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印关系处在矛盾的运动之中,由于政治、文化、地理等因素使双方的经贸合作充满了挑战,但两国间的共识大于分歧,利益大于磨擦,两国加强经贸合作的趋势将不可逆转。中印经贸合作的现状、阻力及合作的潜力分析。我国政府与企业要加强与印度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加快双方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美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研究了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进过程,并从中得到如下启示: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适时转变;顺应国际贸易制度发展需要,增强我国贸易政策的法律化;在致力于多边经济合作的同时,我国应加强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3.
为检验进出口贸易对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效应,收集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42个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口贸易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即进口贸易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存在负的间接效应,说明出口贸易抑制了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这是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地区聚集的结果。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充分利用进出口贸易的外溢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巨额贸易逆差下实行了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从金融角度详细分析了美国依据美元特殊的国际货币地位和外汇储备特征实行对全球的金融剥削;从产业角度探讨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背景下制造产业的国际转移、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美国独特的进口商品结构、油价上涨和美国能源产业政策对“悖论”解释的合理性;从宏观政策角度解析了美国“双赤字”并存的必然原因。本文认为,美元地位的不断下降使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潜在危机,而美国对内外经济失衡的调整,势必对中美贸易、人民币汇率、中国外汇储备及内外经济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巩固江苏外贸强省地位,探讨外贸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利率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外贸税收政策的调整的新形势下,江苏省要保持住外贸强省地位,政府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迅速把握国际市场供求信息,优化出口结构,加强对出口商品价格、数量的动态监测,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增加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以抵消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变动对企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进而达到江苏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关税的不断减让,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伴随关税的持续降低,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终究有限。后自贸区时代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深度一体化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基于一国制度环境及国家间的制度距离会对贸易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以2002~2009年中国-东盟七国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及双边国家间的制度距离对中国-东盟七国间的贸易的确具有显著影响。当前各国间较大的商务制度环境差异意味着后自贸区时代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和政策协调,以及自身市场化改革、转型,通过缩小国家间的制度距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向深度一体化迈进具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当前,四川省开放经济合作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探寻扩大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成效,对于提升全省国际化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东盟新四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以下简称“四国”),无论是其地理区住、资源禀赋还是经济发展阶段性,都对四川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分析四川省深化与东盟四国经贸合作的优势条件、合作现状以及优势重点领域。提出加强政府间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的作用;构建双向务实合作平台;强化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密切旅游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互利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俄劳务合作是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在劳动力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劳务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当前,影响中俄劳务合作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俄罗斯相关政策的限制,"中国威胁论"言论的阻碍,中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中国赴俄劳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等几个方面。中国应健全完善劳务合作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健全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政府管理和引导,提升劳务合作的层次;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出国劳务人员的素质;扩大中俄民间交往,增强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误解。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的支持和调控能力,实现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同时,为保证循环经济顺利发展,政府要充分利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大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0.
Chinese trade policy has experienced ‘great reversal’ in the year of 2008. A series of constraining measures taken previously have been loosened eventually. We investigate this situation using a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Unlike in democratic countries, where interest group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rade policy change, in China, given the political reality, leaders’ will and trade partners’ pressure are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We call this top‐down and outside‐in trade policy. Actually the idea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emphasised by top leaders in October 2006 paved the road for the following trade policy adjustment: i.e. reducing tax rebate, limiting processing trade, compressing the catalogue for foreign investment, etc. However, with the shock of a global financial tsunami, these measures get coastal areas relying on foreign trade heavily into trouble. The economic downturn in Pearl River Delta even astonished the decision‐making body, calling on a quick reversal in foreign trade policy. If interest groups had been allowed to express their demand formally and adequately from the very start, the cycle of ‘taking up first but giving up last’ in policy design would have not taken place. In other words, the bottom‐up and inside‐out trade policy should be more stable. Although flexibility is necessary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frequent and discretionary trade policy change usually produces effects of ‘pro‐government’ not ‘pro‐market’. This is unfavourabl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The constraining trade policy in mid‐2007 to mid‐2008 has been a part of the government’s desire to seek healthier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inside and outside surroundings getting worse,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long‐run objective) has had to conced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short‐run objective).  相似文献   

11.
试析我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新疆应抓住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与中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本文分析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指出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分析了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2.
NAMA liberalisation alone will not be sufficient to make the Doha Round a pro‐development Round. It is important to enlarge the vision to include, for example, services and certain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urther the ‘policy space’ notion often mentioned when discussing trade‐development relations should not be defined as limited to trade policy. It should include the many non‐trade instruments (e.g. subsidies or taxes on goods and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at a government could use for development purposes. Infant industry protection is the oldest, but most risky, use of trade policy as a development policy. As a policy it could be successful only in a very limited number of sectors and it has little chance of providing the broad impetus needed fo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加入WTO后,广东省从就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劳动力正加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就业的行业结构来看,劳动越来越密集化,经济和就业结构不断向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就业机会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与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文章提出,加快广东省就业结构转换的对策,一是加快经济增长,继续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政策;二是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就业容量;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思想史的传统框架中,重商主义被视为一种强调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通过经济政策上回归重商主义,利用一系列的贸易保护和就业保护政策以实现再工业化,从而导致新重商主义在全球经济领域复苏。通过对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回溯与分析,本文发现,作为一门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重商主义虽然在政策上强调行政干预和政府垄断,在商业史观上强调对商品贸易的管制,但其政策效果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却优先于商业经济发展;不但没有把商业经济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反而在较长的时间内抑制了商业贸易的发展,显得重商主义名不符实。重商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成长初期的重要经济理论,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国家经济崛起、财政收入增长的国家发展主义,其价值绝非简单的封闭保护主义。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分工的体系下,所谓的新重商主义更多地表现为以贸易保护为名的贸易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其与重商主义时代扶持民族幼稚产业成长、构筑民族产业体系的政策目标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Using a panel data set containing information on FDI flows from home to host countri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regulatory effectiveness and governance practices upon the direction of outward FDI flows between five ASEAN economies of Indonesia, Malaysia, Philippines, Singapore, and Thai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deterioration in the effectiveness and enforcement of investment regulations (such as price controls and excessive regulation in foreign trade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have an adverse effect upon intra-ASEAN FDI, and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explaining the recent downward trend in ASEAN FDI flows.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to changes in a number of controlling variables for various economic conditions that the extant FDI literature consider. Also, these results have several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policy makers in recommending means to revitalize intra-ASEAN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贸易开放度、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实证,同时利用VAR模型检验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阻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当前政府应该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外贸政策的重心应该放在改变出口产业结构,使之朝着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7.
FDI、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市场发展在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金融发展本身虽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其水平还未达到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在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对FDI经济增长效应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却没有成为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文章还同时分析了国内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贸易开放度以及政府支出等变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自由贸易区目前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手段,中国通过首脑外交、商务部的专业外交、外交部的功能外交等各方面的外交努力,认真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自由贸易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当前背景下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期欧盟对华经贸政策日趋强硬,中欧经贸摩擦不断增多,未来的争端焦点将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资源性产品、产品安全、贸易救济等方面。对此,中国要站在和平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积极打造中欧经贸关系"合作范式",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以合适的方式施以援手,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加强合作,做好投资欧洲的战略和技术性准备,不断拓展与深化中欧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澳大利亚生产率委员会所计算的自然人流动壁垒值,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东道国设置自然人流动壁垒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国内居民收入、就业状况以及居民的受教育状况对政府选择自然人流动壁垒有显著影响,而贸易状况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考虑到一国(地区)行为选择的溢出性,文章首次从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的角度考察了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在基于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的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一国(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的选择会通过文化空间以及制度空间对与其文化和制度相邻的国家(地区)的自然人流动壁垒产生正的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