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王城林海生态景区是寿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态势发展良好,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部分景区旅游内容重复,旅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解决好林海生态博览园与双王城生态景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重点突出,对于该地区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是从区域旅游文化角度出发,多因素、多角度予以评析,谋求整体旅游文化良性发展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区域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构建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文化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环境维、社会人文环境维四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建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三层评价体系。基于测评结果,研究发展策略,实现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巨大变革又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契机,全域旅游概念就是在旅游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的背景下被提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以旅游业为主要发展行业,将全区域打造成为一个旅游发展的整体,是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和理念,是旅游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2012—2016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中,生态指数明显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整体的协调发展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而东北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逐渐下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缓慢上升。因此,应加大对东北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增强东部地区对其他三大区域的提升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左振华 《企业经济》2012,(9):142-144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很强综合性与聚集性的产业,基于地域性、文化性、服务性的行业特点,它与本地区诸多产业均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产业关联度高。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可持续性促进作用。本文以江西省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提出江西旅游产业只有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品牌创新、形象创新和服务创新,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赵莹  夏光宇 《企业导报》2013,(9):151-151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基础,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就会导致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石不牢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多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来缩小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以此来达到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可见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本文将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市场结构的演变,旅游品牌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品牌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引入品牌生态位宽度和品牌生态位重叠概念,从品牌资源、品牌环境、品牌创新和品牌认知四个维度构建旅游品牌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十三个区域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各旅游品牌发展现状及相互之间品牌的竟合关系,优化桂林旅游品牌发展模式,旨在提升桂林国际旅游品牌综合竟争力。  相似文献   

8.
张露  刘芳  彭亚宁 《企业导报》2014,(7):120-121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区域经济生态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提到了一个高的、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区域经济怎样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认清当前形势,找出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构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以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硕士论文库为检索源,通过对2001-2009年国内关于旅游生态位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以基于生态位的旅游地竞争力研究为主,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对旅游资源生态位、旅游地生态位、旅游产业生态位和区域旅游生态位的研究.未来旅游生态位理论可能成为区域旅游竞合分析和演化机制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及数据分析)的重要理论,研究的关注点将旅游地生态位转向区域旅游竞合分析,与博弈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将是该领域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辽宁县域经济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培育下,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带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前进的坚实动力。随着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县域经济如何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决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产业结构状况是核心问题。本文将全省44个县(市)分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三个经济发展区域,运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近十年分区域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我国区域政策效应和规划引导作用不断显现,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态势明显,三大战略对重点区域产生重要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城市群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域改革开放呈现新亮点。2016年,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化态势仍将持续,落后区域将得到更多关注,在区域性改革与创新新动能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三清山大旅游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的系统空间关系和发展策略为目标,引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基于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三清山周边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演绎三清山周边区域的空间等级模式;通过错位、扩充、优化等生态位策略,扩展旅游地生态位的宽度,构建三清山大旅游圈,以推动区域旅游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西南地区正在实现整体崛起,促使东快西慢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转变为南快北慢。西南地区整体崛起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既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果,更是该地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的结果。西南地区整体崛起对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但是西南地区崛起不能过高估计,存在的短板不容忽视。保持西南地区崛起态势,需要从若干方面着力:国家应当持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南地区应当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绿色发展示范区;构建“钻石”型城市群落,着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第四增长极;拓宽“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便最大限度地将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使潍坊市的经济达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综合北京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与特点提出的崭新理念.沟域经济是指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北京市的沟域经济目前主要有五种模式:即文化创意先导、特色产业主导、龙头景区带动、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文化展示.总体来讲,五种模式中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山、水、林、田、路整体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总和.发展沟域经济首先对每条沟域进行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创建了一个开放、多元、协同、创新的生态空间,改善了京津冀区域间交互作用、催化影响的互动态势。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逐渐形成了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创新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跨区域协调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经济转型在压力中持续推进、区域经济开放性明显增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度将增强,区域经济总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外向性将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趋于优化。要形成这种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在未来的政策方向中,要构建跨区域协调的长效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结构性转变,防范区域经济开放过程中的内部冲突和外部风险,关注边缘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至此,作为河北省主要沿海地区,秦唐沧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测量模型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秦唐沧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秦唐沧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秦唐沧三市应共同采取措施消除行政壁垒,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构建旅游产业分工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交通设施的通达程度,加大联合营销力度,以推进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重要前提,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演变规律,预判未来变化趋势及影响,是完善区域政策的重要前提。基于文献回顾、Gini和Theil系数测算及Fisher分类统计等多种方法,将1978—2013年期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趋势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基于空间结构分解的各子项阶段划分有所差异,西部内部差距处于"倒U型"发展态势的前半段是现阶段中国不具备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基本条件的主要原因。中国未来应通过建立东中西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化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增强整体竞争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前,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在产业、科技、房地产、旅游、生态环境和交通等领域合作,但在合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鉴于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比较优势资源和发展需求,应从经济--生态合作机制、总部经济、旅游、转化基地和农业等途径深化合作,建立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