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综合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不同于以往以提升杠杆率、拉动消费、投资来熨平经济波动的简单方式,这一战略更应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在改善供给质量的同时,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压舱石,也是打通国内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投资是扩大内需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邱煜 《中国金融》2023,(22):50-51
<正>可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化配套改革:一是长短期财税政策搭配,合理推动消费提档升级;二是强化财政监管,保障促消费财税政策红利精准释放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外需疲弱压力逐渐显现,加快内需回暖、激活消费动能正成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促消费列为国家经济复苏首要任务。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工具,未来财税政策应当进一步承担促消费扩内需、为经济蓄能加力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在疫情后续影响、经济下行、国内外形势多变复杂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赤峰市金融机构积极促进消费增长,但面临着居民消费基础差、消费意愿不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够、缺乏激励机制等制约因素,建议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提升居民消费内生动力,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单从经济总量变化研究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逐层分析该国宏观经济内部各个结构变量的变化,对于中国A股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联也应考虑宏观经济总量提升与宏观经济结构转变两个方面影响。研究发现如下。从宏观经济总量来看,A股市场与整体经济在长期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但是在短期特殊时段二者存在一定的背离。从宏观经济结构角度来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表明:(1)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消费越发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消费经济对股市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投资和出口;(2)消费、投资、出口等宏观经济的变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预期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尤其是消费预期和信心对股市影响显著系数最大。因此,在长期趋势上亟须增强消费韧性以提升中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短期内亟须提高消费信心和预期,以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带动股市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市场有供求双方,供求双方均处于竞争的状态中,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也就是供求双方在市场竞争中配置资源。进一步说,供给与需求最终取决于消费(包括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所以,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可诠释为以消费需求为基础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对做好消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从扩内需、惠民生的角度发挥金融对消费的撬动作用,如何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居民消费提质升级需要?近日,中国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上述话题接受了《中国金融家》采访。  相似文献   

8.
王力 《银行家》2022,(5):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水平提升和内外环境变化,正经历转型考验,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甚至难以为继,国民经济向“消费创新驱动”全新增长模式转型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仅要求从体制机制上探索消费创新问题,而且还首次提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消费复苏、基建投资稳健、制造业保持韧性、房地产拖累减小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再次超过30%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国际形势依旧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主要金融市场仍有剧烈波动的可能;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在中高端消费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近年来,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日益增强的发展阶段,零售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等为主要内容的升级态势。为充分展现我国消费升级的结构性变化,日前,中国银联联合京东金融首次发布《2017年消费升级大数据报告》。银联作为市场领先的银行卡  相似文献   

11.
<正>推进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加快研究解决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中国资本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过程监管。"2020年是我国实施新修订《证券法》的开局之年,也必将是推进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这要求我们加快研究解决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与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继续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健康增长,增强最终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导向作用,释放内需潜力,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相似文献   

13.
邓志超 《中国外汇》2022,(11):26-28
<正>我国经济并不存在陷入滞胀的风险,但下行压力加大。在保持经济韧性的同时,需要加大政策相机调控力度、推动投资增长托底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就业-收入-消费”经济循环等稳增长举措。在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冲击下,2022年世界经济滞胀局面将进一步恶化。而与世界经济面临的情况不同,当前我国通胀水平虽有上升,但始终处在可控范围内。我国经济受疫情影响,下行压力加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问题凸显,但我国经济自身的韧性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等因素,将使得经济循环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快速进入平稳恢复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和2019年数据,通过构建家庭经济韧性指标,运用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于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家庭经济韧性,增强家庭面对冲击的抵御、适应和恢复能力,从而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高家庭就业水平并促使家庭持有金融理财产品来实现对家庭经济韧性的增强效应,这一效应对于乡村地区、男性户主家庭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连接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和供给的桥梁,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服务实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扩大消费,实现经济发展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滞后,不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世界经济可能加快下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陷入衰退。当前,虽然国内疫情仍有反复,消费承受较大压力,房地产市场下行明显、三重压力依然存在;但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扩大内需政策大力度的实施,国内经济可能在2023年走出与世界经济迥然不同走势。2022年,中国经济砥砺前行。在全年遭受疫情反复冲击下,呈现出消费需求弱,出口韧性强,投资托底稳的鲜明特点。供给修复好于需求,制造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房地产业持续低迷,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2023年,宏观政策将助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目标基本实现,推动内需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储蓄过剩时代的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增长已从供给约束型转化为需求约束型,私人部门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导致的储蓄过剩成为其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储蓄过剩降低了货币的流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财政赤字和进出口贸易,也使贸易政策和财政政策面临两难选择。为维持总量平衡,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具体而言,运用财政政策改善供给、增加消费;运用货币政策实现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需求VAR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价格变动带动消费,通过利率调整对投资、消费产生影响;提高收入可显著改善消费,增加投资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又挤出消费;国内供给结构的合理调整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外需既定下,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激化了经济结构矛盾。因此,短期看货币、中期看需求、长期靠供给就成为供给与需求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注重供求管理的同时,发挥供给管理的中长期效应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供给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方向决定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20.
摘 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1 45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增强县域经济韧性,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县级经济韧性水平。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中东部县、大型县和金融排斥程度较强县的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作用较大。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还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弱时,对县域经济韧性促进作用较小;而当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跨过第一门槛和第二门槛后,其对县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明显增强。为此,本文提出加大数字金融普及力度、鼓励科技创新、结合县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同时也需加强对数字金融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