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宪政制度的完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政府职能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宪政的实施,首先要有社会成员本身的思想意识的觉悟与提高。社会成员要求公平正义,而政府则是公平这种公共产品最主要的供给者,要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2.
公平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更是贯穿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维护好、实现好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公平的实质说到底是个利益问题,因而要将协调利益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的关键环节来抓.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人民的意志,而且也升华为执政党的主张。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如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的根源。自由与和谐是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社会价值,我们应当从法律制度层面加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创造社会自治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对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广阔舞台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伦理精神的支撑,经济伦理以其在经济活动领域中的规范、引导、协调和创新功能,使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之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极大的伦理支持,并在公平、正义及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了一致,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彦 《大众商务》2010,(6):176-17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应当先行,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而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失范,再生了新的社会不公平,并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最基本的不和谐音符。本文分析教育公平现状和问题,提出可行的实现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应当先行,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而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失范,再生了新的社会不公平,并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最基本的不和谐音符.本文分析教育公平现状和问题,提出可行的实现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六条原则。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和根本保障,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力点和内在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正义的现实构建,首先应着眼于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正义观,此外要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确立多元对话、共存共生的社会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一、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是劳动人民群众孜孜追求的社会理想和目标。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希望和相信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切实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公平的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正义的社会。有了社会的正义,才会有社会的公正,有了社会的公正,才会有社会的公平。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社会关系和社会各阶层威员利益关系协调融洽的社会。社会资源合理共享,社会利益和财富合理分配,贫富差距得到合理控制,两极分化得到有效防止,共同富裕得到积极实现,人民群众大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得到永久性巩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得到持久性增强。二、维护与实现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邓小平还有一个与此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重要战略构想,就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公正,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公正和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本文讨论了社会公平的内涵及外延;讨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因和根据: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是由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到关键阶段及其演绎出的社会不公的矛盾和危机所决定的;讨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要求和措施: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构建一套公平的矛盾解决机制、税务机关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的国情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破解就业难题、破解教育公平难题、破解收入差距难题、破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进程,我国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社会公平的具体状况却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必须改革政府行为的理念、功能、范式、财政体制和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王晔 《企业家天地》2008,(1):192-193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求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并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这充分说明了完善和创新我国纠纷解决机制对化解社会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序,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利益均衡。依据分配不公的现实,从公平分配的视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创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的先导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利益平衡的主导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法的向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政策的演化进行分析,并对国内社会整体富裕程度较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位次居前的省区如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进行调研,透视这些地区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政策的做法和经验,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经济利益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否正确处理不同经济利益群体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处理不同经济利益群体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生产力发展,深化制度变革,通过建立经济利益教育机制、引导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不同经济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机制,力争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实惠或经济利益,并且这种经济利益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或增加,以最终实现邓小平所倡导的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和谐社会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即“橄榄形”)。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存在贫富差距程度濒临社会稳定的警戒线,阶层成员缺乏阶层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不一致的隐患。构建公平、效率“双赢”格局;加速社会流动,扩大社会中间层;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分配政治资源是社会阶层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