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变迁根源于人们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双层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之间权力博弈的动态机理。研究表明,利益主体在博弈中掌控权力的大小,决定他们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制度变迁会朝着有利于权力占优势的利益主体所追求的方向变革;制度也将随着博弈中各利益主体拥有权力资源的相对比例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金融制度的变革和演进过程中,政治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体制上的联邦制成为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力量;联邦主义、民主共和主义和大众民主主义等多元化政治理念反映出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诉求,构成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美国联邦政府则成为金融制度变迁的主导者,并与地方政府进行不断的利益博弈;政治人物是金融制度变迁台前幕后的推手。美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和变革不仅是经济和市场行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金融与政治的共生机制。美国金融是天生的政治金融,金融技术早已嵌入国家利益和复杂的政治生态之中。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管理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也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前提的,而改革开放正是典型的管理和制度创新过程.管理和制度能够而且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进程,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而且确实会导致管理和制度的变迁.经济发展无止境,管理和制度创新亦无止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政策也必需要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农村经济政策的发展需要好的管理工作和不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知识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需求在制度转型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只是由于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和由此导致的行业性整体利润下滑,造成政府税收减少(甚至成为政府负担)和社会性失业增加,才迫使政府滞后地、阶段性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带来不同的制度效率及资源配置的可能性边界。起点模式对外部利润的追求,是高新区制度变迁的动力,通过考量制度变迁成本和收益,制度变迁主体可自由选择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模式。而制度演进中路径依赖的存在,限制了制度变迁主体的选择范围和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系统探讨高新区制度演进的机理、动力及边际点,分析其路径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朝付  任荣明 《生产力研究》2005,(11):33-34,126
制度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尤为强调制度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一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制度不断变迁的过程。本文拟对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认识论问题谈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路径依赖”理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径依赖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令人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我们给出的制度网络结构中,节点制度和连接制度是依据一定的逻辑架构密切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网络结构。因此,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可以纳入网络结构中来,不仅考察制度演进中的依赖因素,还应考察网络结构中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制度因素对变迁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多重路径依赖的特征。本文基于制度网络结构框架剖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多重路径依赖、路径偏离、路径创造三个阶段,进而指出制度变迁具有摆脱单一路径依赖实现路径创造的可能性,并肯定变迁主体对制度变迁的能动作用。其意义在于,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的主体能动性,努力引导制度变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制度演进理论将制度变迁行为归结为制度主体对环境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在完全信息和缺乏外在约束条件下,制度将会按照某种方式向最优的均衡路径逼近。但是,信息的不完全性、经济实体的制度兼容性以及转轨经济面临的产权、效率约束都会改变制度演进的路径和结果。根据Barro(1991)和Skott(1999)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制度的动态演进方程,文章对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制度演进长期均衡路径进行了考察,勾勒出一幅全新的制度演进图景。同时,运用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文章考察了模型对中国经济制度演进路径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与基本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主要受初始条件、经济体制、发展战略及利益集团的要求等因素的制约,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因为金融抑制的存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种非农村经济主体需求导向性的机制演进,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强制性供给;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路径相背离;农村规范的外生金融与不规范的内生金融的冲突贯穿于整个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全过程。考察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过程,得出: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滞后于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农村金融制度结构与农村经济制度结构不对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制度变迁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营经济支持的主力,民间金融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变迁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而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中间作用不容忽视。这其中折射出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复博弈,并最终表现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推动民间金融通过法治化进程向民主化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从产权理论到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及其结构决定了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激励机制,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和经济组织演进的轨迹(诺思,1990),两者共同决定了整个经济绩效的水平。制度变迁是不同制度之间替代和转换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新制度经济学中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始于产权学派的努力,后来逐渐接纳了关于利益集团、寻租与国家的认识,进而形成了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随着路径依赖、认知科学和博弈论的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变革过程中,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是政府推动会计准则变迁的直接原因,以下主要分析我国政府在会计准则变迁过程中作用。一方面,财政压力迫使政府推动制度变迁:另一方面,财税增加使政府尝到甜头.利益的驱动将诱致政府不断地变迁。  相似文献   

13.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这种现状固然与东西部自然地理环境和位置的差异、原有经济基础的不同、国家预算内投资的地区倾斜差异和给予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地区大量优惠政策等因素有关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东西部地区在制度演进上的差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在本质上是制度结构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 ;有效的制度供给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是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立政府在选择经济制度时追求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双重目标,利益集团为了增加在社会总产出中的份额凭借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影响政府的选择。通过分析由政府和两个利益集团构成的博弈模型可以证明:经济制度的变革是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变革成本复杂组合的结果,因而无法保证每一次制度变迁的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多期制度变迁过程可以证明:短期内有效率的制度变革在长期来看也可能是无效率的。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率,需要根据财富分配状况及时调整经济制度,这就要求减少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的相关性,增加不同备选制度之间的连续性。文章还概略模拟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制度变迁过程并进行了外推预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制度变迁与中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制度的变迁是沿着"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这一路径演进。同样,中国分业经营的形成也是一次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背景下的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中国加入WTO之后,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的效率假说隐含地将经济体简约为一个绝对理性的最大化行为者,这种做法存在缺陷。就长期而言,制度变迁的本质是内生的,但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制度演进过程既体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又不乏偶然性和机遇。经济因素或政治因素都可能导致内卷化,即长期陷入某种低效率或无效的制度安排。有效制度的演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而实现:它往往得益于一些偶然事件的影响或冲击,但也可能因经济行为者如利益集团的推动而出现。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是一场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制度转变包括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的改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正式制度约束在制度形成和制度变迁中固然起主导作用,但道德文化、社会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约束在制度演进中的巨大影响亦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制度变迁角度阐述农户对道德与经济利益取舍时关于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内在机理和互动关系,本文强调要大力发展和引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农户间互相监督作用;其次,要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和诚信道德教育;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最后,需要加强对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的监管力度,以减少因中间流通环节的不道德行为而产生的农产品质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实质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性性;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孙景宇 《经济评论》2004,130(6):62-64,68
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 ,转型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多样化的制度安排 ,促使对转型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用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代替所有制分析。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虽然有助于解释多样化的制度安排 ,但由于它是从交易关系出发强调个体与法权 ,这不符合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规律 ,与此相反 ,所有制分析更加注重交易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 ,注重社会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运动 ,因而对转型经济研究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过程是个体博弈的结果吗?在引进政治过程之后,制度变迁的效率假说是否依然成立?该文试图通过对一个网络游戏石器时代的观察和研究来回答这两个问题.石器时代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游戏,它通过模拟原始人类的生产和交换活动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玩家,我们的观察表明,玩家通过建立各种组织来内化无政府条件下的搭便车、欺诈以及恃强凌弱等问题,因此制度的演进和组织的建立和演进分不开;同时,制度演进的方向和效率的改进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