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汪秦 《武汉金融》2015,(1):65-65
当前,三线城市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影子银行统计监测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既没有统计监测监管机构,又没有标准的统计框架,还没有建立统计监测协调机制,导致统计监测工作高度分散,缺少统一、透明和权威的发布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领导决策,影子银行统计监测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影子银行的内涵入手,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影子银行的不同内涵,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其次,文章进一步详细描述了中国影子银行包含的各项机构或业务,测算了2013年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最后,从影子银行的统计原则、监测内容和统计指标设计等三个方面构建了影子银行的统计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业务创新速度的加快,以应对数量型货币调控以及规避各种监管范式的影子银行体系逐步形成,并日益成为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人民银行现行金融统计体系难以满足对影子银行规模及风险的监测。考虑到统计实际,本文建议从银信业务统计入手,完善央行对影子银行的统计体系,以实现对影子银行规模及风险状况的监测及研究。  相似文献   

4.
胡利琴  陈锐  班若愚 《金融研究》2016,428(2):154-162
本文运用非对称的NARDL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详细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在不同货币政策周期的规模扩张和风险承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其中长期内紧缩性数量型调控政策和扩张性低利率政策更易引起影子银行的扩张行为,且两者的配合会强化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此外,经济下行会助推影子银行转型,引起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增加,我国影子银行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导向已发生改变,因此,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拓宽居民和企业投融资渠道,构建影子银行全面监测平台,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影子银行资金运作,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向,引导影子银行与经济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周莉萍 《银行家》2012,(10):55-57
正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曾在2011年10月发布《加强监管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建议》的文件,从金融功能角度界定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范畴和核心特征,提出影子银行体系是发挥商业银行核心功能——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信用中介。并以此为依据,对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首次进行统计和监测。但是,FSB没有对影子银行的类银行核心功能运行机制给出更为详细的解释,本文尝试解析此问题及其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由于一直存在商业银行特许权及相关法律,在任何一个国家,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模式都是商业银行的垄断特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基于资产科目视角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同业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助推作用,但“投资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抑制作用;经营效率和期限错配对影子银行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起到中介渠道的作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提高会增强“投资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金融监管力度提升会减弱“同业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助推作用,并增强“投资渠道”影子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影子银行内生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与负债相互交叉渗透,在会计账户之间形成风险传导,从而成为系统性风险发生和传染的重要渠道。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2010—2015年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以会计账户风险传导为基础,分析了影子银行部门的风险生成机理,测度了影子银行风险程度,在此基础上厘清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做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和治理,根本上要加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及时识别、管理与隔离影子银行风险,建立一套适度、完整、有效的影子银行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包含影子银行的广义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发展拓宽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但由于多层嵌套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银行资产安全。文章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演变历程,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资产传递的主要渠道,提出引导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文系统梳理了影子银行国际监测的背景和2011~2018年间的三个发展阶段,基于宏观统计、信贷资产关联度分析、分类识别、风险指标、创新分析、政策工具七个模块对当前最新监测模板内容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影子银行国际监测的主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推动形成适应我国特点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体系、坚持功能监管并加强监管协调、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和加强网络借贷平台管理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影子银行统计监测应以金融概览与金融业综合统计为基础框架,采用“顶层设计、多方联动、重点突破、信息共享”统计原则,形成与传统金融机构统计既相对独立又高度协调的统计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177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减缓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2)同业业务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渠道来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3)区分同业业务类型的渠道检验表明,相对于新兴同业业务渠道,传统同业业务渠道的中介效应占比更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更易通过传统同业业务渠道来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监管效率及防控流动性创造维度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相互博弈的产物,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与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在甘肃地区较为落后的金融体系及环境下,影子银行在打通经济主体储蓄-投资渠道,助力打造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提高金融配置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其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率累积的风险也对甘肃金融稳定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正确合理地引导影子银行发展并采用多元化监管的策略,同时积极促进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使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相互融合更好的服务于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肖本华 《新金融》2012,(11):25-30
近年来,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这一渠道从传统商业银行拓展到影子银行。本文认为宽松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会扩大其风险资产的比重,降低对风险资产的定价。宽松货币政策下有限责任和风险转移会加剧影子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后危机时代,我国在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同时,货币政策还应高度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问题,从中央银行角度看,应当特别重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影子银行的壮大为金融危机通过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传播提供了新的潜在渠道究。与国际影子银行不同,中国影子银行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理财产品、银信合作及民间金融等方面。浙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增加银行风险,而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有两种不同影响渠道。在影子银行发展初期,正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减小,在影子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负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增大。在对融资成本影响方面,影子银行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增加融资成本,纠正存款利率管制带来的利率扭曲。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需重视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现象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快速发展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推动的,企业影子银行投融资相应地分为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而如何精确识别和测度影子银行业务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关于影子银行的测度散见于各类实证研究中,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发现,与宏观层面的影子银行易于观测与统计不同,我国企业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测度普遍存在着不精确、不完整、难识别的困境,影响了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发展。鉴于此,可运用残差法与倒扣法测度影子银行业务,为微观层面影子银行测度提供方法论,促进影子银行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全球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监管进行了广泛探讨。金融稳定理事会以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为蓝本,研究提出了系列建设性建议,如将“广覆盖”、“窄聚焦”和“深评估”作为监测框架建设的要点,削弱银行同影子银行实体的关联,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等。我国的金融结构和市场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独特性,应立足本国实际,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0.
影子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从金融产品角度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以此设计影子银行监测体系,最后提出关于影子银行监测的几点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