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与公司R&D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R&D数据,对公司控股股东类型、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度与公司R&D投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R&D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对上市公司R&D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类型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股权制衡对公司R&D投资强度的影响因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和股权集中度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4-2009年连续披露R&D费用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和盈利能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R&D投入对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三期的盈利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力,R&D投入对盈利增长的贡献随着滞后期的扩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是我国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关键问题,分析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对自主创新缋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于提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R&D投入与专利数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年的R&D经费投入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且不具有时滞性,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缋效正相关,但不及R&D经费投入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4.
以2009-2011年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信息技术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税收优惠、政府补助、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等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税收优惠对企业R&D投入有明显的激励作用,而政府补助则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企业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R&D投入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自"融资啄序"理论提出以来,众多学者针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既有支持这一理论的文献,也有"股权融资偏好"观点的证据。而从国外已有理论方面来看,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由于其自身特点,会更倾向于权益融资。那么中国的情形是否如此呢,本文以沪深两市的物联网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融资方式趋向及其影响因素。基于Order Probit模型的结果,本文发现:中国物联网概念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仍然总体上符合"融资啄序"理论,权益融资方面的成本因素可能阻碍了企业发行新股融资;此外,风险投资的存在对于企业融资方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研究得出企业规模(正相关)、盈利能力(负相关)、偿债能力(负相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相关)对我国上市公司赍本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对目标公司竞争力的影响要素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00~2005年发生在我国沪深两大证券市场上被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并购相关性、股权集中度、主并公司地区差异、并购方式等四大并购因素对目标企业竞争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1999---2007年间的210家旅游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旅游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和资产结构对公司成长性有显著负影响,杠杆程度对公司成长性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对公司成长性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行业和地区因素也对公司成长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2009-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的研发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各行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2)企业的研发活动与企业进行研发的当年及随后两年的绩效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借助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研发支出资本化视角,本文研究商誉减值企业的印象管理手段及效果。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企业增加研发资本化及操纵动力随商誉减值程度升高而降低。机制研究表明,研发资本化传递盈利与融资能力增强和溢出效应的积极信号,这一功能有助于提升商誉减值企业的正面印象,利好信号失效、内部控制和声誉损失厌恶为商誉减值企业降低研发资本化提供解释。异质性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偏差和业绩承诺制度削弱了企业增加研发资本化及操纵意愿,媒体正面报道则起相反作用。文章揭示了商誉减值企业印象管理与会计行为的内在逻辑,拓展了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理论探索与经验证据,为健全企业合并的财务信息治理机制、完善研发支出会计准则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17,(16)
文章以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12~2015年的R&D投入数据作为自变量,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财务绩效得分作为因变量,通过对两者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R&D投入对无锡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当年的R&D投入与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关系。但是R&D投入具有滞后性,滞后j年(j=1,2,3)的R&D投入对财务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该影响程度在2012~2015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滞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即倒U形变化趋势,滞后第2年的R&D投入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显著性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2005、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资产规模、子公司个数、事务所的规模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审计费用显著相关,而存货与应收账款之和与总资产之比、被审计单位在经济区域发达与否、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被审计单位被出具的意见类型对审计费用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港保税区2022年通过高新认定的22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整体视角、级别视角、领域视角等多维度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采用托宾(Tobit)模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保税区高新技术企业中有15.49%达到最佳有效,73.01%的企业达到一般及以上能力水平,创新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创新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限制;科技领军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最高、普通型次之、瞪羚型最低;不同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差异明显;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促进了创新效率提升,税收负担抑制创新效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天津港保税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的差异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1998-2006年的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从低技能劳动力、技术水平、外国直接投资、政府政策和人民币汇率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大规模出口的原因,并分析了各个因素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数据的分别回归,比较了两个区域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16.
工业企业是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对甘肃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以沪深两市A股工业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将分属不同行业的甘肃上市工业企业基于行业技术前沿面进行技术创新效率测度。采用VRS-DEA模型,对1 113个样本企业2015—2017年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了创新效率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上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非"普遍低下",过半企业能够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大禹节水等企业能够实现技术有效,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为理想,规模效率问题是制约甘肃上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力量,因此增加运营规模,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是大部分甘肃上市工业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工作抓手。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效果和影响因素经验分析——基于两《办法》出台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两《办法》出台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据,旨在揭示两《办法》出台后的股权激励对提升公司业绩是否有效,哪些因素会影响激励效果以及如何影响。经研究发现:在两《办法》规范下,第一,股权激励对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有明显积极作用;第二,企业性质、成长性都是决定股权激励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比民营企业的效果更好;第四,成长性好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利于纠正经理人短期行为。以上对政府监管层和投资者的下一步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很多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产抵押担保品而难以荻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供应链融资打破了传统融资的模式,创新性的采用预付账款、动产质押、应收账款等融资模式.为企业融资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以企业为视角,以山东省的155家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银企关系、企业业绩.企业风险抵御能力、企业资产流动性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些因素与企业供应链融资显著正相关.而行业特征与供应链融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此结果的基础上对企业供应链融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合肥市1999—2008年影响房地产业发展各种因素的经验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合肥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肥房地产业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状况等3个方面主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合肥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竞争、终极控制人及公司业绩关系的比较研究——来自工业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2006年6月30日完成股改的596家工业类上市公司股改前后各两期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股改前后产品市场竞争、企业最终所有权性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改之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股改前还是之后,产品市场竞争始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国家控制的实业公司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产品市场竞争与最终控制人性质的交互作用来看,在股改之前,产品市场竞争与国家控制的投资管理公司控制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股改之后,产品市场竞争与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控制具有显著的互补作用,与国家控制的实业公司最终控制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