了外包商与工会和企业的HR部门在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差异;其研究结论反映了HR外包商在企业劳动关系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从而为人才外包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是“有形”的中介载体(机构)已初步形成,但企业作为用工主体,劳动者作为就业主体没有确立。培育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核心的问题,是企业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用工)主体,企业拥有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吸收劳动力的权力。但迄今包括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等企业制度没有触动,企业吸收劳动力的经营权没有法律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妇女就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妇女就业制度经历了符合实际-脱离实际的过程。改革现行的妇女就业制度要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取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重点,建立以灵活的工时制度和用工制度、社会补偿的生育保险制度和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社区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妇女灵活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据联合国劳工组织最近的调查表明,1998年全世界就业不足者已达10亿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扩大就业空间,许多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在不同程度上收到了预期效果,缓解了就业压力。“机动就业”灵活有效减少固定用工,实行灵活的用工制度,增加临时就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形成一场新的就业革命。1998年,全世界约有2.2亿人主要以灵活机动方式从事各项劳动。联合国劳工组织对工业化国家的调查说,许多行业的劳资双方对临时用工持肯定态度,认为符合在高科技潮流推动下新的经济形势对传统用工制度进行改革的要求。另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打工的比例不断上升,他们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本文首先讨论打工大学生可能存在的用工形式,指出完善全日制用,工标准的必要.其次,通过实际数据分析,指出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完善对打工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最后,指出劳动者公共治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林涛 《当代经济》2016,(28):100-102
与传统的追求效益最大化、聚焦核心竞争力而主动将某些业务进行外包相比,“被动型”业务外包是企业在原有的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基础上,为规避政策和法律风险而进行的业务外包.这种外包方式在外包动因、外包内容、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与传统的业务外包不同.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被动型”业务外包的来源、特征、风险的基础上,围绕“被动型”业务外包的内容确定和管理模式选择方面做了分析,为国有企业更好地实现“被动型”业务外包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用工荒"从东部向中西部蔓延,作为劳动力大省的安徽也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安徽企业用工特点和劳动力供需趋势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企业缺工将趋向常态化,并从稳定供给、控制需求以及实现供需有效对接的角度,提出保障安徽企业用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悦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307-30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新的灵活用工形式出现在我国城市劳动力就业形态中。非全日制用工的迅猛发展暴露出许多不完善之处,让用人单位有机可乘,钻法律的空子,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  相似文献   

13.
张宇  蔡秀玲 《经济与管理》2006,20(10):31-34
企业根植性理论提供了一个联系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视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市场的依赖表现为企业内部制度的某种缺陷,即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像科斯等所言,要与雇员签定较为长期稳定的劳动合同。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即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不确定性,内部制度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于是出现了“工荒”。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企业根植性的又一具体表现。构建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市场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表现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并存,用工形式多种多样,如劳务工、农民工、小时工、外采工等等。这些新的用工形式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而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在这些新的用工形式中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原有的劳动合同制度已不能涵盖这些新的用工形式,急需制定一部规范劳动合同制度的专门法律,才能解决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适应这一目标的需要,劳动体制领域要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全面推进劳动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模式。一、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必线性和可行性至.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劳动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铁路运输业也必须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出来进入市场。顺从这一发展趋势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劳动就业和劳动用工制度。过去几十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相似文献   

16.
浅谈如何规范高校临时用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临时工”,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概念,是与固定工、合同工相对应的一种用工形式,一般是指用人单位雇佣的编制外的临时工作人员。《劳动法》实施后,用人单位招用的一切劳动者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区别仅在于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包浪潮的日益盛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驱动企业可以借助于品牌、协议、分包、许可证等非股权控制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垂直专业化生产”(vertical specialized production)或“零散化生产”(fragmented production)。这就打破了以独资、控股、参股等股权式的垂直一体化方式和以单体企业之间的市场直接交易方式,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形态——驱动企业控制下的垂直生产网络化。垂直生产网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由驱动企业主导的多国家或地区参与的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或区段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魏巍 《当代经济》2016,(24):20-22
按照农机经营主体、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不同特征,将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经营制度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家庭承包时期和农机产权改革后三个历史阶段.兵团农业机械化经营制度变迁的诱因是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兵团农业机械化经营制度变迁的方式是强制性变迁.兵团农业机械化经营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兵团、团场、农机经营主体以及农户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数字平台是资本与劳动多样化关系的典型与集中地,它在交通、餐饮、在线服务、住宿、流通等经济活动各领域的应用与蓬勃发展,带动了一批以自由职业者为主体的创意群体、灵活就业的零工群体、众包和外包群体以及产消工作者等多种数字劳动类型的兴起,甚至广大网络用户都成为“受众劳动”和“无偿劳动”被纳入到数字平台上的新型劳动之中。数字平台中多种劳动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增强了高技能者的劳动主体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低技能的在线外包群体增强了对数字平台的依附性,同时也为创意群体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数字平台上的不同群体同数字平台资本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多样化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数字平台中所嵌入的各种关系进行一般性剖析,在此基础上理清几点认识,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两年来,在党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两个文件精神鼓舞下,全国各地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概括起来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联系产量责任制,其特点是按工计酬,包工不包产。具体做法,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包工到组,组内评工计分;有的小段包工,季节包工,田间管理包工到户;有的定额管理,按件计工等等。另一类是联系产量责任制,其特点是定产定工,包工包产包投资,超奖减罚。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包产到组,以产计工;有的是小宗作物或村边路边田定产到田,责任到人;还有一些地方实行包产到户、到劳等等。据调查,这两类生产责任制都有许多好典型,好经验。然而,把两类责任制加以比较,联系产量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