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政府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数字政府建设已经迈向以数据为中心的阶段。文章深入分析了江苏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基础条件和主要问题,结合国家发展大数据战略的时代背景,从体制机制创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服务能力4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当前,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数字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政府已成为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行动新的着力点.数字政府作为数据治理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明确数字政府内涵与外延,理清与网络强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关系等,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数字产业集群具有数字技术企业高密度集聚、高强度分工协作、高度知识溢出、高度共享基础设施,高度依赖和赋能实体产业、多主体联合创新、多技术融合、多产业跨界等多维特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既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需求的过程,更是不断打造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国际市场根基过程,同时也是需要政府和数字技术企业以及多方市场主体面向国际共同参与并完成产业链的补链、建链、强链的过程。然而,在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客观存在忽略生态链构建、营商环境优化、本地数字技术企业扶持、本地应用场景开发、不同区域数字产业集群错位发展、与实体或金融产业集群共生共荣关系塑造、市场机制的完善、国际市场开拓等实践误区,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求和底层逻辑相悖,亟待纠正。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应从空间功能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与实体或金融产业良性互动赋能发展关系、市场与政府关系、内部分工合作机制、要素条件与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模式等路径不断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4.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不少地方正积极探索数字政府建设.然而在数字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如政府与企业合作的界限问题以及所涉及的数据权属问题、法律问题等仍是阻碍政企合作的主要障碍.通过聚焦政府和企业协作建设政府信息平台的现状,主要以广东省和浙江省为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字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达到有效促进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目的.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数字政府建设的影响因素,以具体省份为例阐述现有数字政府建设现状,分析目前数字政府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快速发展,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效能、政府行政能力注入活力。数字政府建设既是创新性探索性工程,也是系统性全局性工程,需要区域一盘棋建设发展,需要有综合管理部门来统筹推进,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各地成立的大数据管理部门被寄予厚望。然而,作为一个新生组织体,大数据管理部门如何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是各地无法回避的课题。因此,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厘清数字政府建设内涵和原则,把握大数据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定位,剖析江苏数字政府建设现状和问题,给出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发挥大数据管理部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有了新的变化,建立更为精细、便于公众互动的政府数据开放机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程度的研究,为解决前期信息化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应当从协调管理、开放原则、数据安全、数据开放、数据维护等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政府数据开放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许宪春  王洋 《改革》2021,(1):18-3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据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和开发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大数据的规模迅速扩大,种类不断增多,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同,大数据在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场景有所不同,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差异。现阶段,企业在应用大数据时面临着数据标准不一、人才短缺、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存储成本高昂等挑战。为此,应加强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培育复合型大数据人才,完善网络及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伟光  裴丹  钟列炀 《改革》2022,(12):44-56
数字经济具有打破市场分割,重塑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关系的功能,有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但前提是对数字经济进行恰当和有效的治理。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其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平台垄断、数据要素孤立、算法治理缺失、数字鸿沟等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应通过健全监管规则、统一数据要素市场、加强算法治理、弥合数字鸿沟等路径引导和规范数字经济发展,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水平是直接关系到政府数据开放成效的重要因素,研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组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生态理论,构建包括数据质量、政府资金支持、公众需求、技术人才保障、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数据利用度在内的6个条件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fsQCA) 对15个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进行分析。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水平的高低受到数据质量、政府资金支持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水平的影响机制可以分为政策与数据联动型、数据与环境联动型以及全要素驱动型3种不同的影响机制,不同的省份可以采取相应机制因地制宜提高本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永乐 《科技和产业》2023,23(6):113-118
以大数据引领推动科技创新是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关键一环。基于2007—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分析数字技术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为证明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提升数字技术水平会显著促进科技创新水平,且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呈现南部地区>北部地区、高行政等级城市>一般地市的情况。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优化创新制度环境,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申明浩  谭伟杰 《南方经济》2022,41(9):118-138
数字化赋予了国民经济与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文章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综合MD&A部分数字化词频占比和无形资产数据等多个数据集以提高企业数字化指标的刻画质量,实证考察了其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具有"增量提质"的双重效应,并且该结论在创新性地采用清朝城墙数据作为历史工具变量和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在政府环保补助较高和内部管控成本较低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而当地环境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则为该过程的实现提供了支撑。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作用于企业绿色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缓解了(环境)信息约束问题,促使企业自主参与环境治理,并有效提升企业商业信用。文章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机理提供了微观实证依据,也为未来实现数字化与"双碳"目标的"共赢"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江苏科技信息》2020,(3):45-47
大数据正日益改变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当今社会80%以上的数据都与时空相关。无论是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应急管理,还是企业的网点选址、营销策划等行为,都离不开时空大数据的支撑。如何对时空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并实现大数据的可视化表现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和重点研究的内容。文章分析了时空大数据分析挖掘及可视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了主要关键技术,并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3.
宁琪  谭家超 《改革》2023,(1):144-155
数字政府建设是以信息技术来驱动政府职能转变,进而增强政府的整体性治理效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各地主要呈现以顶层设计为统领、以机构改革先行为突破口、以数字应用为核心的基本特征,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实践模式,如广东省的“整体布局推进,市场运营建设”、浙江省的“以点带面推进,政企合作建设”、上海市的“立足一网通办,加强平台创新”、北京市的“坚持一体规划、加强统筹建设”、贵州省的“立足数据优势,国企操盘建设”等。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数字政府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应用、数据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要突破技术赋能的局限,全方位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具体完善策略方面,应以整体性理念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的数字化转型,优化公私合作模式,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为了探究我国的政府大数据治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章采用系统文献综述的方法,以CSSCI和CSCD来源期刊论文中有关政府大数据治理的文献为参考对象,通过对文献的总体趋势和研究热点等层面进行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并对其可视化;结合我国数字转型背景下的政府大数据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来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我国政府大数据治理目前的治理体系构建以及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可以注重研究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与整合和数据权的界定问题,以及后疫情时代的突发事件防控。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从数量型、质量型和渗透型三个维度提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测算出2016—2022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市数字经济创新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率以及政府科技资助。  相似文献   

16.
数字贸易作为贸易融合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市数据,对数字贸易和统一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这种关系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存在;数字贸易通过物流渠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企业效率通道因引致垄断而抑制统一大市场建设;开放水平对数字贸易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强,具有平衡地区发展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数字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通过数字贸易视角推动市场整合,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新引擎。文章据此提出完善数字贸易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扩展高水平开放、形成“竞合”效应、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等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正在大力提倡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种情况势必要对政府决策机制进行改革,进而通过依托高性能政务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针对复杂政府大数据进行辅助处理,并最终实现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政府决策是公共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对公共管理活动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伴随着大数据科学的日益创新,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广泛运用于社会治理、产业升级等层面。对此,文章对通过多元化复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实现辅助政府决策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2-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从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区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对衰退期企业影响较小。进一步细分样本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成长期和成熟期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显著促进了成长期和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渐进性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提升成长期制造业企业冗余资源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且激励了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政府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创新扶持和激励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19年以来,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发展,整体建设成效显著,但当下仍面临数据资源融合贯通不顺畅、数字场景开发领域不均衡、企业数字转型渗透不到位、数字生态体系构建不完备、数字经济人才引培不充分等问题。鉴于此,应强化数据资源融合贯通,全面提升数字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数据场景应用开发,全面营造数字改造升级氛围;提速扩面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力加强数字赋能价值实现;培育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夯实数字经济发展要素保障;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培,全力做好未来数字人才保障,以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巨头不断加快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期"。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为大数据产业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参考。文章通过分析网络化治理的内涵及特征、网络化治理的主体及作用、网络化治理的运行机制,以探索出网络化治理在仙桃数据谷中应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