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兵林 《经贸实践》2004,(12):21-22
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生产要素积累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力在数量上的不断增长,是经济增长实现数量扩张的主要源泉。资源利用的改进或数量或要素生产率的增加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力的更加有效使用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它们构成经济增长实现质量提高的重要源泉。经济增长既是数量扩张的过程,也是质量提高的过程,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郑绪涛 《当代经济》2017,(36):124-125
随着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上升,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逐渐消失,现有理论与经济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人口红利型增长转变为生产要素驱动型的模式,人口红利型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转变模式是保持经济长期关键,也是从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高收入经济的关键,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进步才能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人口增长及生育政策调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本文梳理了国际国内关于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试图将其纳入一个相对统一的分析框架,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理清思路,建立规范的理论架构.文章探讨归纳了人口转变理论及用以说明的人口因素变化总趋势,回顾了经济学家讨论这一问题的思路演变和所涉及经济模型的主要思想;然后根据中间变量的不同,分析了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路径,并介绍了与上述理论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在此,作者归纳得出了文献研究的结论及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占华 《时代经贸》2014,(4):260-260
西方社会的人口转变是在经济发达后人们自觉控制生育的结果,而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在经济发达之前出现的,是诱导性的人口转变,社会干预的作用大于或先于生育观念的转变。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受到多种力量的影响,有三种力量尤为突出:第一,我们称之为强制性力量,即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二,我们称之为诱导性力量,即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诱导和宣传教育;第三,我们称之为自发性力量,即随着社会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综合来说,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计划生育政策三股主要力量推进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方向是人口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依赖生育政策来延续所谓"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3,自引:2,他引:113  
文章用较为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近15年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态势及其3个影响因子,即人口、经济增长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近15年来,中国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年均扩张速度为850km^2。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用地(城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市人口和GDP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GDP增长更能解释城市用地的扩张,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这也将刺激城市对土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不仅影响着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分配,而且对人口生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育观念、生育次数、生育时间、生育健康等方面.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正视人力资源成本等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有利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和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不仅影响着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分配,而且对人口生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育观念、生育次数、生育时间、生育健康等方面。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正视人力资源成本等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有利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和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建伟 《发展研究》2013,(10):89-96
消费品需求及整个经济存在两类增长周期:一类是由居民收入分布的正态特征决定的收入分布增长周期,其波长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品价格,居民收入水平与收入增速越高、收入差距越小、消费品价格越低、价格下降幅度越大,消费品及整个经济的收入分布增长周期的波长越短.一类是价格调整周期、更新需求增长周期、创新需求增长周期和出口增长周期等实际需求增长周期,其波长由供给滞后期、产品使用年限、产品创新频度和出口决定.实际需求增长周期会通过影响消费品价格与居民收入水平改变收入分布增长周期波长,消费结构升级会通过产业结构转变改变经济增长周期的波长.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未来90年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进行了人口-经济动态模拟。在生育水平过低导致劳动力减少过快、人口老龄化过重、劳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将使经济增长大大放缓;而较高的生育水平下,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但是人均GDP增长速度慢于中方案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并且人均GDP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异。完善当前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稳定在1.9-2.0之间,如此人口在本世纪缓慢地减少也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低生育水平下,依靠劳动增加和资本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将不复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将是未来经济增长首要源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一个历时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如何影响收入分配这个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显得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经历了一个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历史性变迁过程。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人类社会早期,受生存选择实行的是绝对平均的分配机制;随着生产力发展,当生产有了剩余后,收入分配转变为考虑人们之间的差别的不平等分配;进一步到现代社会,生产的高度发达越来越突显出需求的作用,因此,能够缩小收入差距的分配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张宇 《经济学》2010,9(3):1211-1238
外资依存度偏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以往的研究多基于主流增长理论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考察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难以得到全面的结论。本文从开放经济视角出发构建空间增长模型,讨论了外资依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外资依存度的提高会因“收入漏出”效应导致东道国经济增长偏离最优路径,但FDI的技术溢出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一不利影响。要准确判断影响的方向,就需要在了解外资依存度增加原因的基础上对两种效应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13.
两部门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古典两部门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最流行的Solow-Swan模型是以总生产函数的形式展开的。该模型假定人们生产的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又可以作为资本货物,或者消费品和资本货物之间的价格比率是不变的。假定经济当事人能够准确地掌握未来,并具有明确的效用函数,那么,一个社会的基本问题就成为该经济当事人如何选择最优的储蓄水平,使无穷未来效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口文化是涵盖婚姻、家庭、生育、节育及生殖健康等内容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人口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净化社会风气、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家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人力资本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停滞、生育水平长期过低、人口净流出规模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等。人力资本问题是东北地区经济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看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影响长期经济增长、长期消费需求、长期发展动力、社会保障体系等。因此,建议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保障和鼓励育龄人群按政策合理生育,充分发挥本地人力资本作用,有效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本,进而形成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志美 《技术经济》2002,21(2):17-19
随着经济的增长,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需求欲望,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而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导致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增加,不断落后于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的增加,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使第一产业的产品的消费额在人们的消费总额中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了第一产业产品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断下降。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服务”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7.
王荃 《新经济》2014,(8):33-34
一国经济的增长源于资本的投入、劳动力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增长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劳动力增长的有效性.人口作为理解经济增长的一个切入口,将在相当长时间里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重大决定“逐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对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予以解读,从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口经济理论及西方学者对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展开分析和论证,阐明人口政策适度调整后,经济增长将获得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容置疑,但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角度分析,这种高速度并不代表高效率.中国全要素生产效率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结构调整的一次性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技术进展的表现并不显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减弱后,投资增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而劳动增长的贡献则较为有限.从长期均衡的动态角度分析.这表现为资本的迅速积累导致我国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率区域.由于技术进展的作用有限.这种增长调整起来几乎是单位弹性的.因此.转变增长的方式、改善经济增长的调整弹性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6,(6):128-142
本文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放松、家庭内部存在代际收入转移和家庭生育时表现出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的背景下,利用统一增长理论研究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供给的长期影响。文章提出并检验了家庭代际收入转移程度受经济因素影响的假设,发现延迟退休年龄通过这一渠道影响了家庭生育时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对劳动力供给增长的影响方向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如果相对于质量,父母对子女数量的重视程度较小,那么延迟退休年龄将降低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长率,提高质量的增长率。反之亦然。这意味着评估延迟退休年龄在长期下是否有助于缓解劳动力供给短缺,不宜只关注于数量或质量一个维度变化,而应综合二者可能存在的异向变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经验,实证探讨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1910—2010年区域人口长期增长。本文利用近代条约口岸的时空分布构建工具变量,并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保持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主要来自工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与历史沉没投资的要素禀赋塑造效应。本文研究证明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路径依赖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