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创新对企业、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创新包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本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企业创新这两大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有机整体,惟有将它们整合到一起,才能形成为一股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现实力量。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应该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意识;确立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战略地位以及加快建立和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已进人必须依靠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在推动国家自立创新过程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深圳市90%以上的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融人了世界,走到了全国的前列。然而,专家指出,我国企业目前总体技术创新力不强,虽有国家及相关方面存在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不到位等因索,但最根本的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意识淡薄,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不够。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关键是要确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黑龙江省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主要应从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自身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企业的突出特征是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使企业总是比竞争对手远见一着,早走一步,先于一时,高出一筹。保持着精品活力,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始终掌握发展领域的主动权。创新意识是针对传统的“习惯性思维”的创新,创新意识已成为企业家作为激励创造动机...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中站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点是日本企业重视和善于管理创新,日本企业在创新意识,创新内容,创新途径和创新手段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值得我国企业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阻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因与外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的"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是阻碍企业进行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因,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7.
王镇乾 《发展》2008,(10):62-63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一)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标承包制,使人们思想观念、市场观念、经营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在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静下心来冷静思索,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竞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机制依然僵化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相似文献   

8.
孙忠志 《辽宁经济》2003,(12):18-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对一个国家或企业来说是何等重要,笔者撰写本文探讨施工企业的制度创新,其目的是促进施工企业的振兴和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从本世纪的经济发展来看,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科研机构实行向企业化转制,创新体系在行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只要我们用创新体系的眼光来看待企业  相似文献   

10.
李丽 《魅力中国》2010,(7):194-19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应当需要在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不断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规划已经开局,“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建设发展目标中的重中之重。在规划中,国家认定了企业是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就担负在企业身上。企业究竟该如何创新?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创新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2.
解析3M公司推动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亮 《中国高新区》2010,(2):102-10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然而,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暴露出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生产经营粗放、技术落后、产品水平低等问题,不仅缺乏长远发展的后劲,而且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只有加快创新步伐,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卢瑜 《魅力中国》2010,(7):100-100
21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纪,企业的生存环境显得非常的恶劣和残酷,消费需求及替代品的变动将更加难以预测,企业问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者要求得一席之地,企业管理过程没有常规性创新意识,无意于开发新市场、也没有组织力量研制产品,更谈不上战略、组织制度的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第二项职能。  相似文献   

14.
陈会欣 《魅力中国》2011,(3):126-12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创新高中语文教学首先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用灵活、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时下,知识经济正成为理论界、经济界乃至企业界议论的焦点话题。许多权威人士指出: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主要占有厂房、设备和劳动力转化为占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这种趋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不断增强。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2月就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作了重要指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和命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在改革和发展中做好…  相似文献   

16.
李萍 《中国经贸》2011,(22):93-93
创造力是国家进步振兴的灵魂,是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无论在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都要有创新意识,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寻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都在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培育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是确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乘势而上,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抡占…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也面向国家需求从事教学与科技活动的氛固,才能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才能为全国和广西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和自治区积极推动的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正是强化师生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一个没有创造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如何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我认为企业发展目前最需要的是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企业家经营理念的创新则是最根本的创新,它涉及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一切经营行为的创新活动。经营理念的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青岛海尔集团,坚持创世界名牌,实施“大名牌”战略。海尔人的经营理念在五大意识上有创新: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用户意识、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回报。1996年,海尔获得了美国服务协会颁发的全球服务最高荣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