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安全网的目标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但目前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金融处置方面发挥作用,并不能杜绝金融危机的发生。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各国金融安全网的设计或改进都是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教训总结,缺少前瞻性的设计。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最大程度上是改变了金融结构,而金融结构变化引起了系统性风险点的变化。因此,要找到金融安全网合理设计的根本性因素就要分析金融结构的变化。本文将从我国金融结构的角度探讨金融安全网的再造问题。  相似文献   

2.
林毅 《海南金融》2014,(9):38-43
在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充分运用金融安全网措施,较好地化解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了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本文拟总结危机期间各国创新性地运用金融安全网的相关措施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基本情况,分析上述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可能的政策后果,并结合危机后各国对金融安全网相关制度安排的调整和改进,对建立健全中国金融安全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Bandt and Hartmann,2000),系统性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的不利消息、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崩溃等事件对其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带来的严重冲击。在上述概念中,包含两个基本因素:冲击(Shock)与危机传染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7—2018年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财务数据和基于尾部依赖度量的系统性风险,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在经济上行时期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在经济下行时期会增加系统性风险;第二,按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来看,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衍生金融负债业务、理财及代理业务创新会增加系统性风险,而衍生金融资产业务和信贷业务创新会降低系统性风险。本文对实证结果提供了可能的经济学解释,并基于实证结果及原因,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角度构建了市场竞争、金融创新与系统性风险的统一分析框架,发现金融创新与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依赖于市场竞争度的非线性关系。基于此,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上市金融机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低竞争阶段金融创新会提高系统性风险,中等竞争阶段则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抑制作用,而随着竞争达到较高阶段,银行业创新与证券业创新带来的风险效应出现分化。为了揭示背后的风险作用机制,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了金融创新在产品、服务、技术三个维度的子指标,进一步实证发现证券业的风险抑制效应源于产品、服务与技术三者的共同作用,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积聚与影子银行产品的复杂嵌套及金融科技的过度运用有关。因此,本文认为,各金融机构应主动结合自身优势,稳步推进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同时注意技术的引入应与自身发展条件相适应,强调技术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6.
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在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中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中小银行机构参与竞争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传统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应逐步完善以中小银行机构为核心的新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将地方政府管理纳入事前防范体系;重点构建事后处理体系,建立同业救助基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有效化解金融结构变迁中的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张旭  陈敏 《济南金融》2006,(10):8-10
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在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中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中小银行机构参与竞争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传统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应逐步完善以中小银行机构为核心的新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将地方政府管理纳入事前防范体系;重点构建事后处理体系,建立同业救助基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有效化解金融结构变迁中的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与我国金融安全网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李赫 《武汉金融》2007,(5):24-26
本文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下,提出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健全金融安全网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和所需注意的问题,并在分析我国金融安全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从巴林银行倒闭到中航油、中石化衍生品交易巨亏,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工具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成为必然。金融衍生工具运用规模和比例呈急剧上升趋势,其初衷为对冲风险,契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但由于其交易规则具有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实施效果亟待检验。本文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视角,探索了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金融衍生工具会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包括外汇类和利率类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运用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情境依赖,作用发挥呈现异质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及股市处于熊市时,金融衍生工具均加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危机前则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但当处于牛市时则无显著影响。此外,在市场化进程高、机构持股比例高时,金融衍生工具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检验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为探究其成因提供了新解释,也为未来系统性风险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安全网的救助行为,会导致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促使金融机构从事冒险经营,放松管制。那么,建立金融安全网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是否有必要呢?当然,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和取消都有着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以及相关行为。不能因为在金融安全网下有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就对其全盘否定。毕竟金融安全网在危机防范、风险分摊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金融机构风险亟待完善事前预防、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理的机制从而稳定社会公众信心,将危机妥善处理及至化解。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政策以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维护金融整体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或改善金融安全网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1.
叶华 《投资研究》2012,(12):113-122
文章以资产负债表为切入点,从金融杠杆的角度构建基于风险调整的金融资产总供求模型,分析系统性风险(由金融市场外部因素导致)和系统风险(由金融市场内部因素导致)引发金融危机的机制,并重点阐述和论证个别风险系统化导致风险转移、积累和集聚的机制以及金融危机的发生。分析表明,杠杆交易机制使得金融市场具有天然的不稳定和脆弱性;个别风险对冲是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积累和集聚的源头之一;做市商制度为个别风险对冲转化为系统风险提供了渠道;系统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机制相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政府为此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是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因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加大了银行运行的整体风险,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利率,从而改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状态,银行经营模式限制了宏观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魏加宁 《新金融》2009,(12):16-16
60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金融压制现象。其主要特点:一是严格限制市场准入;二是将实际利率压低为负值。金融压制带来的弊病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进行管制的行为将扭曲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结构演化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要求有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与之相适应.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金融证券化型的三个层次金融结构,分析了每一金融结构下金融风险结构的特征及其监管要求.通过比较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三类主要金融监管模式,本文认为短期我国可采用类似美国的“多元监管者”模式,中长期可以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者”或者英国的“单一监管者”模式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科技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金融科技在降低金融机构传统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金融科技风险,并影响了金融系统的系统性安全。文章在分析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金融数据、金融技术、管理决策、机构竞争与收益风险的积极影响因素与消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金融科技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通过发展金融科技的方式来解决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问题,并分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两个视角提出了应对金融科技发展的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科技应用于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质效、催生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也使平台型金融科技公司具备了部分金融基础设施功能。金融科技应用具有扩大和缓释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的双重作用。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面临监管资源压力、动机缺陷和数据局限三重考验,需以高效信息协同为基础,实施全面性、前瞻性的风险识别监管,并通过科技监管工具“以技术应对技术”实现革新。应建立“金融基础设施—关键参与者—金融科技公司”的全面监管框架,高效管理金融基础设施中的金融科技应用风险,并以监管科技推进监管机构引导风险协同共治、监测整体风险发展,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系统性风险的监管逻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迅速加快,我国金融体系与全球金融体系已发展成为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金融机构之间、经济区域之间的联动性越发增强。这一方面,给我国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同时,也导致我国金融体系遭受系统性风险冲击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大幅度增加了金融风险和全局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导致系统性风险持续累积。因此,如何识别、度量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对降低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步深入发展,随着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其规范性也需要得到更多约束.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以及便于操作等优势,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道德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严密的监管体系来降低这些系统性风险.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熊彬  邓成波 《财务与金融》2023,(4):41-48+71
近年来,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体系进行风险控制的新工具。以我国A股市场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构建GARCH-EVT-Clayton-Copula-Co Va R模型,测量样本区间内16家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及系统性风险溢出值,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影响效应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进行风险控制存在增强和减弱两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能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商业银行规模、总资产收益率、存款负债比、杠杆率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等因素也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巴曙松  吴博  刘睿 《新金融》2013,(5):11-15
金融结构演化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要求有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与之相适应。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金融证券化型的三个层次金融结构,分析了每一金融结构下金融风险结构的特征及其监管要求。通过比较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三类主要金融监管模式,本文认为短期我国可采用类似美国的"多元监管者"模式,中长期可以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者"或者英国的"单一监管者"模式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