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梳理了普惠金融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概括了当前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从国际实践视角归纳总结了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四种主要模式,并基于不同发展模式下各国的实践经验,提炼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共性特征。通过对比国际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技术驱动创新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统筹推动“政策普惠”“机构普惠”“信贷普惠”“设施普惠”“服务普惠”“产品普惠”“知识普惠”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下一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涛  徐翔  孙硕 《金融研究》2016,430(4):1-16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实现了更快的发展。普惠金融究竟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这种影响是否随着各个经济体的经济社会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基于跨国截面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了普惠金融内生性问题的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仅有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金融中介融资指标对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它普惠金融指标并没有稳健且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考虑到各个经济体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本文发现,在初始人均GDP水平更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长、法治水平更高或中小企业规模更大的经济体中,个人在银行账户或储蓄卡、电子支付或银行账户购物以及借记卡等方面的使用率等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是全世界的期望和金融人的责任。 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再到“普惠金融”,丰富的是内涵,不变的是承诺——旨在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金融服务的承诺。 2014年8月5日至8日,第四届亚洲微型金融论坛(AMF)在上海举行,超过500位亚洲及世界各地的微型金鼬领域人士共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成就,探讨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领域最前沿的话题。这是继2006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会议后,亚洲微型金融论坛时隔八年重返中国。两年一次的论坛,之前已走过中国北京、越南河内、斯里兰卡科伦坡三个地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市民金融健康的影响,并重点探讨金融素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市民金融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新市民的金融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但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市民金融健康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人口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地区整体还是新市民个体,并不是其发展程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其金融健康的促进效应就越大,相反,真正需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来提升金融健康的新市民往往是微弱群体,这也证明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普惠性。对此,建议持续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夯实新市民金融健康提质基础,同时加强金融素质教育,建好新市民金融健康的提升桥梁,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筑牢新市民金融健康风险屏障。  相似文献   

5.
从本源上说,普惠金融的宗旨,是让那些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微型企业获得更均等的金融服务,以帮助他们脱贫。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同,普惠金融实践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全球的发展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马义玲 《西安金融》2014,(12):30-3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概念,2008年以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致力于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知识教育与培训,即“金惠工程”。“金惠工程”的理念与当前众多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广泛开展国民金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发展普惠金融是一致的。文章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需农村金融教育先行的观点,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实施情况及效果,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吴军 《中国金融》2023,(6):68-6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惠金融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提升,增强了国民经济韧性、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新发展阶段,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打造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机制,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2019年岁末,在平安普惠的大力支持下,CAFI在岁末非常及时地举办了以"数字鸿沟与客户赋能"为主题的CPCP上海高级别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消保局马绍刚副局长围绕着"普惠金融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题做了主旨演讲。他强调了在人口老龄化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普惠金融既需要应对挑战,也迎来了"银发经济"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小微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促进就业、扶植创业、活跃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围绕“六稳”“六保”战略任务,我国持续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大普惠金融政策覆盖面,推行有效举措为小微企业融资“铺路搭桥”。近年来,小微企业普惠金融(1)发展迅猛,对帮扶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疫情冲击、地缘政治扰动、输入性通胀等多种不确定因素交织影响的大环境下,处于实体经济末梢神经的小微企业承压加重,目前,如何科学有效加强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信贷风险管理业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常见说法,认为“大银行服务大客户、小银行服务小客户”,而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小微企业和农民为主,似乎普惠金融绝非大银行“菜”。 其实不然。在我国,各大型国有银行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扎根基层的队伍优势,走出了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之路。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地,也广泛存在国有性质的大型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63个国家和地区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性,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改善收入分配,在“共同”和“富裕”两个维度均发挥积极作用,最终提高经济体的共同富裕程度。第二,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对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在“共同”维度上对收入水平较高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更显著,在“富裕”维度上对收入水平较低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更显著。第三,有助于创业是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且这一机制在收入水平较低和人力资本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作用更显著。因此,我国应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以期早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李强 《中国金融》2023,(18):23-24
<正>在普惠金融服务进程中,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坚持“一区域一特色”,因地制宜供给特色信贷,普惠金融实现精准滴灌,业务创新亮点纷呈普惠金融关系千家百业、民生福祉,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是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工程。福建是“晋江经验”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在八闽大地上发展好普惠金融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作为经济体“毛细血管”的微型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决策层的重视。2004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这一问题,而且政策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说,目前国家对发展微型金融的原则和框架政策已经非常充分,问题是如何把它很好地贯彻落实下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微型金融的发展已经踏上了宽阔平坦的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15.
在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型主体”)创立之间的关系,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中国27个省份1845个县的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主体创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创立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论在控制地区—时间交互固定效应、以“FIGI中国项目”试点构建DID模型等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通过提高农民正规信贷可得性直接促进新型主体创立,还可以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间接促进新型主体创立。(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对新型主体创立均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大中型新型主体,小微型新型主体更加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主体创立的影响存在县域异质性,地形起伏度小的县强于地形起伏度大的县。本文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主体创立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稳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主要有基于传统金融机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方等模式。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农村及偏远地区提高了互联基础设施水平、手机设备使用率和金融终端设备安放比例,这些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设备基础。同时在各地政府支持推动下,农村地区电子支付得到较广泛使用,而线上理财、线上贷款和线上保险却面临着农村居民不够了解、不会操作、相关金融意识不足的问题,限制了相关金融服务使用深度。研究提出目前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不足;二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自身排斥”现象;三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安全隐患大。应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举措和具体安排,勾勒出以高质量普惠金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普惠金融的价值内涵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18.
付万军 《中国金融》2023,(21):12-15
<正>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正式进入党的决议,被确立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普惠金融概念,该规划成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王廷科 《中国金融》2023,(22):23-2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保险作为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具有互助共济、扶危济困的特点,与普惠金融的内在属性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我国普惠金融实践中发挥了独到作用。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坚守“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持续创新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不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领域,努力让保险服务惠及更多更广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党中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10周年,为深刻感受东北振兴背后的普惠金融力量,记者来到辽宁省盘锦市、沈阳市、本溪市,走进金融机构与企业,聆听普惠金融的“辽宁故事”、了解普惠金融的“农行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