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6,(87):1-15
“十一五”期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面对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将呈现出如下一些主要发展趋势: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继续扩大,跨国公司将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主导作用;国际产业转移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产业转移向产业链高端部分延伸;软件等新兴项目外包业务将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将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鼋诲  黄艳芳 《中国经贸》2013,(14):90-90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要素成为市场需求,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重庆市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及优势产业走出重庆的发展进程中,促进了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一系列妨碍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问题需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  相似文献   

4.
看点提示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首先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的区位、市场、人才、功能、政策等五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引用已经承接成功的企业实例加以证明,说明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该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是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结果。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三大经济圈承接国际转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工资水平、政策因素、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等是影响该地区承接国际转移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对中西部地区如何更好吸收国外投资与承接国际转移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推进广州赶超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珺 《南方经济》2003,(1):36-38
本文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推进广州赶超战略问题进行了分析,广州市一方面要纵向分工关系中尽量走向横向合作;另一方面要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推进赶超战略。  相似文献   

8.
近日,多年在地方从事经济工作的展宝卫同志撰写了《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概论》一书。该书以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针对目前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动因,以如何培育和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吸引利用外部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力为目的,重点从基本内涵、形成机理、评价体系、基本内容、途径策略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问题。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也将发生变化。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如何主动地有选择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跳跃性;第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不断加强,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日益活跃的背景下,新疆正承接着国内外的转移产业。本文通过分析新疆承接转移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承接转移产业对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使得新疆更好地承接转移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日益高度化,产业转移和承接难度也在加大.新形势下的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其特有属性可能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级差乃至产业级差被固定化.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趋利避害,主动地有选择地承接适宜于我国发展的产业移入,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消化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掌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主动地有选择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辽宁经济发展,提高辽宁的承接能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产业转移与广东承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利方 《南方经济》2003,(12):62-64,48
国际产业分工呈现出新格局,促成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广东如何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在国际产业链条的分解与资源全球化配置中把握机遇,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鄂立彬  梁强 《北方经济》2011,(16):73-74
随着辽宁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一方面成为促进辽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产业安全等方面的负面效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大都集中在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及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鲜有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角度来研究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果的。因此,结合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国际产业转移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移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7,(11):33-33
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近日表示,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通过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是中国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2020,20(2):121-125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湘南湘西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践的研究表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依然存在区域联动发展不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要建设好示范区,需进一步在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优化产业承接布局,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李富 《改革与战略》2012,28(5):170-172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阻挡,我国是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国际产业转移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带来了挑战,实证分析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是复杂的,只有加以引导才能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Eaton&Kortum、Keller等的研究认为一国技术变化往往不是来自本国研发,而是国外技术转移和扩散的结果,其中承接产业转移成为获取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本文将就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以及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外溢效应比较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已有的理论并基于中西部地区的区情,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则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十一五”乃至未来20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将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外部形势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应对战略进行系统调整,才能不断适应国际产业转移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