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表面上看,农民工返乡潮是由于在"非典"疫情灾害面前,部分农民工缺乏应对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因家庭责任感的驱使、社会责任感的淡薄、传统恋土意识的影响、自身安全的考虑、城市管理服务的滞后等因素造成的.但从本质上看,是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及作为其反映的二元社会心理结构造成的.必须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考虑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乡二元壁垒的松动,农民不断地走出土地,到城市就业.由于受我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城市农民工虽然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但他们享受不到城市社会保障,他们的社会保障不健全,保障程度较低,必然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的社会调查,探索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对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商场现代化》2006,(30):303-304
本文首先从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入手,论述了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客观必然性;然后着重分析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最后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良好的体制环境,实现城乡空间结构一体化、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产物,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群体。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社会分层、城乡二元体制、社会保障机制等带来的阻碍。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步伐,可以采取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措施,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公平对待农民工的意义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亿多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是继联产承包和乡镇企业之后,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我国的社会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讲,己由过去的市民与农民二元结构,变为现在的市民、农民和农民工三元结构。综合分析城乡多种基本情况,农民工这一元的人数,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将是增长趋势。一方面,农民工的规模和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他们得到的待遇不够公平,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旧有的户籍制度确立和强化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功能,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贵州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交通、人口和环境各方面的压力,为了发展经济,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从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出发,建立起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机制,从而完成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一致会造成失业等社会问题.而非正规就业做为一种就业形势,弥补了工业化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的不足,为生存在二元结构夹缝中的农民工提供了城市生存平台.所以发展非正规经济,是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工促农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深入分析了几个典型的现代工业社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剖析了我国独特的二元城乡社会结构的特征和原因,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是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乡税制的统一应坚持公平、便利、渐进的原则,应将农产品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给予农民工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开征社会保障税,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传统的户籍管理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根源;城镇化滞后难以保障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市民化意愿淡薄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内在根源。鉴于此,只有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统筹城乡就业,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城乡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才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城乡二元体系松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群“制度性孤儿”,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面临的学习、心理等问题,与父母外出、亲情缺失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前提下,应转变学校办学理念,充分拓展学校职能,赋予学校更多的家庭教育儿童、养育儿童的功能,以探索新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建立健全的完善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是确保社会公平与正义、缩小贫富差距过大,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就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建立健全完善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户籍结构,促进公民广泛就业;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对非公经济成分的职工也要尽快建立健全完善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公民共丰改革开放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社会公民在市场经济中公平相处,也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和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反映在社会保障的模式、管理体制、覆盖面和水平等方面。这种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城镇居民的隐性收入,降低了农民抑制因灾致贫的能力,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阻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最终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改变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中暴露出诸多关于保障对象间、地区间及管理主体间有失公平或不合理的问题.其解决的思路是:通过立法来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建立稳定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强化保险理念来解决社会保障对待上的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预算来约束和强化管理;通过提高统筹层次来解决社会保障导致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通过建立专门社会保险专家统管机构来协调和统一政府间和部门间的权利与责任;通过城乡有别的制度框架为缩小城乡社会保障不公平营造制度框架,促进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兰杰  侯鹏娟 《商业研究》2007,(11):134-136
社会保障机制是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社会基础保障。法律保障与法律机制、政策保障与政策导向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形式与行政干预机制、经费保障与经费调控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共同构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具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保障水平科学、责任分担合理、社会保险机构实施自治管理、立法较为完善等成功之处,多年来为维护德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分析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旨在整合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资源,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由于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而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为例进行经济可行性测算,结果表明各民族地区是否能顺利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决于投保人自身的缴费能力和当地政府的政策取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可知,加强和完善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需要树立长期持续发展的理念,明确社保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与主导作用,坚持物质补偿与发展扶持并举,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动力,因地制宜地设计差异性社保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现状,课题组采取立意抽样法和等距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省6市11县的24个行政村中的517个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自身、家庭、社会政府三个层面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都有不同层面的影响。为了使农村空巢老人更好的社会适应,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人的发展方面,应从"片面"到"全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体系方面,应从"非正式"到"正式",凸显正式保障体系的保障作用;社会建设方面,从"二元"或"单向一体化"到"双向一体化",回归社会公平和谐。  相似文献   

19.
人口社会政策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也有影响,不同的政策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思路和对策。户籍改革的关键是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剥离附加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加快配套制度的改革;养老保险政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探索便于城乡对接并可以跨地区流转的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政策改革的出路在于彻底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和制度上的界限;生育政策改革的思路是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缩小城乡计划生育政策的差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是全面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针对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加强政府和社会服务职能、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城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