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     
《上海商业》2008,(2):10-10
上海甲级写字楼平均日租金达1.23美元,上海SOHO族兴起合租办公室,西上海中央商务区轮廓渐显,奉贤南上海地位凸显,2008年上海写字楼供应可望翻番,上海外资总部经济项目达603家,上海2008年2号土地出让公告推出44幅工业用地,上海写字楼今年结束供不应求,香港房地产企业掀起“圈地潮”  相似文献   

2.
与上海稀缺的土地资源相比,景观资源更是难寻。在企业仍大多聚焦于周边交通和商业配套时,具有长远发展眼光,重视办公环境品质的企业,已开始关注景观写字楼。由于上海景观资源的有限,任何占据绝佳景观位的写字楼都成了“绝版之作”。  相似文献   

3.
与上海稀缺的土地资源相比,景观资源更是难寻。在企业仍大多聚焦于周边交通和商业配套时,具有长远发展眼光,重视办公环境品质的企业,已开始关注景观写字楼。由于上海景观资源的有限,任何占据绝佳景观位的写字楼都成了“绝版之作”。  相似文献   

4.
吴影 《上海商业》2008,(2):80-80
对现在的白领来说,写字楼成了人生的“主战场”。堆积如山的文件,大大小小的会议。形形色色的客户,种种繁杂的工作使不少白领淡“活”色变,觉得工作了无生趣。在写字楼界素有“欢乐美罗”之称的美罗大厦物业在组织搂宇文化活动方面颇有先见,经常策划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给搂里的办公族们减压、放松。当图书馆、同楼联动、特卖会等各种活动进驻写字楼时,死气沉沉的办公环境顿时变得热闹、贴心了。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6,(10):122-122
近年来,随着上海商务办公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上海的写字楼开发也日益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如今,在上海东北交通枢纽一一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一个新的商务集群正在如火如茶的建设之中。把握天时地利的优势,这些最新开发的商务楼盘,势必在今后几年的写字楼市场掀起波澜。位于国权路39号建设中的“财富国际广场”便是其中代表性作品之一,其所倡导的“绿色办公”理念,必将成为写字楼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2004,(7):70-72
坐落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的“企业一号公园”办公别墅,是新西部实业的一大力作,它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商务地产项目,完全区别于传统写字楼,它拥有完全独立的专属办公空间,几十幢别墅幢幢别具个性,它有城内高档写字楼无法拥有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7.
焦点     
《上海商业》2007,(10):9-9
沪淮海路乙级写字楼也受宠;上海控增逼存清理闲置土地;《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出炉;俄女首富进军中国房地产业;上海次中心区域写字楼成交价高……  相似文献   

8.
昊民 《上海工商》2003,(2):17-17
不同于温州人,“上海人”这三个字对全国各地的人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这种特殊意义不仅仅在于流传已久的上海人精明、上海人小气,光是这些,还不至于让那么多人对上海人怀有成见,关键在上海人的“做”,上海人的“上海优越感”。那么精明小气,偏偏还如此感觉良好,“阿拉上海人是怎么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柏静霓 《上海商业》2008,(12):50-55
2010年世博会无疑给上海带来诸多契机,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企业都瞄准了世博园区周边板块的写字楼,希望能够借世博东风,吹散华尔街金融风暴的阴霾。 然而近期,上海写字楼租金价格也难敌市场冬天,步入下降通道。这一事实似乎警示着企业不可过分乐观估计世博效应。“上海写字楼市场短期内难以回暖。”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世博效应究竟有多大?相信这正是有意“近水楼台”的企业目前最大的疑惑。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业内资深专家,为您理清世博会与写字楼市场之间真正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完全接手“数码123”这个电子商务网站之前,张梅春的一个社会称谓是“白领”。其特征为,平日出入高档写字楼,从事高层管理工作,虽然差不多每两年就换一家公司,但在旁人眼中,她经营的生活无疑是成功的,纵然她自己感觉压力很大,很辛苦。  相似文献   

11.
让郊区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集居增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郊区农民集体建房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在向建设“四个中心”目标迈进的同时,面临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缺、空间范围狭小等一系列难题。为此,上海提出通过实施“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来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促进上海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谢园 《成功营销》2009,(7):20-20
杭州、长沙、济南、上海,四地经销商先后“起义”,着实让诺基亚有点“感冒”。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村的许多地方,有一条不成文的“土政策”。就是村里的农家女出嫁后,不再享有土地承包权,即使由于某种原因又回到原籍。也不分给土地。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再加上“重男轻女”陈旧思想的影响,这条“土政策”在农村一直得到默认和“执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大批民营企业集团纷纷由欠发达地区向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迁都”。“东方希望”.“春兰”,“雅戈尔”.“杉杉”等将总部迁往上海.“海尔”、“长虹”也将技术总部迁往上海.温州市短短几年间就有500多家民营企业将总部迁往上海.“乐百氏”,“健力宝”将总部迁到广州科龙集团将总部迁往香港.“二汽”从十埋搬到了武汉;山东“浪潮”.湖南长沙“远大”,“创智”也将总部迁往北京.从而掀起了中国的总部经济热潮。  相似文献   

15.
朱慧 《广告大观》2004,(4):116-118
继海南卫视改版为“旅游卫视”、湖南卫视占“综艺”之先、贵州卫视定位为“西部黄金卫视”、安徽卫视主打电视剧市场,以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推出令人瞩目的“东方卫视”以来,选择定位清晰的“特色”频道似乎成了各省级电视台手中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16.
《商业企业》2007,(4):31-33
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郊区调研时指出:发展“农家乐”旅游前途无量。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上海郊区农业旅游已取得成绩的肯定,更是对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对未来推进和深化农业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上海在全国率先解决“三农”问题的殷切期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4月21日华泰现代旗下四名重量级成员“华泰特拉卡”、“华泰吉田”、“康迪”、“格林伯德”登陆上海国际车展,以现代的魅力为本次车展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上海商业》2008,(3):35-39
上海 目标 “十一五”期间,上海商业将围绕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长期目标,进一步丰富“国际化购物天堂”和“时尚之都”的内涵。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到2010年,上海商业的主要经济预测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800亿元,商品零售总额超过25,000亿元,批发贸易总额超过20,0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孔未 《市场周刊》2005,(8):36-36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石化”。600688SH)董事会的一部分成员以及公司销售等部门,将悄悄地从公司原总部所在的上海金山区,搬到上海市中心的一幢写字楼“华敏翰尊国际”的28层办公。在此之前,创建于1972年的上海石化从未离开过上海金山地区。  相似文献   

20.
居平 《商界名家》2006,(3):74-75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启动的第一年.上海各界、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着上海世博园区的建设。在中国大量外聘建筑设计师.大批建筑逐渐被“西化”的今天,上海世博园将会秉承怎样的思想进行设计?我们将如何看待建筑设计的“西化”浪潮墙?筑文化已经被全球化了吗?我们还要不要保留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