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转债发行公司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晶  陈收 《商业研究》2007,(6):8-12
对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4年间发行的可转债进行研究,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可转债发行后两年内,发行公司经营绩效有小幅下降,与行业规模组对比,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属于绩优公司,发行前后各项绩效指标都高于行业规模组,而与增发配股组比较,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发行后转债组的成长性指标高于增发配股组。  相似文献   

2.
应用长期事件研究法,对2000-2004年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的长期市场绩效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前后,可转债标的公司的长期股票价格绩效在绝大多数区间上显著优于行业、规模与权益市值对面值比率的对照组,也显著优于等权加权和总市值加权的综合市场收益率;选择兼有债权和股票期权双重属性的可转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标的公司股票价格长期绩效的优良表现。  相似文献   

3.
李艳 《商业会计》2012,(23):59-6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国内外有关可转债融资后企业绩效下滑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司的资本结构、成长性、条款设计、代理成本、财务风险和公司规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可转债发行后公司绩效表现,政府以及企业的管理者都应当合理的引导和进行可转债融资。  相似文献   

4.
可转换公司债券赋予持有人在发债后一定时间内,选择是否依约定的条件将持有的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或者另外一家公司股票的权利。可转债包含了债券价值和股票期权价值,因此具有"下跌风险有界,上涨收益巨大"的投资优势。本文重点从宏观经济周期、转债发行条款、纯债溢价率及转股溢价率、发行公司基本面等方面分析影响可转债价格的因素,并结合国内市场探讨可转债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5.
可转换公司债券赋予持有人在发债后一定时间内,选择是否依约定的条件将持有的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或者另外一家公司股票的权利。可转债包含了债券价值和股票期权价值,因此具有“下跌风险有界,上涨收益巨大”的投资优势。本文重点从宏观经济周期、转债发行条款、纯债溢价率及转股溢价率、发行公司基本面等方面分析影响可转债价格的因素,并结合国内市场探讨可转债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蔚  陶辉 《商业研究》2011,(6):88-93
以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的69只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点,并将其分为两个部分,运用事件研究法分别对这两部分可转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可转债发行产生负的公告效应,而股改后可转债发行产生正的公告效应;通过对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财务性指标多元回归,发现股改前后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股改对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2016,(5):207-208
我国可转债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A公司所发行的A转债融资的案例,从其发行动机、时机选择、投资价值、发行结果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及建议,同时也给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彭莉 《商业研究》2005,(20):163-166
发行可转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及其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行为具有共性,在国内上市公司存在“融资饥渴”现象以及股权融资偏好现状下,公司为发行可转债和顺利转股,会做出有利于可转债投资人的决策。对可转债价格波动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可转债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特性的金融产品,可转债的出现广受企业青睐。但由于企业使用可转债时的背景不同,带来的结果也由此迥异。使用得当促进公司经营,使用不当则有可能致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事实上,公司管理层对采取何种融资方式均可根据自身股价走势和股票市场走势作出基本判断,且无论何种情形下,只要条款设计得当,都可以选择可转债融资。但关键是公司要根据自身判断选择恰当的可转债融资时机,进而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设计可转债条款,从而“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可转换债券。  相似文献   

10.
卢邦贵 《中国市场》2014,(41):60-65
从可转债的定义出发,对我国可转债的发展历程、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可转债市场存在可转债风险认识不足、发行公司动机不纯、可转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对新兴产业可转债的发展提出了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可转债法律、法规、新兴产业企业资产标准化、证券化、控制新兴产业信息不对称、建立权威信用评估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出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它凭借自身拥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特性,以及相较于其他融资工具突出的优势,成为热门融资方式之一。本文选取天汽模发行可转债的案例作为研究内容,对可转换债券在不同时期下转股的融资成本进行计算,判断融资成本是否合理,以及对比天汽模公司2016年与2019年两次可转债发行,分析融资成本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给天汽模下一次可转债融资积累经验以及给同行业企业发行可转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可转债兼具债权和期权的特性,是我国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创新型工具。研究表明,企业采用可转债融资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可转债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风险,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可转债发行的股权价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Merton(1990)的或有索取权分析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行为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股权价值的不同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中国目前股权分割的情况下,无论可转债是否按照合理价格发行,原有流通股的价值都会减少;(2)在非流通股东占控股地位的情况下,它会选择折价发行并向全体股东配售这一对其最为有利而对流通股东最为不利的可转债发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修改可转债发行法规,规定可转债只能向原有流通股股东配售,不能向社会公众和非流通股股东配售。  相似文献   

14.
可分离可转债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方式,正被我国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采用,但由于可分离可转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尚短,所以迄今为止人们对可分离可转债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我国可分离可转债发行的优缺点及其后果,可以为上市公司选择可分离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有关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可转债的监管,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可转债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可转债兼具债权和期权的特性.是我国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创新型工具。研究表明,企业采用可转债融资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可转债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风险,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晓芬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8):155-15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以可转债发行人作为会计主体,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利息费用的确认、部分可转债实行转股到可转债的全部转股探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并针对可转债利息资本化和可转债利息补偿金等会计处理实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交易所选择行为的因素,包括发行上市条件、发行审核上市便利性、发行上市费用、募集资金能力及风险等.选择境内外不同的交易所各有利弊,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规模、所处行业、拓展领域、证券交易所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所.一般而言,剔除审核时间、产品出口等不确定因素外,自身规模较小、募集资金较少的中小企业,从发行上市总费用、市盈率、市净率等角度考虑,应选择境内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从实现最快流通的角度考虑,则可以注册离岸公司选择伦敦创业板、香港创业板或新加坡主板发行上市;自身规模较小、具有高增长潜质的企业从投资者偏好、市盈率等角度考虑,可选择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发行上市;自身规模较大、募集资金较多的大型企业,从市场交易投资状况、市场容量、资金充沛的角度考虑,应选择境内A股市场、香港主板、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国内精选市场发行上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企业可转债融资给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证的方式,以2014-2019的上市公司数据为例,选择45个符合要求的样本,在构建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和控制变量的前提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模型对企业发行可转债后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发行可转债后,企业经营绩效出现下降,且企业的负债越高,自身的经营绩效越低,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赵宇 《现代商业》2022,(31):145-148
伴随近年来可转债市场的不断扩容,可转债打新成为市场和监管层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OLS回归研究了可转债申购机制由资产申购转向信用申购对可转债发行抑价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资产申购,信用申购让市场投资者变得更为理性。但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成为了可转债交易的主力,导致其发行抑价率对正股价格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选取2002~2014年所有发行了可转换债券的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股利公告对可转债价格的影响,分析控制公司的股东是否利用股利政策来剥夺债权人的财富,并验证国外两种解释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冲突的理论假说对中国市场的正确性.研究发现,股利增加对可转债债权人来说是利好消息,而股利减少对可转债权人来说是利坏消息,即支持信息含量假说,可转债的价格与股利增加正相关,而与股利减少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