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城市灾害发生频率大幅度增加,已经进入灾害高发期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火灾  相似文献   

2.
3.
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区,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气象灾害的类型有:原生气象灾害、次生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冻、风雹等是几种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影像地图的气象灾害防御应用系统,通过在影像地图上叠加气象灾害易发点、人口密集点、气象资料监测点等信息,可以直观地了解气象灾害区的综合信息,为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及防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可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小波 《中国西部》2012,(23):154-155
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带来的城市灾害令人感叹。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河湖水系密切相关,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对北京城的研究,首先从水系入手,经过史料的整理和实际考察,首次全面论述了北京城的水源供给和排水系统,给首都的历史地理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极端气候因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婧婧 《魅力中国》2013,(11):33-33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次数和强度都有显著的变化,由于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所引起的气象灾害变化直接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极端气候及其影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人口、产业、财富高度聚集的地区,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核心地域,是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的规模与数量都在快速增长,城市所聚集的人口和积累的财富使城市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城市的特殊功能使其成为国家防灾、减灾的中心和重点;建立集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于一体的城市安全系统,对于增强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应付意外事故及突发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城市的暴雨内涝问题频发,在形成原因上分析,有管理机制上的不足,而且城市暴雨内涝也普遍出现了管养体制的矛盾,城市在解决暴雨排涝问题上,也有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中国的暴雨内涝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分析城市暴雨内涝问题的成因,更具备针对性地解决这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但是城市灾害不断发生,这不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也严重威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的合理规划对城市的减灾防灾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2003年S ARS之后,城市规划界更加重视城市规划与城市减灾及其防治的关系,想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达到预防城市灾害和减少城市灾害带来的损失。本文简单分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灾害防治间的关系,并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提出了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达到防治或减少城市灾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倪勇 《浙江经济》2011,(13):51-51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6月4日,新安江20吨苯酚污染导致沿线县市多个水厂暂停取水,位于下游钱塘江的杭州主城区、萧山区如临大敌,全城戒备,更加凸显城市水源体系的脆弱。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引起的突发事件,深层次看则凸显城市水源系统的不完善,一旦遭遇更大规模的污染事件,将对经济社会带来更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窦玉生  潘炳 《走向世界》2007,(14):38-40
2007年7月18日,历史将会永远铭记这一个日子. 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德泰堂  车阳 《中国西部》2010,(6):114-115
城市作为民众生存的依仗和生活的载体,拥有光怪陆离的外表远不如具备抗击灾害的坚韧品质,但再想想,难道灾难的频发是因为城市的“懦弱”?政府的“无能”?预测的“不先进”?不是,是我们的“不懂事”,让地球“厌倦”这样的“文明”,这样的污染,这样的掠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规律,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提高和改进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谈媛 《中国报道》2011,(12):103-105,102
微型冰河期、天灾致世界灭亡、一日毁灭等论调甚嚣尘上,末日恐慌感如地震波般在人群中传递:2012年近在眼前,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会否成谶?  相似文献   

15.
5月12号发生的四川大地震,考验了中国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也对防灾减灾相关法律的完整性进行了考验。5月22日,地震发生十天之后,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委员长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指出,要“研究修改突发事件应埘法、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紧急事务管理的观点和灾害系统理论,基于情景模拟,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模型,探讨影响莆田市城市灾害救援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策略下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人均拥有交通车辆、对外交通用地、公园面积、科学费用支出、抚恤金、医院实有床位、医疗卫生支出、教育事业支出、地方财政收入等因素是影响莆田市城市救援能力的主要指标因子;②情景模拟Ⅲ的统筹兼顾策略对莆田市城市灾害救援能力提高的效果更优于情景模拟Ⅱ抓重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葛燕 《浙江经济》2013,(21):11-11
今年浙江农业生产风险灾害接二连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灾害性天气频繁、突发性事件频发,威胁到保障粮食安全及农产品有效供给等诸多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风险灾害面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特性充分显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有可能加剧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风险灾害能力脆弱之外,根本还在于农业风险灾害救助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在风险灾害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当前,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各国都在积极为达到碳减排的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童康益  付栋 《科技和产业》2021,21(10):367-374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表以下70 m区间普遍为第四纪软弱黏性土沉积.而在这一深度范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又相对集中,工程建设施工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从而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非常必要.结合上海城区某电力隧道和管线工程项目特点,分析拟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拟建工程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边坡失稳、地基变形、水土突涌、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问题,并进行危险性评价分析,提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避免本建设项目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城市生态地质环境,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