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9,(11):148-153
他不光是企业界的“知道分子”,更是一个“悟道分子”。他有着典型的中国商人的阅读习惯,但没让自己的命运迷失于历史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2005,(7):89-89
“性格决定命运”这几句话一样适用于一个公司。当微软发现自己在很多领域的地垃岌岌可危的时候,他就改变了自己一向不可一世的个性,而它重新审视新领域的战略,也让一些部门从中受惠,这些部门的领导也就成了“选秀榜单”中的明星。  相似文献   

3.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孔子认为,人生的哲学,不在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而在于实践“仁”的道德,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仁人君子”。他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要求:“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论也。”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相似文献   

4.
修脚师傅进澡堂 早在清朝,1905年,原坐落在珠市口大街路北的清华池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澡堂子,那会儿也不叫清华池,叫“小仓浪澡堂”。上世纪20年代,澡堂子扩大之后,才改叫“清真清华池”。十年后,清华池整修扩建成两层楼房,成为当时设施先进、  相似文献   

5.
在喧嚣的中国商业世界,李彦宏以清新、克制的形象著称,随时准备一个理科生的严密逻辑来对待各种提问与质疑。熟悉他的朋友,会为他坚定的意志和方向感所震惊,“他会把5年前说的话很当真,并尽力去实现它,而少为外界诱惑所动”;而一些记者烦恼于他的缺乏故事,他的成长看起来太一帆风顺,他也从不用戏剧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人生的起伏……  相似文献   

6.
盛旭 《中国就业》2012,(2):26-27
“扬州三把刀”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代相承。它因适应民众生存需求而产生,融入民风习俗而衍化,依伴社会进步而升华,追随科技发展而创新。千百年来,“三把刀”各自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变化,最终形成融为一体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如今,以“厨刀”成就的淮扬菜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修脚刀”擦亮的“扬州沐浴”招牌高挂各大都市的浴城,以“理发刀”为标志的美容美发业得到众人的青睐。近年来,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强化培训、跟踪服务等措施,以厨刀、修脚刀和理发刀为代表的“扬州三把刀”已叫响全国、全世界,成为扬州悠久历史的又一重要载体和象征,成为全省一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相似文献   

7.
跟风,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跟风,是一种盲目的行为。跟风,是一种影响工作质量的坏作风C可现在,一些企业、部门、地区、单位的工作无自己的主见,无自己的特色,而热衷于跟风。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不动脑筋,不根据自己单位、部门、企业、地区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跟风。而且跟风的“形式”、“办法”好象也“光明正大”、“明正言顺”、“鲜明生动”、“堂而皇之”。如,上级哪位领导提倡一个什么问题,他就跟着抓什么问题。上级领导提倡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只代表一个方面,代替不了全盘工作。这种跟风,如同用一个指头弹琴,效果能好吗?…  相似文献   

8.
要把书读破     
闻实 《成功之路》2011,(11):46-4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之经典诗句,是他深味创作甘苦后的经验之谈,后人把它悬为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读书学习。杜甫(712-770)出身于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家庭,是一个“未坠素业”,即恪守儒教的祖训,又以“奉儒守官”作为仕进的传统准则的家庭,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他甚是推崇他祖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绩和...  相似文献   

9.
李祚 《人力资源》2006,(4S):19-19
在中国古代,没有“人才测评”一词,但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知人,用人的意义。孔子提出了最早的人才评价原则。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是说,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要观察他的行为,要“视其所从,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10.
李华振 《企业研究》2000,(11):13-15
一位精通点石成金法术的仙人想救济一个贫穷的孩子,就给他点出了许多金子,不料穷孩子摇头拒绝,他对仙人说:“我只想您教给我点石成金的技巧。”同样道理,当我们惊叹于那些策划高手“点出”的“金子创意”时,也应当问一句:“教给我策划的思维技巧吧。”只有掌握了策划高手所运用的思维技巧,才算真正学到了策划“秘笈”,才可能自己也成长为策划高手。笔者作为一个职业策划人,虽不敢以高手自居,但也不揣浅薄,披露一些策划思维技巧,以期抛砖引玉。同时,请那些真正的策划高手、大师、前辈们,多加指点,并多加包涵李华振这个无名小…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04,(2):101-101
1.不能把细节组合起来,一个能干的领导人需要具备组合和控制细节的能力,任何一个名副其实的领导人都不会因为“太忙”而无法做他应该做的任何事情。如果一个人当上了领导或领导的助手,要是认为自己“太忙”,无法改变计划,不能应付突发紧急情况,说明自身的能力有限,一个成功的领导应该能够控制所有与其地位有关的细节,当然这意味着他善于委派得力的助手来分散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2.
著名收藏大家马未都,在收藏界素有口碑,他总是能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古董,买到别人买不到的宝贝。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懂得“让利”。他在遇到自己中意的古物的时候,也会砍价,但不会大砍,更不会砍到让卖者无钱可赚的程度。恰恰相反,他会根据自己专业的判断,在得出一个合理价格的基础上,再主动加一些,让对方多赚一点...  相似文献   

13.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认为,党的“十五大”关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提法非常正确,他就此谈了一些自己的具体看法。他认为:目前国有经济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致使政企职能不分和经营机制僵化;另一方面则因为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分散,就象是“十个指头按了几百只跳蚤”。过去我们侧重于对第一方面问题的探讨,把力量投放于搞活一个个国有企业,结果只能是困难重重,进展缓慢。而现在则应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投放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  相似文献   

14.
《东方企业家》2011,(8):12-12
王功权 与王琴私奔之后,王功权在不到2个月后选择回家。 评 王功权是一个真诚的人。在一些世俗的判断之下,他是背叛家庭的“罪人”。当他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台盘托出,人们看到了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不比我们更好,但也没有更差。  相似文献   

15.
这是新文学史上两位热闹的人。新文学肇始,最需要反响——特别是来自“反”方面的“响儿”,苦于一时不见,两位就商量着制造一个。于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历数新文学的坏处;刘半农则—一予以驳斥。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双簧信”。真刘半农骂倒假“王敬轩”,新文学得以提倡。这件事情现在看来,有些行为艺术的意思。钱玄同能假扮“王敬轩”,是因为他旧学根底很深,他与陈独秀、胡适同为“五四”三杰,但他很少写文章,只发表一些通信,对陈、胡表示赞同。以他名教授的名效应,已经有足够的分量了。他还提出一些激进主张,如废汉字等,…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04,(98):i011-i013
锦绣柔情,翡翠艳笑,未容桃李争妍。南方香江集团在广州两个高尚别墅盘,一个锦绣香江,一个翡翠绿洲,以“居住与世界同步”的“国际化生态社区”的开发理念和建设标准,经过短短3年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代表中国房地产开发最高水平的“国家名片”。而杨晓军在2001年加入锦绣香江,也同锦绣香江一起扎根在华南板块。今天,作为一名成功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杨晓军回想过去,也许若干年前的他不会想象到,今天自己会以房地产业著名经理人的身份填充自己的人生蓝图。初见杨晓军的人首先感觉到的是他的懦雅。然而每次同他谈话,留给每个人的印象是激情与沉稳的均衡。理想的激情与力量,沉缓而顿错的声音,温文尔雅的微笑,以及那些属于他自己的梦想和重重经历,连同他隐藏于谦和外表下的智慧,共同和谐地展现出他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曾获诺贝尔奖的固体物理学家巴丁在解决低温超导时遇到了难题,结果是一位不懂低温的“外行”利用自己精通量子场理论的优势帮他解决了超导的机制。而一位“外行”则将“电子对”概念巧妙引入,使巴丁建立起了B·C·S理论。无独有偶,一些新产品的发明也往往是一些“外行”妙手天成。 “外行”何以能够出奇制胜?首先,“外行”对这一行的规矩不清楚,没有形成“内行思维模式”,思路开阔,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具备一定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其次,“外行”对自己的那个行当十分精通,他会利用自己那个行…  相似文献   

18.
季天琴  杨雄 《乡镇论坛》2011,(36):11-11
电话里,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向记者透露,他们计划于11月之内召开周边村村民的万人大会.揭露某村的一个“黑恶势力”,届时欢迎各媒体报名参加。这个消息。让65岁的戴进兴更加坐立不安。他认为.这个“黑恶势力”,显然包括了自己。  相似文献   

19.
郭伟 《新前程》2007,(9):84-85
“我的衣服基本都在超市里面购买。”朱敏习惯性晃着腿笑着说。“我看不得浪费。”不光是他自己。连太太、儿子都和他一个“毛病”。别为假象迷惑,面前这个回国后想买5万元车的人,实际上把自己在美国的大部分财富带回了中国,在专业方面他甚至有些铺张,只要打动他,从他手上拿到上千万美元不在话下。甚至,朱敏一直不愿把自己称为VC,而是天使。  相似文献   

20.
销售智慧     
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在他1984年发表的小说《神经漫游者》里写到一种可以和远方的人共享自己看法的装置。今天,互联网的联结作用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方便地获取他人的知识和想法。网络从一个超大图书馆演变成“地球大小的大脑”,这个大脑里的一些“细胞”甚至可以靠“共享行为”赚钱谋生。超链接的亚洲已经发起了这个从东半球开始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