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产 1995/96年度,世界糖产量预计11802万吨(原糖值),比1994/95年度的11556万吨增长2%。预计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如危地马拉、巴西和哥伦比亚的糖产量将会出现创纪录水平,亚洲的泰国和巴基斯坦的糖产量也将达到创纪录水平。预计该年度糖产量下降的国家有印度、美国和菲律宾,糖产量增长的国家有巴西、泰国、中国和墨西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印度一跃成为世界上计算机软件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成为软件业生产和出口大国,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同期世界软件业年均增长率是20%。据统计,1987年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额仅为0.25亿美元,两年后翻了一番,达到0.5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印度软件业的出口飞速增长。1992年为1.5亿美元,1993年增至2.25亿美元,1994年猛增到4.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00%。到1997年,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额已达到10亿美元;1999财政年度,印度计算机软件业的总产值为59亿美元,而软件出口剧增到39亿美元,占当年度印度出口总额的1…  相似文献   

3.
亚太地区是指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诸国,也称西太平洋地区。6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始腾飞,构成这个地区经济增长中心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日本、“四小龙”(即新加坡、台湾、韩国和香港),东盟(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文莱、越南)。其地理面积约13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左右,占世界地理面积总数的9%,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4%。 近几年来,在西方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的情况下,亚太地区的经济却在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亮点”和“增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自1960年~1990年的30年间,迅速改变昔日的旧貌,从低收入的落后的农业社会国或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国和贸易大户,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9%左右。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韩国5084美元、台湾7241美元、香港12588美元、新加坡11774美元。第二,中国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是9.8%,是世界上同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第三,日本是亚洲经济、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 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源于各国经济增长方式基础因素的不同。现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时期,对中外经济增长基础要素加以比较和分析,使我们不但能从质量上区别其不同,而且能从数量上做出量化比较和把握差距,对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标、转变速度、转变措施、转变重点和转变机制等方面是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本文拟从10个方面和层次,加以科学的比较与分析。 (1)人均GNP美元水平: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水平的综合指标。选择全球不同收入类型20个国家的1993年人均GNP美元观察,我国490,印度300,埃及660,印度尼西亚740,泰国2110,俄罗斯联邦2340,巴西2930,马来西亚3140,墨西哥3610,阿根廷7220,韩国7660,澳大利亚17500,英国18060,意大利19840,新加坡19850,加拿大19990,法国22490,德国23560,美国24740,日本31490。数据显示,我国仅高于印度,只相当于泰国的1/4,马来西亚的1/6,韩国的1/15,加拿大的1/40,美国的1/50,日本的1/65。差距之大,悬殊之远,说明我国走上高收入发达国家之路还相当遥远,要几代人用几十年上百年的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因此,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人均GNP美元1980—1993年年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依据国家科技部对我国各省、市科技进步水平的监测数据,通过主成份分析和判别分析,将我国各省、市按科技进步水平分为“三个台阶”,“三个台阶”的划分反映我国科技进步水平的地区间的差异性。通过对各省、市R&D投入和GDP数据的回归分析,从我国各省、市横向比较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数量关系:每增加1百万美元省级R&D投入,其对应的GDP约增长1亿美元;每增加1美元的人均R&D投入,其对应的人均GDP增加约60美元。这从一个侧面揭示科技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进一步就科技投入的重要因子“R&D投入强度”进行了国际间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的R&D投入强度是比较低的,其相对水平只约及日本和美国的1/3,只相当于欧盟和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1/2。以上的数据比较充分地表明,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地区间差距日显突出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大科技的公共投入,并以此拉动私人部门的科技投入,形成平衡的科技投入格局。本文最后从宏观经济增长模型的重构角度,引入科技战略资产和自然资源储备资产;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科技要素“市场失灵”的市场特性做出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并据此对扩大科技公共投入的理性做了初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