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实施,是区域经济合作重要进展,RCEP成员国持续享惠红利备受关注。基于2011-2019年RCEP成员国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进一步探讨RCEP成员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各分项一级指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海关和边境管理的贸易促进作用最为突出,且RCEP各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明显,很多国家亟待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此,RCEP成员国区域合作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3.
钟红  杨欣雨 《新金融》2022,(9):38-44
近年来,跨境金融服务在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快速增长的跨境金融数据成为了重要的市场资源。虽然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推动金融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带来安全隐患,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跨境金融数据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权衡,存在着不同的监管模式。本文通过梳理中外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法律基础和监管政策,着重就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金融数据安全和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进一步做好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RCEP区域提供了新机遇,但目前RCEP成员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应用普及程度呈明显梯队状。其中,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程度较高,金融业数字化发展与风险防控齐头并进,零售业数字化发展开创区域消费新模式,中日韩三国智能制造发展相对突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从发展前景看,RCEP多国均制定了明确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各国之间也开展了多项双边与多边合作。数字经济将成为RCEP成员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服务和消费产业数字化空间大,区域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和技术革命的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经济贸易全球化推动了数据在不同国家之间交互、流动。跨境数据流动治理对发展数字经济、维护国家安全、构建数字红利收入分配体系至关重要。全球各国对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制反映了其国际博弈的战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希望促进数据自由流动;而发展中国家则采取"本土化"防御方式,抵御数据领域的长臂管辖。我国选择了适应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形势的"本土化"政策,但也面临对外和对内等多重挑战。建议在总体的监管路径选择上,合理兼顾审慎性和包容性;完善跨境数据流动制度体系,保障立法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构建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统一监管架构,提升治理体系的统筹性和协同性;完善跨境数据流动安全评估体系,平衡金融市场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货币使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尤其是有央行背书的法定数字货币的深入发展,未来数字货币作为传统货币的补充在跨境支付和结算场景应用的可能性持续增强。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货币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多维度影响,对于全面审视数字货币给跨境支付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新机遇下如何完善数字货币监管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全面阐述数字货币对跨境资金流动影响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利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数字货币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货币将放大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减弱跨境资金流动“惯性”,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也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凸显。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应对数字货币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我国对金融领域做出了高水平的承诺,这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质量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不仅有助于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也有利于实现我国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采用TC、RCA、MS指数对RCEP主要成员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算,进而基于钻石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考察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因素。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缺乏竞争力;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在RCEP发展中国家处于整体领先地位;多数RCEP成员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在近十年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国的增长速度最为明显;固定宽带订阅、高等教育入学率、城市化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上市公司数、货物贸易出口额、服务贸易出口额、商业银行分布、非居民专利申请数、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有正向推动,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与金融服务贸易出口呈负相关关系。对此,围绕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数据跨境流动是指跨越国家和疆界的信息数据流动。目前,欧盟国家已探索出有效的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做法。本文概述欧盟国家征信数据跨境共享的法律规范和实际做法,比较分析信用信息共享的五种可能模式,从而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涵盖了全球近30%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全球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但RCEP成员国在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社会政策、生活习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将对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次研究采用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并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的经济影响,为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贸易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谢端纯  苗启虎 《海南金融》2021,(2):54-60,74
数字货币特别是央行数字货币和全球稳定币的推出将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本文在介绍了数字货币概念、分类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数字货币的特点,分析了外汇管理框架、跨境资金流动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监测分析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签订,对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RCEP筹备至正式签署,在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税收协调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各国国情、税制等方面的差异客观上制约和影响了税收协调。针对RCEP国家区域性国际税收协调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建立区域税收合作组织、促进各国税制有效衔接,建立税收争议多边协调机制、妥善处理成员国的税收争议,建立跨国商品交易税收协调机制、加强各成员国税收全面协调,适应数字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加强跨国数字商务税收协调,从多方面促进RCEP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2.
13.
2021年7月9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向G20递交了联合报告《央行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ZW(1〗〖HT6SS〗报告的英文题目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or Cross-border Payments——Report to the G20。〖HT〗〖ZW)〗。报告调查并评估了当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支付的制度设计和试点情况,包括三种实现跨境支付系统之间的兼容模式,分析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宏观金融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并提出未来工作思路和展望,对各国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此为底层技术支撑的法定数字货币应运而生,我国目前对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在国际社会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流动是数字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在国际数字货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法学角度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流动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为我国数字人民币未来的跨境流动提供法律规则构建建议,以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数字人民币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广,全球数字贸易得以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增速已经超过传统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发展新动能。我国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深,贸易服务性更强,因此我国数字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经营模式以及国际间的冲突摩擦,又致使其面临诸多发展挑战,由此提出从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同时进行改进与完善,进而推动我国数字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的电子形式,是当代金融创新的必然产物,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人民币在境外有较好的接受度和流通性,在外汇储备、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作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数字人民币有条件成为国际贸易、跨国资本流动、国际产业投资的重要计价、支付和结算工具,也将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的储备货币角色。在跨境贸易中推动使用数字人民币计价结算,具有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和安全性、减小对欧美主权货币及其支付体系的依赖、助推人民币国际进程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制约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要因素,提出完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加强顶层政策引领、重视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数字贸易基础设施、贸易对象、贸易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空间自相关、基尼系数、β收敛模型探究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存在空间集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发展格局,渐进演进趋势明显;(2)区域间差异是数字贸易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55.55%,其中,东部—西部差异贡献率最大,东部—中部次之,中部—西部最小;(3)全国及三大区域数字贸易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特征,在考虑了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政府补助水平四个因素后,区域间和各区域内部的数字贸易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且中部地区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研究结论对于总体把握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区域数字贸易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态势,梳理了跨境资金流动对区域货币供需影响的传导路径,并实证检验了跨境资金流动与区域货币供应的相关性。鉴于跨境资金流动对区域货币运行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本外币政策协调带来的挑战,文章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年检数据不仅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更能真实反映企业外币资金的跨境流出入情况.本文旨在探讨通过设定能够反映跨境资金流出入情况的重点数据及指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跨境资金流动总体态势,并以32家外资融资租赁企业的数据样本为研究实例对天津市外资融资租赁企业总体的跨境资本流动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既带来资源优化也带来金融风险。本文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特点,从5个维度选取24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测度我国整体所处的金融风险状态。同时,基于测度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选取各变量2006年1月~2022年9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能够识别变量间时变关系的TVP-SV-VAR模型,分析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时变特征,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入会降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而长期来看反而会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但跨境资本流动的这种时变特征随着金融开放深化而有所减弱;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入对股票市场价格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汇率改革深化,跨境资本流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冲击效应逐渐下降。因此,我国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一体化框架;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