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燃料油市场2009年回顾及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危机以及国家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力度等大背景下,2009年我国燃料油表现消费量同比减少17%,为3395万吨,并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受燃料油消费税提高和炼厂转产沥青等因素的影响,燃料油产量为1857万吨,同比大幅减少19%.在地方炼厂大量进货和保税船供油走高拉动下,全年进口燃料油2400万吨,同比增长11%,进口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突破70%,创历史新高;保税船供油需求坚挺和复出口贸易活跃带动燃料油出口显著增长,全年出口燃料油862万吨,同比增长19%.2009年国际原油上涨带动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大幅上升,下半年国内燃料油价格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受高额消费税等因素影响,预计2010年国内燃料油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终端消费行业仅有船用燃料油需求保持增长,地方炼厂再加工、高耗能行业和电力行业用油都将出现萎缩.预计2010年我国燃料油需求量为3170万~3270万吨,较2009年减少4%~7%.  相似文献   

2.
中国燃料油市场2008年回顾及2009年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国内燃料油产量为2229万吨,同比减少8.4%;净进口量为1435万吨,同比下降低29.4%;表观消费量为3664万吨,同比减少804万吨.2008年国内外燃料油市场价格前高后低,波动剧烈.新加坡180cSt高硫燃料油市场平均价格为511美元/吨,同比上涨35.5%:国内燃料油市场价格整体高于上年水平.预计2009年国内燃料油产量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进口量继续回落,供应量比2008年进一步减少.除船用燃料油需求量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外,发电、再加工以及炼钢、建筑等高能耗制造业的燃料油需求均将明显下降.预计2009年国内燃料油需求量为3250万~3350万吨,较2008年减少300万~400万吨.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9%以上.2006年中国石蜡产量为150.22万吨,比2005年减少了5.92万吨.同期石蜡表观消费量比2005年增加了13.52%.但是,受棕榈蜡产量增加、价格走低对石蜡需求产生的影响,国内市场低熔点石蜡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中国石蜡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原油价格波动、出口量变化以及季节的影响.2006年全国各炼厂58#半精炼石蜡出厂均价为6867元/吨,比2005年均价高850元/吨左右.预计2007年国际市场对石蜡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同时因石蜡级的原料供给越来越少,国内石蜡的增产能力有限.在2005年因石蜡价格过高而停工的下游加工企业中,很多企业将在2007年重新开始生产,石蜡的国内需求将高于2006年,因此,预计2007年国内的石蜡价格将在盘整中上升.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空煤油市场2006年回顾及2007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的煤油产量为960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151万吨,同比上涨9.7%;累计出口煤油371.1万吨,同比增长38.1%.其中航空煤油出口量同比增加38.5%,至364.7万吨;煤油进口量达到562.2万吨,同比增加70.9%,其中航煤进口量增加72.8%,至542.8万吨.2006年中国航煤进出口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主要以保税仓库货物方式进口,但所占比重下降;2)上海、北京、广东三地的航煤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6%以上;3)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日本占航煤进口份额的90%;4)航煤进口企业前三甲的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近70%;5)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航煤出口转为以保税仓库货物和来进料加工出口为主;6)出口集中于航空业发达的省市或有来进料加工资格的炼厂所在地;7)对中国香港、美国和中国澳门的出口占航煤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8)五大公司的航煤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预计中国2007年和2010年的煤油表观消费量将分别增至1200万吨以上和15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国沥青市场供需两旺.在国家大力投资交通建设的带动下,沥青表观消费量达到1687万吨,同比增幅超过40%;沥青产量达到136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0.6%;进口沥青333万吨,同比小幅上涨3%,但所占市场份额降低7%,至20%.在未来沥青需求旺盛的预期影响下,各地迎来新一轮沥青库建设热潮.2009年,在原油价格回升和沥青需求快速增加的带动下,国内沥青价格稳步上涨,12月份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国产重交沥青12月份均价较1月份上涨43.7%.2010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沥青需求总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700万~1800万吨;沥青销售价格在冬储采购逐渐进入尾声和需求旺季尚未来临的情况下,2010年一季度可能会出现回落;随着需求旺季的到来,从二季度开始将重新步入上行通道.  相似文献   

6.
韦健  熊国跃  刘锐铭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162-167,216
2012年,在地方炼厂燃料油再加工需求旺盛和水路交通运输稳步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燃料油消费在多年下滑后实现企稳回升,表观消费量为3446万吨,同比增长6%;包含保税油在内的中国市场燃料油总消费量达到4466万吨,同比增长4%;消费结构继续向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行业集中。新增炼能集中建成投产,推动燃料油产量大幅增加,全年燃料油产量为1929万吨,同比增长7%。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两项消费税新规,将深刻影响燃料油市场。预计2013年石油化工行业燃料油需求将受到各类原油资源的挤压,拖累整体燃料油需求,全年燃料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130万吨,同比下降9%;燃料油产量保持增长,而进口量下滑。  相似文献   

7.
2009年,在全球润滑油市场消费量大幅回落的背景下,中国的润滑油需求受惠于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表观消费量超过600万吨,同比增长6%~8%,成为全球润滑油市场的亮点。国内基础油资源供不应求,进口资源大幅增加,2009年润滑油基础油的进口量达到188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30%。同时,外资润滑油公司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中国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继续向好,预计汽车产业等主要用油行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带动润滑油消费继续增加;外资公司将加快在中国的布局,加强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在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国内润滑油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基础油进口量将仍然维持在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国沥青市场回顾与2009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沥青总产量约为848万吨,同比减少88万吨,降幅为9.4%;净进口量为320万吨,同比降低10%;表观消费量为1168万吨,同比减少124万吨,降幅为9.6%.2008年国内沥青价格和进口沥青价格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下半年价格急剧下滑.2009年,在国家为拉动内需大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好政策推动下,我国的公路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预计2009年国内沥青市场需求量同比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需求总量约为1428万~1596万吨.沥青的销售价格在经过第一季度的低位盘整期后,有望在二、三季度回升到一定高度,四季度可能有所回落或维持在相对合理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中国国内石油焦总产量为1567万吨,同比增长11.1%;净出口量为87.7万吨,同比增长4.4%;表观消费量为1479万吨,同比增长11.5%。2008年上半年,国内石油焦价格随着下游强劲的需求迅速上涨;7月份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铝厂减产、钢铁市场萎靡不振、碳素产品出口受阻、金属硅厂家减产甚至停产,导致国内石油焦需求大幅缩水,价格也随之暴跌。预计2009年国内石油焦市场需求量将与2008年基本持平,需求总量约为1450万~1550万吨;市场价格在经过一季度的低位盘整之后将会有所回升,全年低硫焦均价每吨为1300~1500元、中硫焦每吨1100~1300元、高硫焦每吨900~1100元。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2006年回顾及2007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主要产品产量稳定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多数产品价格较上年有所上升;进出口贸易活跃,外贸总额再创历史新高,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其中炼油业比上年增亏137.3%.石油和化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能耗降低4%、污染减排2%的目标落空,化肥生产能力过剩,烧碱生产能力扩张过快,生物柴油投资建设存在不理性趋势等.预计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将保持10%~15%的增长速度,油气开采业景气度下降,原油加工业效益将有所改善,化学工业效益将继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受国际油价影响,国际液化石油气平均价格高于上一年,冷冻贷华南到岸价格上涨了14.23%,但上涨幅度较上年明显缓和。全年中国液化石油气总产量为1745万吨,同比增长5%;表观消费量为2267万吨,同比增长2%;进口量主要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同比下降12%,为535.51万吨;出口量达到13.90万吨,涨幅高达725%。随着炼厂陆续扩能和投产,未来中国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依赖度将下降。预计2007年国际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上涨将更加缓和,国内平均价格水平将低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中国石油进口量在2006年大幅上升.2006年,原油和成品油及其他石油产品净进口量显著增加,抵消了液化石油气(LPG)净进口量的减少,使石油净进口量增长17%,达到1.693亿吨.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新增炼油能力的投产使中国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五年上升,2006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38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6.7%.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油厂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50%.高硫重质原油进口量增加到48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继续保持在1/3.原油进口进一步多元化,2006年从中东进口原油的份额降低到45.2%,这是自1997年以来对中东原油依赖度最低的一年.中东和非洲原油占进口总量的3/4以上.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继续下降,降至555.64万吨.2007年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战略石油储备进油的需要将增加对进口原油的需求,裂化和脱硫能力的扩大将进一步改善高硫重质原油的加工能力.装置和油品结构调整正在改变炼厂供应格局,增产石脑油将减少汽油的出口量,增建加氢装置将缓解柴油供应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油气勘探成果显著,储产量稳中有升.全年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一大批炼油和石化项目投产或启动,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全年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同比增长4.5%,生产乙烯941.2万吨,同比增长22.2%.国家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不断扩大,其他企业在海外石油领域的开拓也取得了突破.2006年,中国原油、天然气和成品油管道建设继续顺利推进,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第一个液化天然气(LNG)试点项目--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福建和上海LNG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2006年国有石油公司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重组整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可再生能源业务领域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单卫国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44-57,172
过去10年,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动荡,油价大起大落。全球经济经历了时间长于以往的扩张期,新兴国家的石油需求迅猛增长,亚太地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石油资源。油价上涨在表现出明显的"需求驱动"特征的同时,其影响因素也呈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上游投资不足,供需基本面出现严重的紧平衡。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以及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全球经济将迎来又一轮的景气周期。展望未来,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量有望在近年超过发达国家,全球需求和贸易重心东移的势头更加明显;石油供应日益集中在少数国家,其潜在的政治风险将带来供应增长的不确定性。石油的概念将发生演变,并扩展至天然气凝析液、生物燃料、天然气合成油和煤制油等,导致整体石油品质变轻以及中间馏分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总体水平将继续走高,但由于金融监管加强,油价的大幅异常波动可能会受到抑制。未来油价底限取决于石油边际成本,上限取决于替代能源成本;油价本身的变动最终取决于剩余产能以及供需面。  相似文献   

16.
过去10年,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动荡,油价大起大落。全球经济经历了时间长于以往的扩张期,新兴国家的石油需求迅猛增长,亚太地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石油资源。油价上涨在表现出明显的"需求驱动"特征的同时,其影响因素也呈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上游投资不足,供需基本面出现严重的紧平衡。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以及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全球经济将迎来又一轮的景气周期。展望未来,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量有望在近年超过发达国家,全球需求和贸易重心东移的势头更加明显;石油供应日益集中在少数国家,其潜在的政治风险将带来供应增长的不确定性。石油的概念将发生演变,并扩展至天然气凝析液、生物燃料、天然气合成油和煤制油等,导致整体石油品质变轻以及中间馏分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总体水平将继续走高,但由于金融监管加强,油价的大幅异常波动可能会受到抑制。未来油价底限取决于石油边际成本,上限取决于替代能源成本;油价本身的变动最终取决于剩余产能以及供需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国成品油消费特点及2007年需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成品油消费在经历了2004年的高速增长后,2005年增速明显放缓,而2006年各季度成品油消费增速普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年成品油消费量为17498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1054万吨,同比增长6.4%.近年来,我国交通用油在成品油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明显提高;高标号汽油消费增长明显,乙醇汽油消费增长加快;交通运输用柴油占柴油总消费量的比例稳步上升;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航煤需求的增长.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及结构变化是推动我国成品油消费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成品油需求的拉动因素和抑制因素,预计2007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将延续2006年的增长趋势,但增幅略有回落,汽油消费量为5340万吨左右,增幅为5.9%~8.0%;柴油消费量为12030万吨左右,增幅为5.0%~7.1%;煤油的需求量预计达到1200万吨左右,增幅为2.7%~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