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现实表现及与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相对短期过度自信而言,管理者更多地表现为长期过度自信;短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正向盈余管理,而长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则更倾向于负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选取2006-2010年沪深两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决策的关系.结果发现,管理者的自信程度与现金持有显著正相关,证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丰富和拓展了企业现金持有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判断和决策时往往受到心态和情绪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的超出一般自信水平的非理性状态称为管理者过度自信。本文试图探讨非理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的融资结构相关关系。在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31家企业2012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反向关系,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其资本结构越偏向于权益资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关注视角从管理者理性转向非理性,以2008—2021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即短贷长投呈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且长期内存在显著作用;(2)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董事会独立性存在调节作用,独立董事的设立削弱了这种促进效应,但女性董事并没有呈现出显著影响;(3)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短贷长投的促进作用在内部控制有缺陷的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较高的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比重较低的企业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促进企业短贷长投的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2010~2014年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修正 Jones 模型估计的操控性应计绝对值作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探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日常工作所在地和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否一致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化能抑制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此外,研究进一步发现,独立董事本地化还能约束真实活动盈余操控,包括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等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对我国濒死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应计盈余管理的视角,本文利用2004-2010年A股被特别处理公司的数据,考察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濒死企业状况改善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改善其状况,濒死企业既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又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濒死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隐性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其状况。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更高、对企业未来价值损害更大,这可能是被特别处理企业摘帽后二次"戴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针对净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分类转移是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情况下通过核心费用的分类转移、虚增核心盈余的一种盈余管理方式。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会实施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吗?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样本,发现:(1)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著的分类转移,即通过把核心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以虚增核心盈余;在IPO后三年,不存在这一行为;(2)在IPO前三年,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将营业成本而非期间费用转移至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虚增核心盈余,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分类转移行为应是权衡多种动机的结果,四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10.
11.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管理层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和能力,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从操纵手段来看,数字化转型对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操纵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也导致了更多的经营现金流操纵。(2)增强市场预期、改善薪酬契约、强化分析师关注是数字化转型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路径。(3)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非科技属性企业和代理问题更严重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推进数字经济的治理效应和提升企业的盈余质量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投资行为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关于人类理性的严格假设在实践中遭到质疑。过度自信是基于非理性的一种主观心理行为。投资决策是公司在给定资本约束情况下对可能的投资项目进行有效选择,以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在针对公司管理者的研究中发现,管理者在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时,往往会表现出过度自信,同时管理者的自信度也可以在特定投资机会下改变企业现金流的成本和收益。本文研究了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本文在以管理层持股数变化作为衡量过度自信的标准,在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现金流量和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的投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带来投资过度,损害企业价值。本文假设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支出,但是经过严格的实证检验,发现结果并不显著,所以出于尊重数据的考虑,本文认为在特殊时期(金融危机),且样本量有限的情况下,现金流量不会对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对过度自信的衡量方法进行了讨论,采用管理者在公司股票收益率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连续增加公司股票持有量的方式来衡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采用2010年到2012年的数据,以中国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采用更高的公司杠杆率,这与本文的假设相符。这证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视角对于解决公司金融学界长久以来存在的资本结构难题是有帮助的,对公司金融决策问题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沪深两市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企业投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投资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其他公司的对应水平,过度投资行为将减少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公司的盈余管理会降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增加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得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进一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财务决策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直受到财务理论界的重视。文章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决策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决策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过度自信作为一种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将投资收益归因于自身出众的投资能力与信息优势,从而在接下来的投资活动中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外化的集中体现便是过度交易行为。根据过度自信投资者理论模型,结合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特征,文章尝试提出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过度交易的两个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引起的过度交易行为;随着股市不断发展,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过度交易的程度将有所降低;同时相比熊市而言,在牛市的情况之下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过度交易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通常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比较,所以,为争取投资者的有限资金,上市公司会采取措施取得或保持相对业绩优势,而进行盈余管理就是措施之一.假定证券市场指数的变化反应了上市公司平均盈利水平的变化,那么,单个上市公司为保持相对业绩优势就会随市场指数的上涨而进行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市场指数下降时会将以前多计提的利润转回或储存一部分利润.当单个公司的策略成为所有上市公司的策略时,盈余管理行为就会影响市场的整体盈利水平,并进而影响股市指数的走势.这一现象的存在为政府干预股市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日益与经济、金融等交叉融合,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将管理者财务决策产生的原因引向非理性行为,更多的考虑管理者的背景特征。本文对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根据管理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任期等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期为公司利益相关者识别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帮助,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者团队建设,并为监管部门约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规范资本市场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对财务重述公司各时间区间数据的研究,考察了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本文根据2002至2008年公布的财务重述报告,研究了财务重述期间及财务重述发生前后企业投资规模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财务重述事项的发生引起了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财务重述报告发布后,企业的投资情况趋于正常水平,说明盈余管理引起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