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雅琴 《发展》2013,(10):84-85
作为现代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让塞林格一举成名。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茫、困顿、彷徨、叛逆,深刻地剖析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精神危机。从积极的探索到无助的守望,并在追寻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顿悟和思想上的巨大转折。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对于新生代的青少年而言,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先锋小说创作的开篇之作,同时作为一篇成长题材的小说,作者借助“成长”这个过程阐发了自己对世界.对人本身的看法,使得主人公的十八岁成长体验完成了由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到认识自我的现实主义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吴小雪 《新西部(上)》2007,(3X):183-183,188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先锋小说创作的开篇之作,同时作为一篇成长题材的小说,作者借助“成长”这个过程阐发了自己对世界,对人本身的看法,使得主人公的十八岁成长体验完成了由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到认识自我的现实主义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女性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当代英国女作家莱辛后期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简·萨默斯是如何实现精神的成长、自我的完善。并呼吁现代人要学会付出、给予、感恩、珍惜自已所拥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5.
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写的诗歌小说《奥罗拉·利》描写了一个女诗人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了作者的美学思想,并涉及爱情、宗教、社会等内容。在对《奥罗拉·利》的文本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女主人公奥罗拉·利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6.
恐怖主义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反恐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张西的反恐小说《国家荣誉》里的主人公王路形象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王路性格的优缺点,并探讨了王路最终能成长为反恐英雄的一些因素,指出了小说塑造王路形象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中国学者从传统的文学批评和文体学角度对《猪人》进行研究,但忽略了小说的语言内在特点。本文旨在运用评价理论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分析,探索作者如何运用评价理论的语言手段描述主人公的成长。从而进一步证明评价理论在文学分析中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为文学作品的欣赏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妻子与女儿》是盖斯凯尔夫人的最后一部小说,作者在《妻子与女儿》中塑造了两位女儿的形象,莫利和辛西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女性人物形象,是不同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雯 《魅力中国》2010,(23):290-290
《看不见的人》是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位黑人青年从迷失中寻找自我,最终找到真正自我的成长历程。主人公的一系列的经历也体现了他从对黑人文化的漠视,到对黑人文化的接受,最后到对黑人文化的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皮科拉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主人公,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解读皮科拉艰难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共同作用扼杀了皮科拉的健康成长。敏感、胆怯、孤独及恐惧成了皮科拉的主要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将少儿时期的马克·吐温和同时期的小说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进行对比分析,从两者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征两个方面对哈克贝利·费恩进行原型解读:成长背景方面,包括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性格特征方面,包含热爱自由、积极乐观、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以及对奴隶制的态度等。经对比分析,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在成长历程和性格特征方面具有相近性,《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带有自传特征的小说由此得以论证。  相似文献   

12.
董若梦 《魅力中国》2013,(29):94-94
《芒果街上的小屋》自从引进中国后便获得好评,清新干净的文字把读者引入了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世界。当然。这本“诗化”的小说之所以受到大家喜爱。不光因为文字的优美纯净.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不可靠叙述使文本陌生化,向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是这本小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运用詹姆斯·费伦提出的“天真的陌生化”来分析《芒果街上的小屋》的叙述者是如何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芥川龙之介小说<鼻子>的主人公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描写,解剖了人性软弱的自尊与虚伪的利已思想,进一步分析了芥川潜在的创作思想和对人生的悲观感悟.  相似文献   

14.
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通过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她们面对残酷的命运从失去自我到重拾生活希望的感人故事.本文通过成长小说角度对玛丽雅姆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灿烂千阳》中主人公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坚韧、顽强、决不放弃的精神,这种人性的光辉犹如一千个灿烂千阳一样,照耀着这片土地的人们,激励着他们顽强成长.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其作者菲茨杰拉德也被冠之为美国"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而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成功塑造得益于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笔者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审视小说主人公盖茨比,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6.
黄智 《重庆与世界》2013,(10):61-63
在回忆和记忆成为文化学炙手可热的论题的今天,德国小说家马丁·瓦尔泽以其一本带自传体色彩的小说《迸涌的流泉》,在文学批判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由此,对德国历史记忆的反思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瓦尔泽以主人公约翰的独特视角,呈现了第三帝国时期其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历史画卷。通过对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回顾性梳理,对历史回忆进行了悖论性的反思,批判了对德国历史回忆的标准化,提出了"对过去没有兴趣"的回忆原则和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7.
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从16世纪面世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作家和作品,并影响了整个欧洲小说的创作.狄更斯作为受流浪汉文学风尚影响的作家,其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历来被视为英国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虽然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艺术特征,但此书并没有落入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窠臼.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匹克威克外传》主人公的形象来论述其书对欧洲流浪汉小说传统艺术特征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体现了她对创伤与身份问题鞭辟入里的思考.本文拟从小说女主人公们所遭受的创伤为切入点,分析小说的女主人公们疗治创伤、重塑自我身份和实现文化认同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处女作,小说的巨大成功为他在二战后的英国文坛争得了一席之地。小说中女主人公米兰达是一位不断抗争的女性,她是通过谴责、写作与逃跑来反抗男主人公克雷戈的统治的。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结局必然性的分析,没有强调人物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是着墨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作者循着克利佛由生理残疾导致心理残疾的过程,映衬了女主人公康妮与另一男主人公梅乐士走向“伊甸园”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三个人不同个性的发展,必然导致故事的结局——康妮由了解而厌恶,最终放弃克利佛,选择与梅乐士步入幸福的二人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