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中外学术界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中共中央的提法也经历了多次演变,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样的提法更加科学,因为初次分配应该体现公平。目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应是特指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些针对分配领域的新论述,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对分配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公平、效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端正在就业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主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基本精神是既要讲效率,也要讲公平,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兼顾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公平就是社会公平,它主要是指社会财富占有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效率就是劳动效率,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社会公平即社会财富占有的平等和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深入分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趋势逐渐扩大的几个阶段以及对公平效率关系认识的发展阶段以及他们之间的影响关系基础上,最后得出正确认识公平效率与收入分配关系并指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这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目标是相适应的。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在现阶段,我们重点是要确立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及其关系的判断标准,以及在分配中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判断标准我们把分配领域划分为宏观分配和微观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几个不同的层次。同时,采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它们的次序问题。微观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判断标准是:第一,以合约作为判断标准。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形式的分配的规范化都以合约…  相似文献   

6.
公平与效率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的两个社会经济问题。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发挥的重大问题。一、西方经济学家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分析公平与效率是一对古老的命题,西方经济学界对此大体有三种观点:公平优先、效率优先、公平与效率兼顾。主张公平优先论的有美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罗尔斯、新剑桥学派和福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勒纳和米尔斯等人。他们认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导致机会和权利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7.
石齐平 《中外管理》2007,(12):20-20
中共十七大报告针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无势中凸现的贫富差距恶化问题,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去理解和探究这一新论断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波 《西部财会》2009,(11):71-73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工具是对效率分配的一种矫正,以期达到当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下所定义的公平,公平和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因此,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均衡是社会保障模式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三次分配与财会审理论研究有着紧密关系。第一次分配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公平对待利益相关者;第二次分配在注重公平的前提下,要注重财政收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第三次分配在自愿的前提下,考虑财富转移要有利于受益者效率的提升,改善其造血功能,推动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文章提出了上市公司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六条路径,具有创新性、启发性和建设性。三次分配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研究话题,有望成为未来财会审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受制于初次分配的市场竞争条件。在不同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实现的一致性不同。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初次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可以同步实现;而在不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必须有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保证两者才能同步实现。中国的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现实运行状态是,一方面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不彻底;另一方面缺乏公平合理的初次分配制度。为此,必须解决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失衡问题。改革的路径是建立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的初次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徐凤杰 《活力》2009,(6):37-37
一.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1.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所谓效率.是可以按经济生活中劳动数量、质量同劳动成果的比率来度量的。所谓公平,是指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无论是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入分配过程中都应遵守机会均等、规则平等的原则.并允许合理拉开差距,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3.
在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人们往往把公平作为效率的对立物来看待。实际上,公平主要是指机会的均等,它不应成为效率的对立物;不平等主要是指结果存在差别,必须把公平与平等加以区分。机会公平与在一定范围内的结果不平等都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机会不公平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机会公平则有利于消除结果不平等,但机会公平并不必然导致结果的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责任就是要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尽可能公平的发展机会,并通过政策的调节把不平等的结果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能通过结果的平等去实现所谓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分配涉及"合理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唯一合理的分配是公平分配,它要求做到起点的平等和行为的正义.经济运行的效率还要求分配的有效性,文章结合对效率的认识,指出公平分配是有效的.为保证分配的合理和有效,应从平等和正义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重建社会公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二者的优先次序一直是经济学界甚至其他学科研究的重点问题,历史上曾经形成了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以及公平效率同等重要论,现阶段应当对效率和公平的认识进行科学的、必要的深化。社会公平问题是我国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现阶段我们仍然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特别是教育公平和医疗公平,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重建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日益凸现,已经影响到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为能尽快改变分配不公平现状,有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构建"三点式"分配格局的建议,主张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即捐赠来完成社会产品的分割,最终实现公平分配。本文认为分配和捐赠不能混淆,依靠捐赠不可能改变分配造成的不公平现状,也不应该由捐赠来解决分配造成的不公。分配造成的不公平就应该由分配本身加以解决,而且是完全可以通过分配本身得以纠正完善的。  相似文献   

17.
以公平促效率——和谐社会分配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理论界争议的热点.本文从阐述效率的一般概念到提出"竞合效率",从分析公平的一般概念到论述兼顾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实行"以公平促效率"的社会分配原则.这样,既坚持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平,又提高了竞合效率,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长期演化中的体制优势.最后,本文还就国际分配与国内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三次分配等问题,提出要真正确立和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做到"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8.
鲁敏 《企业导报》2009,(3):20-21
市场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最基本手段,但市场不能保证出现使效率和公平都满意的结果。收入分配中要注重公平分配,特别是社会公平。本文对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表现及其实现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公平的实现与我国收入分配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是一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的效果及其社会经济秩序的构建。人们对公平的理解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并不断接近现实,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公平的追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中对公平实现的实践警醒我们,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经济学意义之外的公平与伦理标准调节是我国实现共富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包含了伦理意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将是真正实现公平发展的要义。  相似文献   

20.
马淑莹 《企业导报》2011,(11):209-2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收入分配政策。这一收入分配政策从总体上能够实现社会公平,但在现实生活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按劳分配、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公平与共同富裕几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中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