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所得税法在很多国家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它关系到成千上万的纳税人的基本利益,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自从开征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可是,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已经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存在许多违背税收公平原则的缺陷.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社会调节作用,同时实现社会公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刘伟雄 《企业家天地》2007,42(12):159-161
在马克思的劳动视野里,劳动应该有正义之维,劳动的正义向度为人的劳动提供意义。劳动正义,就是以劳动的属人性和对于人的意义作为依据,要求赋予人的劳动以"正义"意蕴、回归人的劳动的"为人"目的,实现人的"应有"与"现有"的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劳动正义是人的劳动的各内在要素占有自己的正义本质,包涵劳动权利得到正义分配、劳动条件得到正义配置、劳动过程得到正义规范、劳动成果得到正义交换以及劳动关系得到正义调整。  相似文献   

3.
自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提出分配正义理念以来,众学者对此概念莫衷一是,并在现代形成了罗尔斯以国家干预为核心和诺齐克以产权独立为核心的截然不同的理论进路。国家角色的历史嬗变成为其在实现分配正义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及其累进效应成为国家作用的必要条件。经济法契合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念,以国家作用为依托,达到对实质分配正义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初次分配公平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要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平等竞争、按要素贡献分配和利益共享等基本原则。我国现阶段存在较多制约初次分配公平的现实约束,出现较严重的利益关系失衡,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作用,完善制度安排,促进初次分配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由于市场与政府本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市场的初次分配与政府的矫正分配在分配正义中失灵,而第三次分配则在对市场初次分配与政府矫正分配过程中的道德正义、财富正义、权利正义等进行了再矫正,从而完善了分配正义的理论体系,并获得了正义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是国家、社会、法律的主体。从人性的角度和历史的层面看,国家、社会和法律是依据人的利益需要的产物,并随人的利益发展而调整。国家、社会和法律的运行,必须有利于人的矛盾的解决、服务于人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社会和法律面临人的利益平等的呼唤,变革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余恒 《企业家天地》2007,(9):157-157
道德是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等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并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和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法律则是由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关系。从古到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投资主体利益多元化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内在机制。必须在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二者兼顾,使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整体效益和效率达到最高,从而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规定了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着人民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基本权利。但实践中在按劳分配领域,忽视了生产条件分配的先天不等对其公平原则的侵蚀;在按要素分配领域,忽视了政府对要素占有起点公平的强力调节和对劳动者利益的特别保护;在社会总产品分配领域,忽视了如何直接、间接地为全社会成员谋利益;在商品交换领域,忽视了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和大力维护市场秩序,从而产生了较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公,加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主体地位,完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分配机制;坚持社会总产品分配和商品交换领域的合理规则,完善城乡利益分配平等共享机制;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由市场决定的的报酬机制;坚持提低、扩中、控高,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消除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社会总产品分配和商品交换领域的利益分配不公和不合理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内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资主体利益多元化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内在机制,必须在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二者兼顾,使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整体效益和效率达到最高,从而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关于正义观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关于分配正义的批判性继承,在辩证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不合理性,从而构想出未来共产主义制度下分配的正义性。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克思分配正义观指导下实现的,在分配制度、分配方式、社会保障、引导消费以及自由时间运用等方面无不体现了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结合我国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的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伦理发挥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规范、引导、协调作用和创新功能,使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出利益均衡的特点,使之在伦理的角度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持。与此同时,经济伦理还应在公平、正义及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和谐社会相适应,并发挥其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善和恶是人性中的两个基本维度。基于人性恶会导致利己行为,并会为一己之利而损害他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法律制度来维护正义。基于人性善会产生利他行为,使得人与人之间友爱和睦,因此,我们崇尚人类的美德品质。本文从人性出发,完整地解读了斯密思想的法律观、道德观和经济观,揭示了斯密心中完美的理想社会和人类自然秩序,阐述了斯密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启迪和意义。文章最后揭示了为保障实现理想社会的三条自然法则:正义的法律作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外在规范;公正的旁观者作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心监督;在平等和自由条件下追求自我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整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已在税制模式、税率设计、费用扣除、征收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需引起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笔者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存在的缺陷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改革与完善个人所得税法的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严重亏损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影响深化改革和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其深层次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借鉴市场经济先行者经验的同时,也不自觉地继承和接受了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要保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不动摇,就必须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对中国企业改革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分配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说明劳动者必须直接参与利益分配,建立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利益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并对实现这一措施提出了可供操作的建议意见,使这一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夏龙 《全国商情》2013,(6):36-3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作为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征收的一种税种,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它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的职能;个人所得税法则是一部直接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法律。然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虽经一再改革,却未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甚至还有劫贫济富的嫌疑。本文以我国与印度尼西亚的个人所得税差异为切入点,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古村旅游资源开始受到重视,逐渐得到开发,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以访古探幽为主要目的的古村旅游热潮,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在许多古村旅游景区出现了村民与旅游公司、村委会、当地县乡政府或其它有关利益主体发生严重的矛盾和冲突。本文深入分析了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作者只要我们能本着真诚合作的态度,长期经营的思想,尊重村民权利,重视村民的利益,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利益分配政策,人性施政,依法依规办事,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消除双方的对抗和敌意,使古村旅游事业越办越红火。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消费正义的内涵与原则出发,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消费问题,对消费正义、分配正义和经济正义的内涵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对政府如何确保分配正义的实现与规制挥霍性消费行为提出一些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历史阶段,冲突法学说有不同的公平价值追求。现代冲突法学说在克服传统冲突法学说固有缺陷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原有的;中突法规则、建立现代的冲突规则体系,实现了个人、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冲突法正义与实体法正义的结合,并以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国际民商秩序为己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作为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征收的一种税种,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它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的职能;个人所得税法则是一部直接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法律.然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虽经一再改革,却未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甚至还有劫贫济富的嫌疑.本文以我国与印度尼西亚的个人所得税差异为切入点,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