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总结行蓄洪区规划后评价的意义、目标,阐述了规划后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分析了行蓄洪区规划后评价的主要内容与过程,包括对规划保障机制与保证措施的评价、规划影响评价,提出了变“被动防洪”为“主动分蓄洪”,以兼顾全局和局部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作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淮河沿岸大堤的洪水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行蓄洪区的运用会造成行蓄洪区内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等多种风险。行蓄洪区运用的风险是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易损性及御灾环境的脆弱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4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运用的风险因素,提出淮河蓄洪区运用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行蓄洪区运用决策存在的问题,通过选取淮河干流的蒙洼蓄洪区作为"基于风险可控行蓄洪区运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区,基于GIS软件和平台,将多种模型与行蓄洪区内的多源数据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解决行蓄洪损失难以快速评估,行蓄洪区风险无法快速有效预警、控制和管理,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等难题,为行蓄洪区规划管理(包括洪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4.
淮河滩区和沿淮行蓄洪区现有大量居民,经常遭受洪水威胁,不能安居乐业。2003年,灾后40万移民迁建为我们解决行蓄洪区人的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从实际出发,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行蓄洪区居民的居住安全,为解决沿淮“三农”问题创造必要条件,是一项必须认真研究而又势在必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浅议安徽省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家先 《水利经济》2005,23(5):46-46
行蓄洪区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做好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确保大江大河防洪安全,实现区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针对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管理法规、调整安全建设的规划思路、研究适应性经济产业政策、鼓励人口外迁及建立稳定投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道荣 《水利经济》2004,22(3):26-27
洪水保险是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担洪水风险的模式,是洪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实现形式。当前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小康社会,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洪水保险事业,根据淮河行蓄洪区洪水保险试点经验,探讨可能采取的洪水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阜南县地处黄淮海平原,人口173万,其中农业人口159万,耕地面积162万亩,域内有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和三个行蓄洪区,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口帮扶阜南县以来,该县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高站位谋划、高水平推动、高标准实施,形成"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的优质粮食工程建设"阜南样板",成为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淮河行蓄洪区运用补偿的现行办法,从政府成本角度出发,指出现行补偿办法存在政府部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政府成本难以降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定值补偿的方法,对定值补偿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GIS为设计工具,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数据库建设进行设计,研究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加工和更新。研究认为,行蓄洪区灾害损失数据库建设包括数据库内容、数据来源与处理、Geodatabase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库管理与整理等关键工作内容;数据库建设完成后的数据采集、加工和更新主体和路径要以淮河流域当前管理体制为依托,以淮河流域当前各项数据统计路径为载体进行。  相似文献   

10.
将行蓄洪区运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基于信息熵的投影寻踪模型,得到风险评价投影值。根据结果把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运用风险等级分为4类,风险等级及分类区间从高到低依次为Ⅰ级,投影值≥4.16,包括4个蓄洪区和寿西湖、鲍集圩2个行洪区;Ⅱ级,投影值为4.10~4.16,包括汤渔湖等4个行洪区;Ⅲ级,投影值为3.90~4.16,包括香浮段等7个行洪区;Ⅳ级,投影值为0~3.90,包括邱家湖等4个行洪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