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夏”时节,原本是农民最为忙碌的季节。但在江西省兴国县农村,却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反常”景象:许多农民不再躬耕于田野,充当传统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主角,而是行色匆匆地走进工矿企业、走进集贸市场……如今的兴国农村,农民这一“角色”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工人、股民、经纪人……一个个崭新的角色,昭示着兴国的农业正在由传统走向现代,农村经济由弱变强,农民生活由贫穷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3日上午,杭州西湖区蒋村深潭口村四组农民蒋彩之随着涌动的人流走进了杭州西子宾馆,幸运地成了丰收贷记卡的首发对象。蒋彩之高兴地说:“丰收贷记卡很适合我们农民!”  相似文献   

3.
他经常被人当成农民,即使在出国的时候,与国外的一些政要交谈,也会被称为“像农民”。他是我国“三农”问题资深专家,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日前,他走进央视“对话”栏目,就“三农”问题作了精辟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农民在秋冬时节进城卖烤山芋,每年能够挣回1000万元。这一则有关农民增收致富的消息,实是令人振奋的。读了这篇新闻,让笔者想起了以前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其大意是,农民卖的烤山芋,经卫生部门检查,不符合卫生条件。文章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农民卖烤山芋,但封杀之意已明显流露笔端。其时笔者暗中叹憾,如按文章所言,不知又要堵塞多少农民的这一致富门路。幸好城市的消费者对这篇文章并没有买账,对烤山芋表示了大度的宽容,农民的这一致富道路才没有被堵住。由此,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问题:一边是农民有增收致富的门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是关键。没有殷实富足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们的“三农”工作“三增一减”——粮食增产了,农民增收了,农业增效了,农民负担减轻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去年的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都带有恢复性质.基础还不牢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农业投入不足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泉,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山壑纵横,农业人口众多,37.6万农民占全县总人口的81%,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82元。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即将大规模惠及中东部之际,记者走进平泉,体验“以县为主”体制下平泉人的教育“算盘”,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农民教育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变化,云班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云班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线下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是一个能充分展现"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全新教学平台。云班课的出现将对农民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产生影响,引领农民教育走进创新改革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报载,某公司发展一种野菜,单方写好合同,与有关方面"勾兑"后,让农民稀里糊涂画了押.订单写的是保证农民每亩收入不低于两千元,结果每亩收入连两百元都没有兑现.农民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  相似文献   

10.
70万亩苹果基地,年产苹果43万吨,靠发展苹果产业富裕起来的农民将苹果视为“金果”。让我们一同走进黄土高坡的甘肃平凉市。去感受和体味他们“点果成金”的奥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农民上访的热点问题中,土地问题是第一位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上访以及农民闹事多数不是因为农民群众错了,而是因为像《土地承包法》这样的政策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审计,该企业是某乡镇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主营天麻、丹参等名贵中药材的生产与销售。自2002年起。与农民签订天麻种植合同,合同规定:农民向公司购买种子,由农民提供土地种植天麻,该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到期全额返还给农民种子费,并按种子费的50%比例返回利润。但由于多种原因,天麻种植合同没有兑现,  相似文献   

13.
一盼国家的惠农政策不要变。在2006年农业税全免的政策影响下,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陆续返乡承包责任田,并加大科技、资金方面的投入,种粮农民希望国家的惠农政策不要变,使他们真正在“减负、松绑、放活”的政策下获得一个好收成。二盼农资价格降下来。2005年,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让粮食直补等带给农民的实惠打了折扣,农民对此颇为不满。农民的想法很简单:种地没有赚头绝对不干“,功夫总不能白搭在地里,一年到头总不能只落个填饱肚皮”!为此,他们希望农资价格降下来,减少粮食种植成本。三盼金融政策宣传深入农村基层。农民朋友希…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一些干部下村时“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农民朋友实话实说:和这样的干部打交道,无形中人感到有种距离。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干部的派头太“洋气十足”了,没有一点农民熟悉的“乡土气”。  相似文献   

15.
正"这次网上培训足不出户,在家就能听课,培训的都是我们实用的,一次听不懂还能反复学,老师还在线与我们互动,真是太方便了!"北京市农民赵生在电话里向平谷区农广校表达谢意。疫情期间,各地农广校推出了一批精彩的"录屏"课,让学员们"享受"高品质、精彩的"金课"。这些"金课"因疫情借"录屏"走进了大众课堂,全网共享。全国农广校体系充分运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云上智农"App在线学习,12316"三农"服务热线、微信群、QQ群、抖音和快手小视频等媒体平台,发挥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积极宣传最新疫情动态及防控措施,开展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多措并举架起了一座农民教育培训的"云"桥梁。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上海郊区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镇建设专栏,市农调队单文豪以翔实的调查结果,揭示了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心理奥秘,70%的农民愿意向城镇集中,农民最愿意移居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多数农民希望政府帮他们集中,农民最大的担心是住进城镇后“生活开支增加”、“没有社会保障”和“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等等。这比我们某些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搞设计要现实得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17.
前两天,笔者接待一位老农来访,他气呼呼地说:“我的庄稼生病,一连跑了几个‘庄稼医院’,竟然没有找到一名‘医生’。他们不开‘处方’只‘卖药’,象这样没有医生的‘装假医院’,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治一治!” 的确,在近几年,各地农村纷纷建立了“庄稼医院”,这对指导农民生产、夺取农业生产丰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象那位老农所反映的没有“庄稼医生”的“庄稼医院”,在乡下也  相似文献   

18.
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曾被视为坑农、害农的"三乱"行为.为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故此才有了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治理"三乱"的举措.但奇怪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三乱"行为非但没有治理好,反而变本加厉,又添了"八乱":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及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农业生产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农村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十分落后,“三农”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按照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支持招商引资,同时对招商引资也有五种殷切的期盼:一盼招商引资使农民失地不失去保障,随着工业园区的建立,大片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如何生存,各地虽然有补贴政策,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法规、制度来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